20081221

独角兽博客推荐:丁伯刚的博客

小说

天杀(一)

有一游魂,化为长蛇,口有毒牙,不以啮人,自啮其身,终以殒颠。 ——鲁迅《野草·墓碣文》

  于是我的处境很有些尴尬。我一直以为,女子的身体应该极其柔软,轻盈,用手一抓,便像棉花或白云一般。小洪一点也不缺少女性的柔美,她的体态让我一见就着迷。今天我意外发现,小洪的身子又粗又壮,硬梆梆的,一手搂过去,好像没有边际。我试着把她抱起,谁知好重,简直没法撼动她。我说不出地扫兴。有些悲凉地想:“怎么,我这么快就抱到女人了?与女人拥抱,就是这么回事吗?”这太平凡了,太无味了。我真不应该这么随便。小洪的主动更让我失望。女子应该含蓄些。感情是缓慢发展的,应该半遮半掩的,哪能像她说这样。
  “我喜欢你!”小洪说。我一阵难过。我也应该说一句“我喜欢你”。但我实在受不了。一切都这么做作,这么虚伪。小洪完全是故作亲热,我也应该这样故作亲热的。我连听听也受不住,怎能说得出口呢?我把脸埋进她的颈项,装作激动过份,说不出话。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dingbuogang/12973.html

两亩地(之一)

  暑假到了,吴建肩挎旅行包,手提一床用尼龙绳随意捆扎起来的厚厚棉絮,到江州去看他的女朋友刘赛羽。
  刘赛羽在江州职业技术学院读书几年,吴建利用出差及节假日机会,曾多次过来探视。记得第一次到江州时间仓促,连去带回一共三天,夜里由刘赛羽安排,就住在职业技术学院的男生寝室里。这寝室紧邻着卫生间,吴建静听耳畔嘶嘶的水声,和走道深处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啪嗒啪嗒脚步声,辗转反侧,一夜未曾合眼。第二次到江州,刘赛羽已由学生寝室搬出,独自一人在外租房居住。刘赛羽住的地方很特别,是一家半废弃的公园中那种早经废弃的四方形木屋,当初可能是作为一处景点设置的。木屋很小,木顶木墙木地板,里面却干净,刘赛羽用很低的价格从看守园门的一对老夫妇手上租下来。老夫妇并未将这笔小小房租上交公园管理部门,却自己暗中落下了。刘赛羽不好多说什么,不知不觉间成了这对老夫妇私下容留的一个黑户,出来进去必须多加小心的。老夫妇同刘赛羽打过招呼,倘若哪天有人问起,就说是他们老家来的亲戚,暂且落脚几天。吴建在木屋中先后呆了一个多星期,一对青年男女早早晚晚同进同出,当然会有些引人注目,看门的老夫妇好像很担心,吴建本人也甚不自在,几次建议刘赛羽另搬一处地方,说一个大姑娘天天这么偷着进偷着出,总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不伦不类,这是吴建斟酌好久想出的一个词,实际上他要表达的是另外一个意思,不人不鬼。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dingbuogang/12947.html

落日低悬(之一)

  谢玉学就是在山林看守人老曹的窝棚里见到退休教师秦方志和李富荣夫妇的,事隔将近一年,谢玉学大致还能回忆起那位男教师秦方志的模样。秦老师六十开外年纪,身穿一件很长的羽绒衣,右肩头挎了一点什么,对,挎的是照相机。四方的脸形有点往里凹,脸色白里透青,脸上的肌肉比较松弛,看人时喜欢把眼皮往四周拉开,目光不是透过眼镜片射出,而是从眼镜上缘拐出来。女教师李富荣的印象却十分模糊,身材和脸形都属于较胖较圆的那种,喜欢笑,似乎还烫着头发。当时武常、谢玉学一伙六七人围坐在窝棚旁边的场地上,抽烟喝茶吃桔子,边听老曹讲他的山林故事,老曹的侄子则提着武常从山下带来的米和菜到窝棚后面去做中饭的准备。老曹原系巨石涧垦殖场职工,一辈子开荒种茶,种的就是那种有名的高山云雾茶,退休后又独自一人上山帮垦殖场看守山林,防火防盗,吃在窝棚睡在窝棚,没想一晃又是十几年时间。老曹说巨石涧是什么地方,是鬼打得人死的地方,除了野兔、山麂及苛合的男女,其他什么活的东西也看不到。前不久下大雪,有一对男女在山林中迷了路,还是他带着110警察在一处绝崖下找到的。于是谢玉学有些发笑,想面前这对男女不会也是来苛合的吧。
  当时谁也没能注意那位胖胖圆圆的女退休教师身上有何不正常之处……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dingbuogang/8124.html

宝莲这盏灯(一)

  在这个家庭,光明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锋芒在背的滋味。按照往日的性格,光明是绝对忍受不了这些的。现在他把一切忍受下来,是因为在内心深处,光明还怀着一个暗暗的企盼,具体说,他在等待着这次高考的最后消息。假如有幸考取了,手上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光明想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走出家门,会会同学,见见老师,见见所有可以见到的人。光明认为他眼下不愿走出家门,并不是他不敢,而只是时机未到。 ……
  出现在父母面前的光明已找不出多少光明的模样,脸皮透青,印堂发黑,目光呆滞,上下嘴唇不知怎么还有些浮肿。母亲不由自主呜咽有声。母亲一定想大哭一场,但是随之又极力忍住。母亲知道儿子已经承受不住她的哭声了。父亲和母亲表现出若无其事神情,仍同早先那样由着儿子一个人躲进天井后的睡房,或翻书,或睡觉,或抠脚丫。父亲和母亲只在不动声色中做了些收捡,手边常见的某些家庭用具,比如菜刀、剪刀、麻绳及残剩的农药瓶之类,不再容易看到了,光明有时略一走动,哪怕爬爬楼梯上上厕所,身后什么地方似乎都有人不远不近跟着。光明清楚父母担心着什么。父母的担心永远不会有错,光明把自己的路真正走到尽头了。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dingbuogang/12942.html

十月之夜

中午的剩饭剩菜,随便到锅里炒一炒,几口扫光了,便是晚餐。生活上他一贯没什么讲究,也不知道讲究,何况是今天,没时间了。广东的车子一般七点到站。他匆忙刷好锅碗,看看表,不过六点来钟,才知刚才用不着那么慌急的。他不想去得太早,因此还有时间做点准备。其实该准备的也都有了准备,地扫了,房间收拾得干净,两桶冷水,三瓶开水,都满满地贮在厨房一角,留待妻子洗澡用。连妻子换洗的几件衣服,也叠好在枕头下面。
其实妻子并不一定会回来。先说回来。妻子已经两年多没回来了,国庆期间别人都有假,厂里原说也让她们休息几天。后来又来信说,国庆的日子厂里又接到一批紧急加工任务,不回来了。即便回来也住不上几天,又得赶着回去。还是等做完眼前这批活,再多请上几天假,安安心心回来呆一段时间吧。路途实在太远,妻子回来一次不容易。他还知道,妻子不回来更有另一个考虑,经济上的考虑。来回一趟,光火车票就得几百块。几百块,抵得上一个月的工资了。
但是他想,万一呢。
万一妻子回来呢。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dingbuogang/8439.html

唱安魂(之一)

某年春节过后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我侧身躺在沙发上正傻傻呆呆看电视,一旁的电话猛然响起,电话里一个粗暴的声音大呼小叫点着我的名字:王中兴,王中兴,王中兴!粗暴表示着随意,表示亲近和亲昵,我马上满脸堆笑,问是哪位。粗暴的声音说哪位?你说还有哪位。绕来绕去好一会,才知这是天峰。我一惊,天峰这个名字对于此刻的我来说似乎已有些遥远,一晃这都许多年没见了。我问天峰,你在哪里?天峰说我在吃饭。天峰报出一长串人名,都是往日我们一同交往的狐朋狗友,后来他们又一同去了南方闯天下。天峰说他们现在都在一起吃饭。天峰让我快过去,他们那里有酒有菜,所有的人都到齐了,只差我一人。这时话筒明显在几个人手上传递,每个人都给我说了一句话:快打个车子过来,我们等你一起吃饭,我们等你过来再开饭。我听出来了,这还真是某某、某某,还有某某、某某某。天峰说得没错,所有的人都到齐了,只差我一个。我的话语也越来越急,我问你们在哪吃饭,你们都回来了?电话里静默片刻,接着爆发出一阵狂笑。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dingbuogang/8152.html

人物写实

受难的境界

讲述人王文贵,男,45岁,某某县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经理。

那年我23岁,正准备结婚,未婚妻叫秀,与我同在这百十号人的社办垦殖场做集体工。秀长得秀美,人贤惠,别人都眼羡我这么个苦出身的人,命中偏偏也有这样的福份。我也暗暗认为,秀的出现是对我多年磨难生活的一个回报。就在这个时候,就在我行将结束长达十年多的流浪生活,过上一个虽仍然贫穷但也算得上正常人的日子的时候,特别是就要与我的秀日日夜夜相守的时候,我突然病倒了。
病是关节炎,实际上多年以前就落下了。在那样的不停流浪中,不落下一身病倒是不正常的。真不知道父母为什么要西里哗啦毫无节制地生下一大窝孩子,生下了又不想承担一点责任,自出生之日起,我们便像畜生一样在房前房后的阴沟里跌打滚爬。“滚,滚,你滚出去!”父母对我们从来没有什么言语,一说话便是个滚字。有那么一天我真的滚了。我随一群出外摘茶的姑娘大嫂,顺着门前的大路走了两天两夜,第三天天亮走到县城郊外的一家茶场,浑身都给露水打湿了,头发、衣服、肩挎的与我身子差不多高的背篓,整个淋淋漓漓。一季茶摘完,姑娘大嫂们收拾好动身回家,只我独自留了下来。这年我13岁。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dingbuogang/8440.html

小兄妹 过日子

  学校每天上午8点半钟上课,张黄新、张雪花兄妹早上6点左右就起床了。在这个家庭中,就同乡村里许许多多的家庭一样,有一个基本的分工:男主外,女主内。妹妹负责洗菜、烧饭、洗衣,哥哥则做一些体力活,比如挑水、捡柴、劈柴等。挑水的地方比较远,要到一里路外的小河边,哥哥用两只洋铁桶,来去挑三担,就能管一天的吃用。放下扁担,哥哥便把羊从圈里放出来,牵到田头地角吃草;这时间,妹妹已把饭煮在锅里,然后洗菜、切菜,端了木瓢喂鸡、喂鸭,接着扫地、抹桌子。饭是两餐做一次煮的,兄妹两人需用去一升米,中午放学后时间紧,两人匆匆炒点现饭吃了,接着又要往学校赶;晚饭一般都是吃面条。
  哥哥张黄新今年14岁,妹妹张雪花12岁,家住修水县西港镇康家源村,兄妹俩都在村里的完小读书。亲生父亲是前几年得肺结核死的,母亲梁小莲再次结婚后,于前年正月同小孩的继父黄良玉一起到浙江温州打工,在私人作坊里帮人做皮鞋、打螺帽。当时兄妹俩一个在小学读四年级,一个读三年级,父母见两个孩子懂事,自己能照顾自己,于是同孩子的爷爷和伯父交代了一下,就毅然出门,至今一直没有回来过,只在每个学期开学时把孩子的学费寄到伯父处,偶尔多出一点,便算作两兄妹的日常零用。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dingbuogang/8110.html

这世界总有一份属于我

发病那年邱迎新17岁,从向塘回家刚满一年。一天晚上他和几个伙伴一起打牌,不知不觉一个人就滚到桌下去了。伙伴们把他拉起一看,只见两鼻孔出血,早已人事不知。有经验的人在他脸上狠狠打了几个巴掌,仍没有半点反应。马上送县医院,随即转九江171医院抢救,经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据说这种病很少见,在171医院有史以来这是第二例。家里以为他死定了,衣服、纸钱等一应东西都准备齐全了。谁知却没有死,住院治疗40多天,盐水吊了几百瓶,命是保住了,却落下个半身不遂的结果。
半身不遂应该是老年人得的病,可邱迎新这才多大年纪,人生还刚刚开始哩。偏偏这时候父亲又去世了,哥哥姐姐们也结婚的结婚,出嫁的出嫁。他以后的日子怎么办?可以说邱迎新对人生的顽强信念就是这样在生与死的直接体验中、在大绝望大苦难中得出的,采访时,他对我们说:“不管疾病有多么可怕,前途有多么黯淡,我始终相信这世界总有属于自己的一份。我还年轻,一切留待以后干不迟。”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dingbuogang/8109.html

散 文

双井道上

……在穿过一个叫黄田里的村庄后,古道继续朝更加幽深处延伸,穿谷过桥,或上或下。缕缕白汽从河面上无故腾起,对岸连绵的崖壁及从崖顶垂挂的枯藤古树遮天蔽日。每当此时我不由自主总有些恍惚,纷乱的诗句似对面崖影下缓缓飘动的飞鸟,在我的耳畔来来去去。那是从书本上读到的拜伦的句子、雪莱的句子、海涅的句子,当然还有屈原“山鬼”、曹植“洛神赋”中的句子,以及郭沫若“湘夫人”、“湘累”的句子。我以为眼前这片幽壑、深潭、危崖之间也一定出没着无数山精水怪和林妖,我甚至想模仿拜伦、海涅他们写一部浪漫而神奇的诗剧,剧中有一位古装少年,那是曾常年行走在脚下这条石道上的宋代诗人黄庭坚,以及形形色色的山精水怪林妖等等。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dingbuogang/8108.html

流浪与放逐

  所谓艺术家乃是这样一种人,他们是人类社会的感觉器官、感觉神经,能比一般人百倍灵敏地知冷、知热、知痛、知痒、知悲、知喜,总之,外界的一切首先能在他们那里得到强烈的反应。艺术家更具有别一种感觉,他们似乎能凝神地倾听、清晰或模糊地感受某种来自天空、来自另一更高视界的超脱的呼唤,因此他们时时存有一种思想超越、想飞升的要求。这是我所以为的对作为一个真正艺术家的一般看法 ,一般的起码的要求,也是我阅读台湾作家三毛作品时一再得出的印象,从很早的时候起,三毛就显示出别样一种的敏感,别样一种的忧郁,别样一种对每一个生命瞬间的顿悟与理解,显示出别样一种的爱和怕。她十七岁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惑》的主题曲:“我从哪里来,没有人知道,我去的地方,人人都要去。"更与后来的歌词“不要问我从哪里来”遥相呼应,响彻了三毛烟波浩渺的一生。我们说,青少年时期的三毛真的是带露的花朵,在阳光下颤颤巍巍、晶莹耀目,感受着大自然的每一呼每一吸,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花朵怎能容得半点的碰触和伤害。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dingbuogang/9115.html

年 关

  1955年年关将近,远游在外的人们纷纷忙着回家过年,母亲却将家里仅有的半箩谷子卖了,肩背铺盖,手捏一张写有远方地址的信封,宛若一只逆风飞行的鸟,出门寻找在外面做手艺的父亲。
  母亲的第一站是安庆。大学毕业分在安庆工作的二舅以及随二舅生活的外公见着母亲,都不由大吃一惊。母亲在姊妹中排行老二,小名二妹。二妹出嫁后,二舅随着自己的孩子称她为二姑,外公跟着二舅也称她为二姑。外公说:“二姑呵,人家过年欢欢喜喜忙着往家赶,你过年怎么独自一个人往外飞呢?”外公和二舅劝母亲就留在安庆过年,但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二舅老婆孩子一大窝,自身的生活已难维持,还有一个外公在旁边讨日月,现在凭空再加上一个人,即便别人不说,自己也有碍手碍脚之嫌。母亲让自己镇静了,硬硬劲坚持着说走。二舅说,二姑,你走我不反对,我把你的名字写在这里,你认得出这三个字么?母亲摇摇头。二舅说,二姑,你这信封上写的是什么地址,你知道么?母亲又摇摇头。二舅说你扁担大的字认不得一个,还怎么一个人出门呢。
  看到母亲去意已定,二舅唯有默默垂泪。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dingbuogang/9125.html

雨夜的围困

 在跑进茅棚那一瞬间,他有了微微的一丝犹豫。他向四周看了一眼。雨滴打在柏油路面,打在树枝树叶上,好像腾起一片迷雾。雾那边,或前或后什么地方,隐隐约约传来一些乱纷纷的叫声、相互招呼声及奔跑的脚步声,似乎有许多人或许多小兽之类也在忙着躲雨。他知道他不可能再做其他选择,安排给他的惟有这座茅棚。
  身内什么地方突地跳着痛了一下,又痛了一下。似乎一根神经给人扯着。是左胸部。他太熟悉这种痛法了。肯定是刚才的奔跑所致。于是他想,我连这么几步路也不能跑了吗。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dingbuogang/8111.html

半边人

此时此刻我一点也不知道,这平常而又平静的一天对我的一生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一点也不知道这次我们踏上的其实是一条真正的不归之路:自此以后将近三十年,我基本上还没有回去过一次,或者用另一句话来说,我每天都在返回,那是在梦中,在自己的潜意识里。自此以后我发现我的整个人基本上已给劈成了两半:一半在老家,另一半在异乡;一半是灵,一半是肉。每天都在挣扎,每天都在撕裂,每天都在用这一半去寻找另一半。实在说,我一点也不理解自己体验的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人和我有过相同的体验。也许是我太敏感了,太脆弱了,对灵的要求太强烈了。反正我只是感到,自己是一个被彻底放逐之人被彻底遗弃之人,是一个对自己的另一半永远在寻求的人,一个时时刻刻处于灵魂出窍状态的人。我愿意以文字、以小说的方式,来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对另一种存在的那种吁求。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dingbuogang/8082.html

纪实

那年的苍穹

作于一九九九年的一篇文章,写九二年下半年的一次病中经历。原文太长,这里打出的是头尾两部分。

到了十月下旬,不知不觉间阳光已带上几分色彩,变得有些短促,有些温柔,也就显得弥足珍贵了。那段时间我刚刚在市里的作家协会请好一年合同制创作假,正潜心写着一篇七扯八拉的小说。那段时间我心情很好,生活在有序地进行着。我学着当时的流行说法,把自己的写小说称作写字。记得清楚那是个星期天,半上午,我写字写得累了,蹲在院中的水泥阶梯上晒了好久的太阳,同几位老师嘻嘻哈哈乱扯一气。扯完笑完,我伸了个懒腰,说算了,我要回房,继续写那字了。
事情就在这样一种平和庸常的气氛中发生了,没有预兆,没有丝毫感觉上的踪迹可寻。到桌前坐下不久,我隐隐感到尿胀。漫不经心从床底摸出广口玻璃瓶小便,目光仍在一旁的稿笺上留连。单身汉生活中许多恶习是难以启齿的。我住的是学校一幢单身宿舍楼的二楼,那楼布局粗糙,简陋,施工时大约更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偷工减料,几年时间不到,房内房外,檐前壁角,已悄悄爬上几条闪电般撕开的裂纹。生活起居上的不便更不必说,没水,没厨房,没有基本的卫生设施,大便小便都得拐弯抹角,跑到几百米开外的围墙那边去上公共厕所。于是属于粗糙生活环境中的极其粗糙、草率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属于单身生活所特有的各种各样恶劣发明也就一齐出现了。我的发明是:随手找一只玻璃罐头瓶用来存贮小便,然后推开窗户朝外一倾,于是万事大吉。这里是校园最僻静的一角,窗口面对围墙,墙外即是大片大片一直推到山那边、河那边的茶园,属于粗糙动物的小小一点粗野动作似乎也真的无伤大雅。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dingbuogang/16755.html

读书日记

拜伦的《曼弗雷德》和《该隐》

在世界的悲哀中,在人生的沉郁中,曼弗雷德决意走自我毁灭的道路,既不屈从魔鬼,也不祈求上帝;该隐决意选择流离漂泊的命运,而且质疑上帝;他们两者都把自己的生命置入绝境,把致死的手把持在自己身上。他们其实是以此向死而生的方式主动地逾越了存在的无意义和生命的悲哀,并以此方式做出对上帝、对冥冥中的命运的真正反叛。可是,尽管如此,他们心中的忧郁,他们心中贯穿世界的巨大悲哀却并未因此而随之消散,并未随着他们的自觉选择而消逝。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dingbuogang/13312.html

旅客奇谈

华盛顿.欧文是我多少年来最为迷恋的作家,就像年少时迷恋卢梭与缪塞,及我们这里的郁达夫、郭沫若等人的文字一样,平日有事没事,喜欢拿出翻上一翻。特别是下雨的日子,或者黄昏的时候,一人独自坐在阳台,看几页书,再看几眼街面上的景色。当然内心里我也知道,无论是华盛顿.欧文还是郁达夫、郭沫若、缪塞等,从艺术上来说也许并没有多少高明之处,这实际上都是一些非专业性、非职业性的作家,我也只是在消闲的时候,在需要放松的时候才会过来看看。尽管如此,我仍然难以控制地喜欢他们。我喜欢的可能只是他们文字中的那种忧郁,那种诗性,还有进入生活展开生活的那种方式。比如郁达夫,我始终以为他的小说还谈不上是一种真正的小说,而是用第三人称写成、将私人生活加以虚拟化的散文,哪怕他写古代诗人如厉鄂、如黄仲则,实际上所抒发的都是极主观的个人情绪。而对于欧文来说,他生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写作的过程,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常常是这样度过的:旅行来到一个地方,比如布雷斯布里奇庄园,比如阿尔罕伯拉宫,比如格拉那达,比如某个藏书家的私人图书馆等,于是在这里住下来,边悉心研究当地的历史和传说,边以此地为背景从事写作,小说、散文、故事、传说、速写等等,合到一起组成一部书。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dingbuogang/16163.html

赎罪

夜看完伊恩麦克尤恩《赎罪》。此小说去年曾看过开头部分,翻来覆去渲染一个小女孩在做游戏时的细微感受,觉过于琐碎,过于纤弱,没看完就放到了一边。不知为什么,我一直讨厌小说从一个人的童年、少年甚至出生时写起,总觉得小孩的感觉太干净,包容不了更多的社会含量,许多作品就这样刚刚拿起又放了下来。如果通篇写童年少年什么,就更不愿看了,不管是谁写的,如托氏、陀氏的相关作品,我至今都没翻过一下。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dingbuogang/15104.html

跑吧,兔子

我弄小说几十年,又曾教书十多年,但一直弄不清写作教科书上所提到的一些写作方法,如白描之类到底指的是什么意思,所以这里也弄不清作者在这个兔子身上所用的是什么手法。只感觉作者端了一盆水,朝着地面哗地一下倾倒出去,水流到哪里他便写到哪里。用电影的手法,可能就是一种长镜头吧。当然,电影中没有哪个镜头会有这个镜头长,在好多天的时间里,兔子走到哪里,作者的笔便跟到哪里。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dingbuogang/15103.html

丁伯刚的博客:异乡的命令

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dingbuogang/index.html

20081204

独角兽博客推荐:黄三畅的博客

原创小说

柳树精

村前的水池边有一棵柳树,是有人无心插上的,无心插柳柳成阴,十几年工夫,它就有小提桶般粗了。每年,春雨给她沐浴一番后,春风给她梳妆一番后,她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秀发飘拂,容光焕发,真像一灵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呢。有风时她向你招手,对你倾诉,无风时她含情脉脉地望着你,你不在时就默默地就着池水照镜子,或用手指以水面为纸写着什么。如何叫人不又爱又怜啊。
池边的柳,是村里一景。

但也发生了怪事。有一个老人,清早出外拾野粪,猛然就看见柳树下站着一个女子,谁家的姑娘怎么早啊?一眨眼,却又不见了。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1/2201.html

“鱼刺水”

我的朋友铜塔的父亲、也是我的同宗兄长的建楚先生,有一门绝技,那就是会划“鱼刺水”。所谓“鱼刺水”,就是谁的喉咙被鱼刺或骨头卡住了,他划一碗水让其喝下去,那鱼刺或骨头就可以咽下去了。所谓“划水”,就是口中念念有词,同时用食指掠着水面划符;至于具体划些什么,那就是秘密了。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有一门绝技,哪怕是很小的绝技,那他一生的衣食就不成问题了,这话不假。建楚先生因为有这样一门绝技,就常常被人请去“划水”,收益是可观的。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1/2202.html

团鱼王(一)

王三藏在河畔麦地的边沿处。冉冉上升的月亮把清辉洒在黄了穗的麦地里,洒在河堤下的沙滩上,洒在沙滩一旁的歪脖子柳树上,洒在波平浪静的河水里。周围静得很。这里离村子较远,狗叫的声音听起来都隐隐约约的。王三眯缝着眼睛,瞪着河堤下的沙滩;王三竖着耳朵,倾听着什么声响——应是极其细微的声响。

到了快半夜的时候,年近七十的王三瞌睡来了,就禁不住迷瞪起来。迷迷糊糊中,他又警醒了:有声响!沙沙沙……是它来了!王三就欠着身子眯着眼睛朝沙滩上看,果见一团东西在沙滩上爬动。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1/13736.html

红鲤

独木舟划破河面的皱缬,朝着上游梭子鱼一般溜去。这是霜天的清晨,澄碧的河面上蒸腾着丝丝缕缕的水汽,昭示着无形江风的青锋般尖刻。后生伫立舟头,左一篙,右一篙,舟是匀速快速前进,河两岸的田畴则以同样的匀速快速后退。后生着黑羊毛衫,浓黑的头发任江风撩拂,像卡通片里一尊黑衣侠。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1/16735.html

散文随笔

乡村三韵

水车运转着,缓缓运转着,水淋淋地运转着。

这架水车安在一条不大的水圳里,水圳的水有点急,窸里窣落地响着。水车也不雄伟高大,就能被只是有点急的水推动,——而通常,安水车的地方是要筑一个坝的。不雄伟高大的水车被只是有点急的水推动,缓缓运转,却也要唱歌,歌声也缓缓的,是慢板,是抒情小曲。——水车的木转轴与木轴承相摩相擦,痒痒的,有点舒服,想笑,就唱起来了。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1/15335.html

孤寂凌云塔

1855年(清咸丰五年)的一个夏日,“湘中五才子”之一的邓绎偕三五好友,来到才建好二十多年的凌云塔下悠游避暑。但见澄澈资水汤汤西来,在塔畔的石矶下撞起雪白浪花。江上帆船顺流而下或溯流而上,船夫号子沉着厚重;又有渔夫驾小舟撒网,时有白亮长条鱼被送入挂于舟畔的竹篓。塔的另一侧,则绿树阴阴,芳草萋萋,萝缘危石,蝉鸣林梢;又见林间或现寺院白墙或露庙宇黑檐,且有隐隐的诵经声、木鱼声不绝如缕。于是登塔远眺,长啸抒怀。下得塔来,即列筵围坐,于酒兴淋漓之后,或挥毫作诗,或引吭高歌,而尽濠上之乐。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1/16753.html

白香何处访湖情

船上的人多是湖边和湖那头的山民,他们是乘船回家。当然,也许还有去走亲戚的。我的伙伴们是到湖那头去“秋游”的,我也是;但我还隐着一个目的,——我是来寻访白香湖的,是来凭吊两位先贤的。

我俯在船栏上,只见近处的水是墨蓝色,越看下去颜色越深;被船激起的水波像一尾一尾的游鱼,活泼夭矫,又倏忽地变幻。稍远处水面要平一些,一纹一纹的,闪烁着阳光,粲然耀眼。更远处,水面显得更加平静,水色则被阳光稀释得更浅淡。我的目光在远远近近的湖面上搜寻,我说不出要搜寻什么,只是要搜寻。我知道,白香湖,就融在这威溪湖里,那两位先贤的精魂,也应该融在这里,他们的咏唱呢,也应该融在这里——永远地融在这里的。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1/15689.html

底脚 在城市的森林沟谷里

先前当农民,住的房子是土夯的墙、茅草盖的瓦,当然是穷农民。有一种理论是要想农民富起来,就要消灭农民。于是他们就被“消灭”了,——田土和房子被城市扩张的大嘴鲸吞了,山岭也被开发商唤来的推土机的板牙噬掉了。是得到一些补偿,但那些补偿只够在城里建一层砖房,而规定,至少要建四层的,就只好留下空白,——就像老师给学生命的填空题——慢慢努力填写了。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1/17321.html

农事吟

犁田的汉子

是农历二月天,汉子在犁田,在驶着一条水牯犁田。

汉子犁的是一丘红花草籽田,草籽的绿苗承受春温抚慰的时间终究还不长,还不到蓬勃威势的时候,还只是浅浅地薄薄地铺着;草籽的红花呢,也只是稀稀落落地点缀着一些,胆怯地张着眼睛,像黄昏刚临时天幕上最初的几颗星。汉子为什么这样急于犁田?因为这是作秧田的,先要犁几遍耙几遍地整理熨帖,眨眼间日子就会到了三月,就要择天气好的日子把秧谷撒下去的。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1/9379.html

插秧的夫妇

水田里有一个妇人在插秧。

这是一丘还算规则的长方形水田,妇人横移着身子插,从这一头插到另一头,又从另一头插到这一头。这一蔸与另一蔸距离就像用尺子量过的,这一行与另一行也一样,而每一行又插得笔直如过了墨线,因此这些秧儿横也成线、竖也成线,斜也成线;每一蔸又都是三根秧,绝对均匀。妇人手法特别快,左手握一把秧苗,拇指和食指好像不经意地轻轻地拧呀拧,那是把秧分出来,与此同时,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左手把分出的秧接过,又顺便用食指和中指夹住,再插下去。如此反复进行,秧行就在她的巧手下延长,延长,延到终点她身子就后退一步,就另起一行,又延长,延长……一个秧把插完,又随手在身边捡一个……平整的田缎子上就均匀地绣起了一束束一行行绿色的花,绿花的缎子就慢慢延展,延展……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1/9380.html

打燕麦的女人们

禾场上,几个女人在打燕麦。

是三伏天,也应该是太阳最毒最酷的一天,而且是在正午,太阳悬在头顶上。阳光是刺眼的黄,空气里看得见晃动的烈焰,禾场边柚子树上的蝉也热得窒了声,狗则在禾场另一边屋檐下的青石板上伸出舌头喘息。

四个女人分成两排,面对面站着,一人一把禾枷,这一排的禾枷棒儿落下去,另一排的就扬起来,如此反复,禾场上响起的声音就是:嘭、嘭、嘭、嘭……打了一阵就都停下来,倒转禾枷柄,把连着秆儿的燕麦穗撬松,再是禾枷飞扬,嘭、嘭、嘭、嘭……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1/10678.html

之四 锄草的老大爷

老大爷在锄草,在锄辣椒地的草。老大爷伛着腰,舞弄着锄头;锄草的锄头不大,上半截被土擦得银亮闪光,很轻巧,锋利。

所谓锄草,除了“锄”掉杂草,还是为了松地,还要为辣椒苗培土。辣椒苗虽还只栽下十来天,这一棵与另一棵还远没有枝叶交错,空间还很大,但老大爷仍然十二分小心和细心。锄头如果打算落在辣椒苗与辣椒苗之间的较大的空隙地,老大爷也只把锄头举得平自己的头就“锄”下去,不敢举得更高,如果举得过高,锄头就可能落不准,就或许会把辣椒苗的枝叶撞断,或许会把苗杆儿锄断,那样就会听到辣椒苗嗲嗲的“哎哟”的声音。而锄到靠近辣椒苗杆的地方,老大爷就把腰弯得更低些,就把锄头偏起来,也举得低,也落得轻,用的是“碎锄头”,嚓,嚓,一寸一寸地,慢慢地锄,他听见辣椒苗儿在说:“千万小心啊,别伤着我!”嗤,这些家伙,也太脆嫩!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1/9421.html

圣地危情

越不属实的谣言传得越快,传得越快的谣言最后就越会证实不是谣言。不论真假,小道传闻总是使人感兴趣的,绯闻更是如此。

校园是圣地,但圣地也有谣言,也有绯闻。

公厕里往往是传播谣言或绯闻的重要场所。

这是红枫中学的公厕。曾康在一间蹲位里蹲下来。他解大便比一些妇女生孩子还要艰难,总是挣得面红耳赤的。蹲久了,颇觉无聊,就从衣袋里把作为废物进行利用的几张历史试卷掏出来,展开,正想看最上面一张的姓名,忽然隔壁的蹲位间一个声音说:“知道吗?‘专业户’昨晚跟夫人吵架!”
“真的?为了什么?”曾康中止了刚才的活动。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1/2205.html

黄三畅的博客: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1/index.html

独角兽博客推荐:向继东的博客

人物访谈

中国教育“病”在哪里?——刘军宁访谈录

国家应该放弃对教育的垄断

向:从世界各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国家是不是越来越多地参与了教育的发展?

刘:你所提的涉及到教育与国家的密切关系以及教育的国家化问题。中国教育的政治化或是国家化特别严重,我认为,这恰恰是中国教育的问题。中国的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是太过密切了,国家与教育之间应该有一个分界,国家应该放弃它对教育方面的垄断。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55/11468.html

革命与反革命及其他

向: 你的《中国政治随想录》提出一个“革命与反革命”的问题,有意思。

杨:这篇文章是一九八七年写的,原文标题是《一位独立知识分子对中国政治改革的看法》,作者署名为“杨曦光”(杨小凯原用名),首次在香港《百姓》杂志上发表。我不知是哪位热心人把它上的网。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55/1466.html

重读赵丹的遗言——赵丹逝世二十周年祭

建国以来,文艺界有两位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一位是作家老舍,另一位就是赵丹。赵丹有论述表演艺术的《银幕形象创造》和《地狱之门》两部专著,阐明他所创造的“赵氏体系”理论。此二书已成为年轻一代演员案头必备的经典教材,但在思想文化界,却更看重他临终前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那篇短文:《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

赵丹此文发表时我读过,但那时我还年轻,并未引起特别的注意。前不久,采访著名舞蹈艺术家赵青,她送我两本书,即《我和爹爹赵丹》和《两代丹青》。读到关于这篇临终遗言的文字,不禁使我产生一种震撼。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55/6713.html

马克思的三位中国圣徒——王炯华教授谈李达和毛泽东、陈独秀

王炯华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他从事李达研究二十多年,出版过《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从清末民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五十年中国哲学风云》等多种。最近,他的新著《李达评传》(2001年度“国家社科研究项目”)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又见到客串讲学的王教授,并特约进行了两次长谈。以下发表的就是经过王教授本人审订过的访谈录。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55/1150.html

文史随笔

一九三零年代的肖洛霍夫

肖洛霍夫(1905-1984)是苏联著名作家,著有《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等,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是苏联经久不衰的当红作家,连任过多届苏共中央委员,当过苏联作协理事会书记,两次获得列宁勋章。肖洛霍夫家乡维约申斯克还为他建了半身铜像。关于肖洛霍夫和斯大林的关系,一直是研究者感兴趣的。著名俄罗斯文学专家蓝英年先生说,在《静静的顿河》中,“肖洛霍夫对红军过火行为的揭露、抨击很合斯大林的心意,对消灭托洛茨基余党有利”,所以“斯大林救肖洛霍夫”是“为加强自己的权利”。(《被现实撞碎的生命之舟》花城出版社1999年8月一版,193页)1930年代,肖洛霍夫怎样在斯大林的“大清洗”中死里逃生,有蓝先生的宏文说了,这里不赘。我就说说《作家与领袖》(孙美龄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一版,以下引文只注明页码)一书中肖洛霍夫就苏联农业集体化和大清洗时期写给斯大林的那些信。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55/7052.html

华国锋时代:一封信和一个人之死

近几年来,我对故去的现当代人物发生了兴趣,且不管是有名或无名的,革命或不革命的,只要我觉得有思考的价值和意义。

前不久,我读一篇《能否为张志新拍一部电影》(载《湘声报》2001年8月10日三版),颇有所感。一方面,觉得张志新已追认为烈士了,拍片反映烈士生平,无可非议;至今未有艺术家去拍,当然是个遗憾。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张志新们(包括遇罗克、林昭、李九莲等)还算幸运,冤死几年后,时局一变,平反了,有的追封“烈士”称号,有的说是“无罪错杀”,且媒体都有不同程度的报道,林昭和遇罗克还出版有纪念专辑。但应该承认,还有不少像张志新们一样冤死的人,至今未为人知,其中武文俊就是一个。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55/3036.html

一万与六万

半个多世纪前,重庆有两个党报:一个是共产党的《新华日报》,一个是国民党的《中央日报》。我曾在《读书》2003年第五期发过一篇谈《新华日报》的文章,文中说当时执政的国民党《中央日报》占尽便利,但发行量仅一万多份,而在野的共产党的《新华日报》发行量最高时竟达六万份。

一万和六万两个数字,很能说明问题。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55/6716.html

从“桃子该由谁摘”说起

我是“文革”前读完小学的。有一篇叫“桃子该由谁摘”的课文,大概是小学三四年级时读过,至今还我背得……

近读《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使我又想起小学时读过的这篇课文,不禁莞尔。这书为何不叫“正面战场作战史”而叫“作战记”呢?大概也是有所避讳,说“史”太周正了吧。书中说,“在这八年浴血奋战中,正面战场部队伤亡320多万人,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等部队伤亡58万多人。”又据1994年出版的《血祭太阳旗》得知,在中国毙命的日寇将领共129人,其中大部分是被击毙的。在毙命的日将领中,只有三位是死于跟八路军的作战中,包括阿部规秀中将。 从以上这些数字看,也可知谁在“正面战场”了。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55/6371.html

历史的真相

朱正曾说过,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就不得不研究中日和中俄关系史。这里就谈谈中俄关系吧。沙俄本是欧洲国家,但它逐渐向东扩张,到十八世纪中期已和中国东北、西北和北部接壤,不断寻机蚕食中国。据一九六九年“珍宝岛战争”后中国公布的数据,沙俄通过《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伊犁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竟割去了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执政。一九一九年七月二十五日,俄国苏维埃政府发表第一个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俄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废除俄国在中国的特权;次年又发表第二个对华宣言,宣布“放弃侵占所得之中国领土及中国境内之俄国租界,并将俄皇政府及俄国资产阶级掠自中国者,皆无报酬的永久归还中国”。可是,一九一九至一九九九,八十年了,是否真的“废除”、“归还”了呢?事实大家已经知道,但我们还在自己欺骗自己,从学校历史教科书到学者专家的近现代史专著,都沿用了“废除”说。朱正先生的《解读一篇宣言》,就以无可争辩的史实,论证了“废除”一说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55/1444.html

书里书外

《2008中国文史精华年选》前言

有人说过,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自己作为传统媒介从业者,却没能躬身践行。现在有一种很强势的观点:说当下媒体的竞争就是观点的竞争。其实这说绝对了,“事实为王”恐怕是永远不能变的,记下了事实,就记下了历史,因为任何观点都是可能被颠覆的,这一点媒体人且不可忘记。再者,如果基本的事实也没弄清楚,就说三道四,无异于瞎子摸象,难免瞎说。更有人直截了当地说,新闻之所以不能成为历史,就因为我们过于强调它的“宣传功用”、过于强调“角度”了。这是有道理的。1958年“亩产过万斤”不是各大报竞相报道的头版头条吗?——因为要“宣传大跃进”的成就。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55/2008117205512.html

“严重的问题”是什么

50多年前,毛泽东曾作《论人民民主专政》,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今天,农村和农民问题依然是个严重的问题。不过,现在已不是简单的“教育农民”了。2001年第一期《读书》杂志发表一组三篇关注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文章,值得一读。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55/13556.html

读《新华日报的回忆》

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前,创办的报纸,影响力最大的恐怕要算《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两种了。《解放日报》在延安,自然好办;但《新华日报》办在重庆,其困难就可想而知了。一份在国民党中央政府眼皮下办的共产党报纸,既要坚持说真话,又要对付国民党新闻检查官们,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新华日报的回忆》(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版)就是当年参与办报的老报人的回忆录,说的都是办报人的种种艰难。我今读之,竟也兴味盎然。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55/6667.html

失去的机会——读《马歇尔使华》

马歇尔原系美国陆军参谋长、五星上将,曾出任美国国务卿。1945年12月,他作为美国总统特使来华,1947年1月被召回国。《马歇尔使华》是以第一人称写的,即以马歇尔本人的语气写成的(其实大部分为当时的美国驻华使馆人员所写)。应该说,本书叙述是详尽的,对每一次会谈,会谈者的对话,国共双方的建议和反建议,每一事件的经过等等,都有详细的记载。如果要研究国共第三次会作失败的历史,《马歇尔使华》也许是一本不可不读的书。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55/1355.html

秉笔直书难

近读向明著《改革开放中的任仲夷》(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版),获益匪浅。任仲夷属“思想型的领导人”,写任仲夷在改革开放中的言与行,引用其大量讲话和文章,这是写当代政要思想评传的一次有益尝试。面对这部大书,我首先感到它是厚重的。读完后,让我久久回味20世纪下半叶这段不寻常的历史。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55/6740.html

七七八八

性情文字:愧对母亲

母亲去得很安详,不吃不喝十几天,就躺在床上,也没大的痛苦,只是间或又要人扶一扶身子。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刻,我没能多陪陪她,这是我非常内疚的。养儿为送终,但母亲咽气的那一刻我也不在她身旁。也许真的是自古忠孝难两全。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55/13488.html

回到蔡元培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中国如何完成现代教育的转型?我们的前辈有很好的见解,如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陶行知、傅斯年、蒋梦麟、梅贻琦、罗家伦等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成现代的人,“现代的人”成长起来了,现代教育的转型也自然完成了。可是我们经过一百年,又回到20世纪初的起点。在这些前辈中,蔡元培是最值得研究的一位。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55/1443.html

向继东文集: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55/index.html

20080925

试论毒牛奶事件的不良影响和消除方法

作者:罗拉快跑

  一、病理分析

  最近加入三氯氰胺的奶粉、液态奶乃至奶制品很是热闹了一阵。话说三聚氰胺乃是一种低毒性的塑料,其实在毒品名录里排名殿后。主要的问题是大剂量服用这种低级毒品的是婴儿,而婴儿的食谱主要是两种主菜——人奶和牛奶(含奶牛制品),于是笔者分析问题的致命处:(1)婴儿的器官很是娇嫩,当然容易受损;(2)婴儿正处在玩命长身体阶段,食品的消费量/体重远远大于成人,当然中毒程度深;(3)婴儿食谱过于单一。这个涉及中华传统文化和科学发展观的结合,要重点说...... (查看原文) 一、病理分析

最近加入三氯氰胺的奶粉、液态奶乃至奶制品很是热闹了一阵。话说三聚氰胺乃是一种低毒性的塑料,其实在毒品名录里排名殿后。主要的问题是大剂量服用这种低级毒品的是婴儿,而婴儿的食谱主要是两种主菜——人奶和牛奶(含奶牛制品),于是笔者分析问题的致命处:(1)婴儿的器官很是娇嫩,当然容易受损;(2)婴儿正处在玩命长身体阶段,食品的消费量/体重远远大于成人,当然中毒程度深;(3)婴儿食谱过于单一。这个涉及中华传统文化和科学发展观的结合,要重点说下。

婴儿不但只吃人妈奶和牛妈奶,并且吃了香喷喷的毒奶后连人妈奶都没兴趣了,而成年人不一样,成人不但摄入三氯氰胺这种低级毒品,还牛奶、酸奶、二奶来者不拒,通过乱吃乱喝把各种低级、中级乃至高级、超级、砒霜级毒品放进肚子。众所周知,人体的消化系统不但是各种食品药品厂家的免费实验室,而且是搅拌机、熔炉、炼丹房,中国有句老话叫“以毒攻毒”,孙悟空就是丹药吃多了练就了火眼金睛,优秀的武侠小说里头更不乏这样的例子,喝进去几种致命的毒品,结果不但没事,还百毒不侵,功力甚至提高好几个层次,或者,通过不断的加大剂量,增强人体抵抗力免疫力,激发人体潜能。看来辩证唯物主义很神奇,是药三分毒,是毒也三分药,而且是补药!

中国还有句老话叫“出淤泥而不染”,意思是吃了乱七八糟的食品才不染病,但我们从来不说“出水泥而不染”,因为水泥需要严格的配方,而且成分太单一,吃下去容易板结(行业术语,在医学界的术语是“结石”),更不要说种莲花了,成分过于单一的水泥形成的结石就是我们这次看到的婴儿砂状结石,没见过实物?你总见过汶川地震倒掉的水泥预制板吧,像粉末那样,对,就差不多这形状了。

这次在奥运赛场上的优异表现就充分证明我们的传统智慧的威力,西方运动员由于平时训练怕苦怕累,摄入毒品量微不足道,而且我方有意在奥运村供应的食品里严格防止加入各种毒品的举措成效显著,西方运动员的潜能普遍未能发挥,个别如菲尔普斯、波尔特之类的不正常表现,可能是由于奥运村委会管理失控,这些调皮的运动员跑出去吃北京烤鸭之类的剧毒品,结果导致超常发挥。这个教训要汲取。刘翔的发挥失常我们分析可能和代言并主食的伊利牛奶品质有关,大家知道,这次毒奶事件中,伊利公司说自己的奶品含毒量很低,比毒饲料高不了多少,那怎么行,这对运动员的潜能发挥很不利,甚至会引发沮丧情绪,下次我们要总结教训,嗯,换三鹿。顺便说句,蒙牛公司这次说他们出口的牛奶品质和内销的绝对不同,不含毒素,这么说不好,虽然奥运已经结束不影响我们拿奖牌,但香港人外国人会说我们不够意思,好东西不拿来一起分享。

二、负面影响及消除方法

言归正传,以上我们分析了毒奶致病的病理学,结论是由于毒性不足,毒素单一所致。但此次毒奶事件主要的影响不在于此。而是:

(1)破坏了国家形象,这个影响太坏了。我们花那么多钱好不容易搞了一次奥运会,提前把有碍市容的小商小贩请出京城,提前减少各种所谓的“污染”,给全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甚至剥夺了大家呼吸中国特色空气的一贯权利,为了减轻自己的不适,甚至不少市民追着汽车深呼吸尾气,我们把全世界的贵宾、权贵请来,这些都至少是厅级、部级或者享受部级待遇的领导啊。结果呢,当场让贵宾们来免费看我们的笑话!说起来,这个世界很强权,以前斯巴达人就喜欢把婴儿放野地里风吹日晒不吃不喝几天,活下来的才拣回来养,他们说这是优生学铸造优秀民族,我们才多大点事,居然说“连孩子都不放过”,没天理了。总理说过“我有一个梦,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能喝上一斤牛奶”,现在梦想差不多是实现了,但他们怎么造谣的?说中国的“我有一个梦”是恶梦版!

消除影响办法:

——输出我们的“普世价值”,输出“科学发展观”。以前我们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看来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要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关于“出淤泥而不染”中华传统智慧的论文,提交关于中国膳食结构优越性的报告和各种有说服力的实验数据,特别要指出,从我们的成年人对毒素吸纳能力和嗜毒习惯的数据看,再也不可以叫我们“东亚病夫”了,我们是当之无愧的“东亚病毒”。

(2)破坏了宏观调控,这个影响也很大。大家知道,由于西方势力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眼红,从去年开始玩弄“货币战争”的把戏,搞乱金融市场,使我们的出口需求回落,而由于《物权法》、《劳动合同法》的出台,现在搞拆迁难了,一些不法农民工也开始要涨工资了,弄得企业家很辛苦,许多项目放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更要命,我们为百姓做点实事办几个项目还要公开决策、公开支出,人为降低了工作效率,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投资需求也回落了,这个搞法律的同志们要深刻反思啊,最近上头提出“三个至上”,有力地纠偏救弊,不能光搞法律至上嘛,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更要至高无上。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只剩下最后一驾了,政府给义务教育免了学杂费,完善社保医保,就是想让大家放心消费促进内需,给这个毒牛奶风波一搅,现在好了,没人喝奶了,奶农整罐整罐地倒牛奶,全国市场撤下的牛奶奶粉7000吨,能填满几个水立方啊,多么让人心痛。反思整个事件,唯一对内需有好处的是医药开支增加了,但是,瑜不掩瑕啊。

消除影响办法:

——我们认为,问题的症结不在于监管不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监管人员也很辛苦,高管们还日理万机呢,媒体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问题的症结也不在于信息公开、召回不及时,我们是只做不说,地方政府已经在尽力做善后的事了,不像外国做一点事就吹个没完,要不是新西兰的傻姑总理婆娘管不住舌头,在那个什么“早餐”节目里把默默奉献的地方政府给情不自禁表扬了一下,这个事件本来也就被我们消除于萌芽状态了(顺便说句,没有苏丹红,没有洗衣粉油条,没有毒包子,那个节目也配叫“早餐”?啊呸,鄙视之);问题在于企业伦理缺失,这个术语翻译成官话叫“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翻译成白话就是“没良心”,这么一来,问题就好解决了。我们要让企业家们欢聚一堂,签订责任状,发出共同的承诺,以和谐社会的理念来处理毒奶事件。

您觉得这个效果不一定好?政府都说了现在的牛奶没毒了大家还不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奶”,这些浅显的道理都不懂!没事,还有最后一招:乱哄哄的台湾政府高官为了让市民买本土产品不是带头吃香蕉、吃鸡翅吗,我们的做法要比他们更牛叉,请我们的领导上电视开国宴,人手一杯牛奶,齐举杯,齐干杯,而且是三鹿牌的特供!总理还要致辞“1101道检测关,呵护宝宝健康,值得妈妈信赖!”——之所以还没做,主要几个原因:一个是,这招过于惊世骇俗,怕百姓心疼到受不了,感动到昏死,政府体谅民情呀;一个是,不像有的国家喜欢选娃娃级领导,我国的领导大多是年高德劭的成年人,当众撒娇喝婴幼儿奶粉有点囧!另一个是,领导们这阵都在为受害婴儿心痛,为奶农生活担忧,哪有心情举杯?

2008-09-25 09:27

来源:罗拉快跑的博客

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0/index.html

20080902

独角兽博客推荐:春水如天的博客

童心童趣

也说老师的好和坏

第一问:从幼儿园到现在,你们心目中有最讨厌和憎恨的老师吗?

生1、讨厌幼儿园的女老师,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我的鼻子打出血来。

生2、四年级时的语文老师既讨厌又很留念,我上课作了小动作,就拉我去办公室,还讥讽说我,用我的名字改绰号。骂我们“顾无力,徐不超“(指指另一学生)我一直记恨在心。留念是因为我记起这件事,就会不作小动作。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zjgdxj/10064.html

都是围巾惹的“祸”

一早进教室,四个几个孩子眼睛齐唰唰扫瞄过来。

我纳闷,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衣服没穿反,扣子也没扣错呀,难道头发不对?我用手摸了摸, “孩子们,有什么问题吗?”我一脸疑惑。

众孩窃笑!

“老师,有问题!你的围巾太美了!”

嘻嘻,这帮小子。难得臭美一次,也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zjgdxj/10063.html

辞职两步曲(1):她辞职了!

放学前,我收到一张小纸条,是缪写的。

“老师,我想辞职了。其实也没辞职那么严重,只是我的力气已经用尽了。包他终于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他已经明白他的人生道路该往哪里走,我为他能发悟而感到骄傲。辞职以后,每时每刻我还是会把他当成徒弟来对待。无时无刻的教育他。希望您成全。”

看完纸条,我笑了。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zjgdxj/10413.html

丽的留级( 2):谦谦君子,淑女好裘

李的到来,如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漾起了圈圈美丽的涟漪,这潭水让小鱼小虾们搅得更活了。

这孩子除了英语差些,其他各们功课简直无可挑剔,个人修养更是令人啧啧称赞。近的说吧,他的一个小小动作就改变我一直期待改变而未得成功的现状,现在上下楼梯,进门出门,男孩子们个个不那么横冲直撞了,有的时候男孩子们还对女孩子会很绅士地作出个请的姿势,女孩子们个个也不那么凶猛,淑女般地上楼了。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zjgdxj/10468.html

且教且悟

懒婆娘

“懒婆娘,懒婆娘!”做操完毕的孩子们,举着迎面走来的队伍惊呼起来。
“谁是懒婆娘?”我惊讶极了,忙问。
“喏,那个穿红衣服的。”孩子们用手指给我看。高年级队伍里,有个穿红衣服的女孩。
“你们怎么知道的?”
“她到我们班来过的,老师领她来的,因为她不做作业。”我的天真的一年级娃娃们,已经懂得用因果句式表达事情的联系。

哦……心理一阵酸楚。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zjgdxj/15826.html

做一名教师的痛苦——写在孩子们毕业前夕

做老师是幸福。我出去开会学习,哪怕是半天,你们都要在走廊翘首盼望,鼓掌迎接我回来;我批作业久了,你们会主动来给我捶背,说各种有趣的事我听;会跟我分享好书带来的快乐,我有一些书,都是你们向我推荐的;逢到学校吃鱼排,你们会有人留着不吃,在纸里包了一层又一层,一直等我回来;有次我进教室,你们发现我衣服穿少了打哆嗦,李麒麟毫不犹豫地脱下衣服给我穿,尽管我坚持没穿,但你们的那份情意我仍深深记在心里。这样的事一时半会也说不完,我把这些看成你们对我最高的褒奖。因了你们,我平淡的生活充满了温馨和快乐。

可是孩子们你们可知道,做老师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是为师平常不轻易传递给你们的,但它时时刻刻存在着。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zjgdxj/11357.html

馨香的书,诱你读

因本学期长,下学期的部分教学内容提前到了这学期。新书已到,孩子们去领了放在讲台上,都眼巴巴地等我开口。不管爱书的,不爱书的,领书时的兴奋无不表露在脸上的。

我取了一本,把头埋书里,深吸了口气,抬头呼气,“好香啊”。
“什么香,孩子们?”
“书香”、“油墨飘香”
“想闻么?”
“想”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zjgdxj/10349.html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前几日,我们附近一所中学的一名高一学生,失踪一周后,在邻城一个酒店的二十几层楼纵身而下,父母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静静地躺在那座城市的殡仪馆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他遗留的日记中写着:同学看不起我……

据他的小学老师说他小学时成绩相当不错,是个典型的听话、乖巧的好学生,却不知为何想不开,走上了这条路。具体情况我没有细致地了解过,可能有些出入,但从上面我们不难得到这样的信息:一、他是好学生,老师,父母,同学印象中的好学生。二、进入高中后,残酷的竞争让他不如从前那般“优秀”了。他选择了这样一个方式解脱了自己,却留给亲人无尽的伤痛。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zjgdxj/10066.html

我的一年级

灾区孩子在我班

晨读时,教导领来一个孩子,说是新来的,从四川。

一听到四川两字,眼泪又抗不住了。好不容易这几天忍着不看电视,不听新闻,心情平复了些。眼前这瘦瘦小小的孩子,又把我牵到了惨不忍睹的现场。

我知道,这几头逐渐有从灾区过来的孩子安排到市里各个学校就读。可是,当这个来自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的特殊孩子站在我的面前,我强烈的感受,无法用任何语言表达。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zjgdxj/15779.html

一年级老师的待遇

家里没水果了,我下楼去买。

在菜场溜达了一圈,想买个西瓜,都是超大个的,于是想到前面水果店看看,在菜摊旁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三步并两步过去,拍了一下他的头,被拍的转过头来,怔征地瞧着我——不认识。旁边的妇女急了,“郭纪鑫,快喊d老师呀!”

眼瞅着一动不动,旁边的我都快笑出来了。只两三秒钟,终于认出前面这人是谁了,手伸出来圈住了我,撒娇似的靠在我身上。惹得卖菜人惊诧的眼光。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zjgdxj/14859.html

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大课间活动的时候,有好几个孩子要上厕所,一一放行。

进教室后,又有几个像憋红了脸的小猴子,急匆匆去。

上课前强调,以后一下课就去小便。如果有老师拖课,你就举手说要上厕所。老师是不可以拖课的――拖课是犯法的。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zjgdxj/14853.html

会扫地的孩子

他弯着身子,大脑袋在两排桌子间移动,就这样一直移到了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接着,他开始排黑板旁边的小黑板小卡片,一块,接着一块,我就这样定定地看着他,看着这个小小的身影在教室里前前后后的移动,里里外外的打扫,全然忘记了自己也该帮帮忙。 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他已经把后面角落里的垃圾都清理干净,垃圾篓摆好,塑料袋套好。一切停当,他去背书包。

这是我唯一没有帮过忙的一次打扫。开学以来,这样的活基本都是我包办的,娃娃娃们只是打个下手——因为我的跟他们一般大的儿子,在家就没摸过一次笤帚。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zjgdxj/14858.html

家有顽童

家有顽童——生活记(一)

一早顽童嚷:妈妈,我长小牙牙了。

“来,我看看。”顽童妈掰开他的小嘴巴,一颗小牙头赫然冒出来。

“呀,这可怎么办。旧的没去,新的就来了。得去医院一趟”

“是不是要用老虎钳啊。”顽童有些害怕。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zjgdxj/13548.html

上学记(二)

顽童:妈妈,我们班的某某某被打死了。

妈妈:别吓唬我,到底怎么回事。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zjgdxj/14046.html

顽童上学记三:考砸了以后

学校现行给学生打分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相应的分数对应相应的等级。

这次数学复习考试,顽童被扣了28分。顽童数学就考了及格。

顽童奶奶很生闷气。她的老乡多,几个老太太常挤在校门口,相互交换育孙心得:喂,你的孙子考了多少?你的呢?仿佛考试的不是孙子们,考的是老太太们。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zjgdxj/16507.html

顽童生活记五:对门的女孩

顽童每天最盼望的就是自由活动时间,因为自由活动,他可以和对面楼里女孩一起疯,妈妈也无法干涉,自由活动嘛!

顽童经常夸女孩不哭鼻子,小事不斤斤计较,反正女孩子身上该有的毛病她都没有。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对门的女孩——蓉蓉回老家以后。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zjgdxj/16509.html

独角兽博客推荐:赵柏田的博客

狐狸的铁匠铺 黑暗中奔跑

我和我的村庄

……出了小学校的大门是一条细细长长的煤渣路。煤渣路像一条蛇,钻进了黄记家的木槿丛中。走完这条路,折向西,是一个小池塘。水塘倒映着的天空,老是阴沉沉的,像要下雨。那是因为孩子们练写毛笔字,总在这里洗毛笔和石砚的缘故。老师给他们讲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写坏了一大堆毛笔,把家里的九大缸水都写黑了,才把字写得那么好。因此他们真诚地认为,这池水还不够黑,还没有黑到家。有段时间,孩子们十分迷恋钢丝枪,就是那种用自行车链条制成的枪,几乎人人都有一把。他们把用旧的作业本撕开,裁成巴掌大,折出来的纸弹有棱有角,打在身上生疼生疼的。他们在校园里展开枪战,打得烟尘斗乱。后来老师全把他们缴了枪,扔进了池塘。有胆大的,放了学偷偷下去捞,找了半天也捞不上一把枪。他们很奇怪,这水又没动,枪都到哪儿去了呢,谁也说不上是为什么。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3/7647.html

望得见风景的阁楼

……雨天的街景退远了,清晰地浮上回忆的水面的是阁楼吱呀作响的地板,拖着长尾巴轻捷地跑过的老鼠,阁楼角落散发着甜丝丝的气味的腐烂的土豆和番薯,表妹们(黑暗的阁楼顶响着捉迷藏的表妹们吃吃的笑声)。

楼上砖砌的小窗安着木格子窗栏,从这里可以看见瓦片像鱼鳞的灰色屋脊,这些屋脊就像一条条大鱼浮在黄昏或者清晨的雾汽里。更远处是田野,树,河流,乡村小学的小尖顶的屋子。我愈发清楚地记起,当夜晚降临,外祖母擎着她那盏煤油灯上楼的时候,飘忽不定的火焰把她佝偻的身影变得张牙舞爪的投向墙壁和天花板。我看见外祖母,以阴影的方式,在墙上、地上、天花板上动来动去。那时我三岁,也可能两岁,我大脑中记忆的纹路还不能刻下什么,但这些形像一直像种子一样沉睡着,等待着某些时候在某种方式的感召下醒来。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3/7908.html

1999年初夏,一天下午,母亲去地里收菜回来,她蹬着的农用三轮车翻落路边的水沟。侧翻的车压住了她。满地奔跑、叫喊着的土豆、莴苣、茄子和青瓜压住了她。她费了好大劲才从车身下爬出来。揉着手臂,她听到了里面骨头碎裂的声音。碎裂的骨头隔了一层皮肤在她的指头下滑动,像是要支楞到外面来。她奇怪的是怎么没有了痛。就好像她在揉着的是一节枯枝,或者一截锄柄。母亲坐在翻转的农用三轮车旁边,要把她的痛找回来。然而,痛,突然地,不期而至地到来时,她连站起来迈出一脚的力气也没有了。她坐着。坐着。不知坐了多久。下午就要过去了。一个被巨大的痛包围着的妇人,坐在暗下来的田野中央。坐在痛的中央。这些痛,是成片被晚风压倒的青草的忧伤。这些痛。哦这些痛。我们在夜色中找回她,她的半边脸还是歪的。一张痛歪的脸。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3/8713.html

火车 或记忆的群像

灵魂飞离了肉体,仍能在大地上行走吗?在轮下的一刻,那提早到来的宁静里,他在想:我能够证明,我已经在证明了,用诗歌,用这颗还在跳动的心脏。这是让车轮带走生命的人的福份。那一刻,他在笑,他看见了自己的影子在天堂,在人间,在喜马拉雅的姐妹们中间。这就是为什么会在掂量死亡的时候只要了火车,而不放心把生命交给绳子、刀、打开了阀门的煤气管的原因,因为自杀者在借助这些工具终止生命的时候,他的灵魂也终止于这一动作上了。

还好,这样的黑色火车我只是想像过它,梦见过它。这样的黑色火车我还从未见过。我现在也不想见到它,这世界有一个海子已经足够了,这世界真的不需要有十个海子。我非常快活,我深深扎进了世界这只绵羊的毛里就像一只虱子。我就这样快活。这个世界那么多的痛苦,足以碾碎十个海子的头颅,和所有的心,我哪有那么多的泪水啊。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3/7957.html

法官和他的另一个角色——关于吴经熊的一桩公案

作为一个以孟德斯鸠自励的年轻的法学人,也是那个年代首屈一指的法律哲学家,身为南京政府立法院的立法委员的吴经熊还在这一年被任命为宪法草案起草委员会副委员长,同时被指定为初稿起草人之一。

在吴经熊的眼中,十九世纪晚期以来肯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代。在他从事的法律领域里,出现了十几个西方一流的学术大师;在中国,传统法律在西潮的冲击下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他觉得自己是躬逢其盛,一脚踩上了一个好时代。他希望中国的法学家很快就会有普遍得到承认的贡献,甚至还突发奇想:这门学问的中心为什么将来不能在中国呢?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3/14275.html

大进军:战争巨兽驱赶下的人性与爱欲

在小说的第二部《南卡罗莱纳》——小说的147页上——出现了摄影师卡尔普,这个短暂出现的过渡性人物作为战争的一个见证者,他出现时正在为这场可怕的冲突作一个图像的记录。他要求南方军白人士兵阿里搂着他死去的同伴摆好姿势。“我为未来的一代代人描述谢尔曼将军的这场伟大进军”。摄影师的身上隐约出现了小说家E.L.多克托罗的影子,小说家要为我们记录了一幅幅什么样的图像呢?在十年前写下的关于《拉格泰姆时代》的一个评论中,我曾说E.L.多克托罗是一个“巨幅风尘画的作者”。到了《大进军》,他的笔墨挥洒得更加恣肆汪洋。他依然保持着对大冲突大场面这些室外场景描写的嗜好,但时不时的会停下脚步,低徊再三,似乎要努力辨清那些穿梭在火光与烟尘中的人物脸上瞬时的表情,他们的痛苦与欣悦,他要让人性与爱欲从战火纷飞中呈现。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3/15033.html

狐狸的铁匠铺 岩中花树

向内的把握与重建

正如史实已经告诉我们的,我们的主人公出生并成长于江南的一个小城,除了年少时的求学和初涉官场的最初几年是在北方度过,他一生中大部分的年头都是在潮湿、闷热的中国南方度过:南京、绍兴,江西省的南昌、赣州、吉安,乃至更远的贵州省和广西省。当我写下第一个句子:“那张雨中的脸,到了我生命的临终一刻还会再想起……”它的不疾不徐的流动,让我相信我为这个小说找到了一种南方植物般葳的语言,它们蓬勃、姿肆、潮湿,随着一个人生命的河道蔓延。

小说取名《岩中花树》,是出自《传习录》中记载的一则有名的公案:说的是王阳明与友人游南镇,一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如此答道:“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3/8877.html

心神远游

一颗灵明的心,不能少了来自四时风景触发的欢乐。就像十七世纪日本俳人松尾芭蕉所说,“乾坤的变化,乃是风雅的种子”。呈献与读者朋友的这本《远游书》,记下了心的琴弦被风景轻轻拨动的时刻,记下了在旅途中发生爱情的时刻,记下了心神远游的时刻。这本由人名、地名、地图、季候编织而成的书,也因此成了一个阅读与行走相互交织的独特文本。
  
在行走中阅读,又在阅读中体证行走的人生,这是一次次在词与物的世界里的双重旅行。行走和阅读,在这里成了认识自我和他者、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它们在这种互文中相互诠释,又相互印证。从江南山水到古丝路之旅,从故土风物到欧洲小城,从旅途中的一个个梦到纸上的想像之旅,我希望引领你一同走的,不仅是人文地理的游历,更是一次次精神世界的远行。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3/15490.html

狐狸的铁匠铺 火与焰

唯美的盛宴

是啊,百年飞扬的尘土,终有落定的时候,时问的长河里,如果不想被覆舟溺毙,总得有人收拾心性,看看前面的路。于是想起了天才的少年比亚兹莱,想起了上个世纪末叶滥觞于巴黎街头小酒馆、席卷整个欧洲的那场以美的名义发起的精神历险,想起了那群为美而疯狂的人们:坏孩子波德莱尔,伟大的游手好闲者魏尔伦、惠斯勒、王尔德,最终成为军火贩子的早慧诗人兰波……他们多像一群技艺高超的喜剧演员,行走在生活和艺术之间那根细细的钢丝上。穿过时间的迷雾,这群波希米亚人的生命至今还散射着宝石般强烈的火焰,他们看不起中产阶级的刁钻和狭隘,他们执意在物欲的泥沼地里闯出一条艰难的路来获得别样的感受,这种感受甚至帮助他们重新确立了生活的信念,那就是为艺术而艺术,或艺术就是生活。这就是那个年代的风习:“巴黎的知识分子头上戴着尖顶帽,身上穿着意大利强盗的那种难看的长袍,心中积郁着对那帮奉守法度的良民的鄙视。”(威廉·冈特《美的历险》)浪漫的越轨和无法无天的行动成全了他们,也最终毁灭了他们,随着他们的背影消融于世纪末的黄昏,一个百年也就慢慢过去了。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3/9039.html

狐狸的铁匠铺 屋顶上吹风

明朝故事

太阳渐渐地西斜了,一种叫黄昏的东西在天边铺展开来。它仿佛是有重量的,压得那些鸟都敛着翅膀低低地飞,压得人的心里头一沉一沉的。史生站在船头,听着船剖开水路的哗哗声。他发现,整条江以这水路为界,分成了动静分明的两部分。一边是墨绿的静得像正午的猫眼。而另一边,半江的水烈烈地燃烧着,一派彤红。他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颜色才能画尽这江南的春色。就在他出神的时候,前面出现了一只画舫。他眨了眨眼确信这么美丽的船并不是在梦中。史生的船不紧不慢地靠了上去。前面的画舫传出了一阵丁丁东东的三弦弹拨声,史生侧耳倾听,一个摇摇曳曳的声音唱将起来,唱的好像就是这春江的风景:“夕鸟几声啊垂滴滴,春空一片啊缀苍苍。”听着这歌声,史生觉得就好像一阵特别清凉的风吹过了他的脸。当他回味这歌声,又发觉它是酽酽的,如同这暮色下凝脂一般的江水。两船交会,史生看到对面船上红红绿绿罗裙的一角,看到一张梨花般白的女人的脸掀开帘露了一下。一会儿,画舫远远地落到了他们的后面,那歌,还在唱,歌声在水波上落下,又弹起,史生的心一阵阵地发怅。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3/8727.html

站在屋顶上吹风

松树蓬村的北首是一条小河,当地人称新河。掘新河的那年,来弟五岁,或者更小些,常常爬上祖父家的屋顶眺望掘河的工地。祖父的老宅是黄泥筑的,也就是说那墙是板筑夹紧黄泥夯实的,西厢搭出了一个小平台,来弟很轻松地就能爬上去。20多年后,当来弟经历了一次婚变回到松树蓬老家,这个县城的电影放映员仍能清晰地回忆起那一个个70年代的夜晚。漆黑的天像一只大铁锅倒扣着,祖父家的老宅如同一个醉汉,歪倒在河塘边,不远的工地上,一种叫“太阳灯”的照明用灯把捂得严严实实的天空撕开了好大一个口子,憧憧的人影在河床里蠕动着,把一坨坨黑土运上河岸。让来弟羡慕的是那些站在河边的孩子,他们在乡村小学老师的带领下,扛着红旗,打着快板,唱着一些让来弟十分新奇的歌。夜风吹卷着红旗,呼啦啦的响,也把他们的歌声和快板清脆的叩击声送到了来弟的耳边。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3/10262.html

狐狸的铁匠铺 南方的睡眠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一个孩子看着水洼里破碎的太阳
七十年代,两个孩子在放学的路上打赌
七十年代,一群少年野马般跑过低矮潮湿的街区
扬起的尘土三日不落

七十年代,冬天的风吹着巨大的冰柱子
像一枚枚闪光的铁钉。
七十年代,野花开放,天地辽阔
野花开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3/8654.html

运河一夜

子夜的平原多么辽阔
受冻的星星长出了绒毛
缓慢的河流,飞驰的心
不紧不慢的旅程——
快一个月了,我还像一只蚂蚁
从京师向着南方爬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3/8645.html

天一阁

……女人与植物,妖娆的,或是苍白的
哦,这些阴性的名词这些潮湿的旧事
你们的虚虚实实让我迷惑
如此我一靠近天一街,就仿佛
闻到明朝雨水的气息
那样的腐朽和清新
如同花朵沤烂在水里
那么多的门:正门、边门、暗门
门背后的转折与暗道,西园,曲池,南园
东明草堂,水北阁……一个令人迷惑的园子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3/8906.html

独角兽博客推荐:傅永新博客

半新不旧 读书

简评《叶隐闻书》(中译本)

口述者开宗明义宣称:“所谓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于生死两难之际,要当机立断,首先选择死。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言,此乃一念觉悟而勇往直前。”

这种没道理的道理似是愚勇,在我们看来,武士的“无目的死”是没有价值的,他们对生命的冷漠态度也是令人发指的。但是,山本常朝以搏击的经验反问道:“生死两难时,人哪里知道能按原定的目标去死?以目标来考量生死,就会以死了不值来解脱自己,从此变得怕死。”反过来说,若认为仅仅抱住目标去死才有意义的话,生死临头一定会迷失目标,而没有必死的决心,“临死就难以达观,无论多么卑贱的行为都会发生。”因而也就妄谈忠孝二字和尽事主君之职。口述者认为:“死就是目的,这才是武士道中最重要的。”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6/11787.html

笑说爱情婚姻经济学思考

有人说,人一生有三件大事:出生、结婚和死亡,自己能做主的只有结婚。婚姻当然事大,人人都要算计一番。

谁来算,如何算计?传统社会中婚姻是家族大事,一般来说,婚姻由不得当事人自己做主。“门当户对”和“郎才(财)女貌”是这个社会的算法。一种算法总有它的界限,比如牛郎与织女、许仙与白娘子婚姻,恐怕很难计算出他们的收益。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6/8371.html

开卷有益 掩卷还思——读《孔子圣化与儒者革命》

《孔子圣化与儒者革命》(下简称《圣化》)一书,置于案头已有20天了。横在眼前的这本李冬君博士力作,在我这里却有些沉重。我知道她治专门史有20多年,那灵动的文字亦透出其人的聪慧,并得到其老师刘泽华先生的真传,如此天时地利人和,能不造就出一个史学界重量级人物?而对于仅有中学历史知识的我来说,稍有一些言论,肯定露出马脚,故不敢置该书只言片语。尤其论及“圣化”问题,又使我沉重了一次,因为疑古的顾颉刚曾倾力论证了“造圣”史学现象,为后人留下了极富挑战的问题,而刘泽华先生对先秦和秦汉文化研究扣住“圣化”文化主题做出的大文章,后来一些青年学者对“圣人”或“圣化”政治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具体的研究,总勾起自己对历史的一些想法,如何理解我们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如何认识当下的中国境遇,以及怎样走出圣化,等等。要想对这些问题有个清晰认识,首先要遇到不同的历史观,现有的历史学科中的叙事模式,以及在多大范围内,对历史问题所作的结论是有效的。我的第三次沉重是关于回忆自己所受的历史教育问题,那种教育简直是折磨人,把历史当作“一元三次”方程式了,“一元”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三次”指阶级的、群众的和斗争的观点。如一个现实问题,只要代入到方程式中计算一下,似乎可以得到“三个根”,根据现实需要,可以选定一个自己满意答案。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6/5723.html

半新不旧 随笔

崇尚而超越有限的智慧者——记身体力行的哲学家张世英教授

哲学不仅是说的,更是要做的。前者是一种知识,而后者则是智慧。如何让知识超越到智慧,只有贴近智者的生活,才能领悟到哲学的“爱智慧”原义。

张世英 教授在追寻哲学如何回到真实的世界,回到人的生活中时说:“人生的最高境界应是经受得起痛苦的超越。万物一体的崇高正是这样的境界,它是超越有限的意识所无穷追逐的目标,所谓‘民胞物与’,正是万物一体的精神表现。处当今发展市场经济、人们热衷于在场的物欲追求之际,难道不正需要同时提倡这样一种审美意识的崇高境界吗?”(《江海学刊》2000年2期)当笔者有幸在最近的哲学沙龙上,亲历了张先生言行即事时,才知道这里的“民胞物与”的丰富内涵。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6/8540.html

外婆

提到“外婆”,意味着许多说不完的童年故事。

春风乍起时,一手抱鸡另手牵羊的妈妈,踏上外婆家的路,哼着外婆哼过的歌;妈妈身后的你,忽而有问,外婆的路多长,忽而哼唧,不知心有何怕?

夏风拂面来,心中荡漾起“外婆的澎湖湾”,脚印的二对半,串串挂在那夕阳沙滩下,映射出旧时的笑脸,还拾起你,儿时海滩的梦。

秋水汪汪中,载着鸡鸭鹅的嘎嘎叫声,你和妈妈摇动了双桨,把弄一叶船儿,伴着五彩瓜果,翻起那晨曦的波光,“摇啊摇,摇到了外婆桥”。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6/5704.html

哦——

春节前,有朋友问我,知道于丹吗?我问,于丹何人?

随即,朋友以平淡口气介绍了一下。他说:“《百家讲坛》推出来的女易中天,她讲的《论语》很火,现在发大财了。前几天还来签字售书,是我们老相识了,这次还约了我们吃饭呢。”

“哦——”稍后,我问,她能讲好《论语》吗?比南怀谨讲的《论语》还生动?朋友说:“还可以吧。”

此后,我有了于丹的印象。春节回老家,我姐姐问:知道于丹吗?我说知道一点,她是我朋友的同学。姐姐说,于丹讲的孔子真好,姐夫也附和地说,是好,是好。我问,怎么好法?他们回答说,容易懂。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6/10784.html

我不问了

这几天,心里很堵。人苍白,文字苍白,思想也苍白。但是,央视画面告诉了我,什么叫感动。

感动,空降兵那五千米的一跳
过后,想知道,他们的遗书写了什么

感动,总理发出的声音
“人民养活了你们,你们看着办吧”
过后,想问,温柔的限度在哪里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6/15447.html

半新不旧 片言只语

金岳霖的搞笑

金岳霖《逻辑》书序写道:“这本书共分四部,第一第二部或者没有大问题。第三部介绍新式逻辑,全部分差不多完全直抄”。看到这句话,我笑晕了。

笑后又想,世上的事有时真是荒唐。有的人明白地告诉你“我抄了”,却无人指责,反觉得天真可爱,有的人羞羞答答地抄,稍露马脚,则招致世人唾弃。果真红尘滚滚,是非难辨?不是。是因人而废言,因人而立言?也不是。我想二者最大的不同恐怕是境界的不同。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6/14047.html

“加菲猫”文化现象

风靡世界的“加菲猫”文化现象,值得我们关注。我是今年春节才知道加菲猫的。有两个从事艺术的小男孩,热烈地谈论着什么,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走过去,问他们是否看春晚了?他们说春晚不好看,加菲猫好看。那什么是加菲猫?小孩拿出了一堆书给我看,我随便看了一本,那类似卡通的画并配上简短的文字,我看了半天没看懂,两个小孩一脸茫然,他们说这么有趣的故事,你们大人怎么会看不懂的?他们又是比划、又是解释,我才吃力地理解了加菲猫的幽默。

如说,一个冬天的夜晚,加菲猫在温暖的屋子里看电视,突然它看到窗外的自己的朋友,这个小狗朋友在屋外冻得直哆嗦,它说,我一定要为朋友做点好事。于是,加菲猫走到了窗前,拉上了窗帘------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6/3741.html

“狗屎”经济学

先行说明一下,“‘狗屎’经济学”不是“狗屎的经济学”,也不是指经济学是狗屎,而是说狗屎中蕴含着经济学分析,也许题目叫做“狗屎的经济学分析”更恰当些。

我为什么对狗屎感兴趣?此问非也,但事出有因。昨天,幽篁转发了一个郑也夫的《吃和炫耀性消费》演讲稿,作者正儿八经地谈起“请客吃饭”学问,以此论证了炫耀性消费的起源、性质、社会功能、文化意义等。郑某欲以此证明:因“以食为天”传统食文化受到了时代挑战,“食”中再也不能扒拉出可“炫耀性”的东西了,但“炫耀性”作为人的本质,它必然预示着新的“炫耀性”的消费形式。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6/11788.html

半新不旧 哲学

关于“无”(一)

何谓无?无,不是不存在,不是虚无主义的绝对空无,也不是认识论上概念式的否定,不是黑格尔的自我扬弃,而是经过现象学还原后的纯粹剩余物——存在自身。只有在这种否定中,它才作为“什么都不是”而显现其存在自身。另一方面,无,就是存在,它作为存在而存在着,而存在只有作为什么都不是的无,它能显现出自身存在。因此,存在作为存在自身,也就是否定了存在者的无。从对存在者的否定意义上说,无就是存在;而从源始意义上说,无,源出于存在。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6/11391.html

海德格尔时间论—《时间概念》(1)

回答时间问题,首先涉及到视角问题。一般认为,事物在时间中变化,而时间本身不可能变化,这就是从永恒角度理解的时间。神学正是从永恒方面来谈论时间的。而海氏认为,应当从时间中来理解时间。那么,首先与人类照面的自然时间(物理时间)又以什么方式存在的?回答是“现在”,而这个“现在”是均匀的延续的。

先看看神学如何理解时间。神学家认为,上帝是永恒的,对人来说,认识上帝之途在信仰中,因而“体验永恒的方式也不外乎是这种信仰”(p1)。但哲学并不具有这种永恒性,它不能“在方法上把永恒性作为可能的角度来讨论时间”。因此,神学家成了时间问题专家。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6/12227.html

《公考逻辑》导言

逻辑判断部分是公考难点之一,其难度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个原因主要来自考生缺乏系统逻辑知识的学习。为克服逻辑知识的不足,书中回避了繁琐的不适用考试的知识介绍,而突出了最常用、最基本的逻辑知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逻辑基本知识的图示化。本书删去了换质、换位法和三段论推理的各种规则等知识介绍,仅以概念的外延图表达其关系,根据概念的图示,考生可直接推出所需的结论来。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6/13860.html

读《形而上学》(1)

亚里士多德如是说:

“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自愧愚蠢(因此神话所编录的全是怪异,凡爱好神话的人也是爱好智慧的人);他们探索哲理只是为想脱出愚蠢,显然,他们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P5)

“我们不为任何其它利益而找寻智慧;只因人本自由,为自已的生存而生存,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所以我们任取哲学为唯一的自由学术而深加探索,这正是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唯一学术。”(P5)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6/15064.html

半新不旧 文学

何谓浪漫主义文学

由词源意义上的浪漫主义含义可以看出:生活在一个剧烈变动社会中的大众,在经历生活的同时,也创作出贴近自己生活的民间文学,而这些传奇文学特点在于,它们故事的单一、离奇和荒诞性,语言的丰富、生动和非规范使用的大众性,突现出人的真挚情感与美好想象的主观愿望。因此,朱光潜认为,浪漫主义派的文学具有三个鲜明特征:一、个体的主观性;二、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三、回到自然主义中。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6/9879.html

小康文化的一个特征——鲁迅“念旧”情结的个案分析

小康文化可理解为关于“现代性”的文化运动。在生存论的视野中,它关注人的发展可能性、能力的潜在性和多元价值取向的文化,充分肯定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观念,因为这种观念已包含了人的内在目的性(先行领会),与认识论上解释的小康文化比较,日常生活观念具有优先的地位。它还伴有着向某些传统文化的回归,这一逆动过程不是激进主义理解的现代化运动的反动,不是保守主义所理解的狭隘民族文化观念,不是概念辨证法所解释的精神的抽象运动,也不是“实践”这个抽象概念掩盖下“懒惰的理性”的自我欺骗托词,而是深入到生命的本源处,寻求和开启我们传统文化的发展可能性和自我认同。因此,向某些传统文化回归,在我看来就是小康文化的一个特征。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6/3561.html

漂泊者李白的现代性阐释

在现代化过程中,我们成为城市“流浪汉”的命运是不可逆转的。如何更好地适应这种流浪汉生活,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李白的漂泊生涯富有启迪意义。本文通过李白诗的几个主题,即黑夜与光明、乡愁与怀旧、虚无与家园等方面,比较了他与现代诗人的不同生活态度。在遭遇无家可归的生存状况下,“诗仙”李白的人生智慧突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它也是海德格尔所寻思的“诗意般的栖居”生活智慧,同时还有些后现代主义者所提倡的体验当下生活的“肉欲”寓意。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6/3525.html

独角兽博客推荐:罗拉快跑的博客

日升之屋 旧墨新痕

不坚定的女人

拉上厚厚的窗帘,在时光晦暗的中午,呼吸记忆里桂花的香味,历史和传说的界限开始模糊,现实和梦境的边境无人把守,恰好容我在未生和已死之间短暂罅隙的微光中做一个幻想的逗留,那么,我把眼角的一瞥投向——不坚定的女人,就像秋天的落叶无意中映上黎明时分的西窗。

拖着尾巴闪耀在星空

史上最晦气的女人,也是一个不坚定的女人。严格来说,她是传说中的人物,出入在那部热热闹闹的《封神演义》里,她是《封神演义》里少数几个没有名字的女人,他们都叫她“马氏”,就好像民国时候人们叫那位女佣“吴妈”。媒人把她介绍给姜子牙,说她“才貌双全,正好配贤弟;这女子今年六十八岁,尚是黄花女儿”,“生下一男半女,也不失姜姓之后”,年方七十二的姜子牙欣然纳采问名,把个娇妻娶回家中。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0/10805.html

“非如此不可”的故事

1、床榻之岸:偶然和必然

托马斯望着庭院那边有些肮脏的高墙,几棵枯黄的杂草微微摇曳,他陷入沉思:我究竟是要她来,还是不要?那个此刻睡在床上的女人,不同于他此前生活里的任何人,她不是情人,不是妻子,她是一个礼物,是被放在树脂涂覆的草筐里,顺水漂到了他的床榻,她的面容娇润宛如孩子,她的眉头在梦中微蹙宛如孩子,她发烧的身子散发出一种气息,提醒着他:她不是此前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女人,他应该握着她的手,也许她快要死了,他不能再恍惚了,他要明白,自己是多么地离不开她。他把头埋进枕头,贪婪地呼吸那高烧带来的独特气息。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0/10804.html

嫁汉就嫁蒋兴哥

说起前朝人看的传奇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的,是永巷月光下K歌厅里怪怪的对唱曲目《杜十娘》,而我并不明白这些中年男女倾诉些什么——郎君啊/你是不是饿得慌/如果你饿得慌/对我十娘讲/十娘我给你做面汤,十足的粘连,一半的暧昧,这还是那个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么?每次我望着昏暗灯光下款款对视又对唱的男女,不禁想到自幼看过的电影《杜十娘》,那一举手投足的凛然高贵气度,当年的海上名伶潘虹。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0/9283.html

童年的事

记得在一篇乐评里看到有人感叹一张怀旧的专辑"这么早就开始回忆了",天知道我并不是为的怀旧,只是记下一些幼时印象深的片断,零星的速写,自己并非觉得有趣,只是让来不及知道的人更多地了解这个人,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然后这页纸就可以象街角的纸屑,让风刮走。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0/4532.html

冥河舟子

他们说你名叫喀戎你不是人也不是神
你每天辛苦摆渡倦了靠在冥河边睡去
你有雪白的鬓发你有有力的胳膊
你从来不和乘客说话

你就每日在冥河边摆渡啊
他们口中的铜钱就是你的船资
滚滚的冥河黑色的波浪你安然行驶
散落满河的冥钱也沾了你雪白的胡须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0/4167.html

纪念那些退出比赛的

本次奥运会推出自选三项,即各方队员以俄罗斯轮盘赌方式决定自选项目。

这是笨鱼半决赛的最后一个项目——足球,对手是上届足球先生鹦鹉。已经是补时阶段,双方战成0:0。

笨鱼带球直抵禁区,鹦鹉扇了扇翅膀飞起轻巧地将球断下。裁判员gq冲了过去,非常骄傲地扬起黄牌,仿佛是他家的信用卡:鹦鹉先生!您断球时有一个非常危险的动作,双脚腾空!(这是鹦鹉半个小时内第10次听到同样的警告了),由于您这次在禁区违规,因此我要判一个。。。点球。“球进了!”央视特邀解说员红唇欢呼。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0/8381.html

日升之屋 梁间燕泥

美人自古如名将

俺皓首穷经研究完三国,得出两个学术结论:

1、美女克夫,尤其克美男和猛男。

最有名的就是乔家两闺女,大乔当然比小乔更靓(所以美男子主公孙策捷足,美男子周郎居后),越靓越克,所以猛男孙策二十多岁就憔悴死了,比亚历山大还年轻啊;周郎好一点,三十六岁撒手人寰。其他的,比如貂禅,靓得一塌糊涂,她的厉害又更上一层境界,就是逮谁克谁,董将军、王先生,吕战神(三国猛男一号),无论丰瘠,不管老少,岂论文武,通杀,长长的亡夫、亡义父、亡情人的名单。不太知名的,如张绣的嫂子,孀居期间被曹操看上(可见被她克的老公年纪也不大),结果曹操丢了魂,差点没把命送掉,还陪上猛男典韦、自己的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的性命,最后原配丁夫人既悲且怒,把老曹给休掉了,厉害吧。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0/13382.html

关于保护动物的中国名人佚事

看到许多关于保护动物的名人名言、名人佚事,发现没有一个中国人,非常不爽,现补充如下——

1、

春风,渭水粼粼,姜子牙垂钓于斯。“哗”,钓竿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正巧周武王路过,大胆老头,在这钓鱼?这里是陕西鱼类资源自然保护区!靠,现在还是周国的禁渔期!姜子牙漠然地把精致的钓竿交给武王。武王惊道,糟老头,你疯了,怎么你的鱼钩是直的?

姜子牙欠身:大王,垂钓,虽是小戏,亦是杀戮,仁者方无敌天下。老朽酷爱垂钓的静乐,所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但一点都不喜欢给笨鱼造成痛苦,所以每天在此推广直钩垂钓,现在直钩俱乐部已经发展了3000会员,这张VIP卡打算赠送给大王!

靠,我就是想不出这么有人情味的保护鱼类资源的办法,怎么样,做我的宰相吧,全大周的鱼都指望你了!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0/2825.html

亚辛之死证明了以色列、美国是法西斯

亚辛是哈马斯的创始人,后来被以色列逮去,折磨个半死,眼睛都差不多弄瞎了,然后为了交换被俘的以色列特工,放了回去。亚辛成了哈马斯的精神领袖,他们称他为“教长”,他眼睛坏了,头脑也不清晰了,以色列弄的,他不再具体指挥哈马斯的行动了,有时一个10岁小孩的父母跑来哭诉“我的小孩,跟以色列人同归于尽了”,他就安慰,哦,他会上天堂的,他也是烈士,不是自杀者,他不会下地狱的,就像中国的那个王二小就像布鲁塞尔撒尿的那个小男孩。他仅仅做了这些,准确地说,他只是在家里说了这些话。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0/2826.html

隔壁人家

你推开窗,看见隔壁人家,是那对年轻的夫妇,女人是年轻漂亮幸福,男人是年轻健康精神,好象有青春和理想支撑每天的生活,有忙碌充实的工作填充生命的空白,有一架书可以逃避人间的黑暗,有一扇窗可以望见天堂,有不太老迈的父母可以牵挂。风吹来,吹动动人的裙摆,时光象黑雾模糊所有手捧鲜花的形象。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0/2162.html

从乌兰县开始

乌兰县闹了场鼠疫,幸而只是“腺鼠疫”,死的人并不多。灭鼠之波传到所在的城市(距离乌兰县四千公里以上)已是近五十多天后的事。政府因势而动,决定在12月7-8日全城范围投放耗子药。

除了迪斯尼的米奇,捷克的鼹鼠,草原上抱着上肢直立着四下张望的土拔鼠,宁化晾成肉干的田鼠,耗子这种有着疯狂生存能力的啮齿类动物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好感的。我同样厌恶流窜在阴沟里的尖嘴豆眼的灰不溜丢的耗子,耗子死不足惜,却往往带累了猫,这于我意义就不同了。猫是多么可爱的动物呀,它们自由、自我、灵巧,有着宛转的鸣叫。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0/3146.html

日升之屋 偶然指爪

基于宏观面对08年市场的判断

从宏观面分析:

(1)一定要注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双防”主题,及一改延续十年的稳健货币政策为从紧货币政策,同时与稳健财政财政搭配;
(2)外围市场的疲弱,特别是美国的经济金融危机,这对我国两个影响,一是多年的出口导向经济的打击巨大,二是美国及各主要世界货币的减息,对我国的被动发行货币产生巨大的压力;
(3)通胀的趋势未有减缓迹象,同时经济的结构调整必然要求对资产资源价格的重估,再次加剧通胀预期。防治通胀是第一主题,避免经济的即期硬着陆是第二主题,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升级是第三主题;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0/14091.html

一片狼藉说投资投机

刚好近日大盘一片落红狼藉,无聊之余,不妨再说说投资和投机。

(1)目标:利润最大化

到市场来,究竟为何?有些人纯粹是来寻刺激,有些人是当作游戏玩,不可否认,这一虚拟资本的市场也必须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每个来的人,都是为了利润最大化。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0/11817.html

关于宝邯之争迷局的猜测

一、事件

1、6月1日,宝钢集团对外宣布,宝钢系(宝钢集团及其附属公司)已通过二级市场购买G邯钢股份达到公司总股本的5%。加上此前持有的大量邯钢可转债和近期购入的邯钢权证,宝钢集团实际已是G邯钢的第二大股东,直接威胁邯钢集团的控股权。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表明,宝钢集团和上海宝钢设备检测公司合计持有邯钢JTB1已达到或超过10%。这样,把股票、可转债及权证的权益加起来,宝钢系目前至少已控制了G邯钢10%股份。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0/8146.html

恩格尔系数对具体个人没有意义

恩格尔系数对具体个人没有意义,比如对患厌食症的歌星卡朋特,她的收入高,食物开支极小,但和恩格尔系数无关;比如世纪初在南美淘金者,大多是罪犯,他们发现了金子但无法通过其他方式、到其他地方消费,于是收入大增全部用于在食物饮酒——而当地由于是荒野,一瓶酒的价格是外面城镇的十倍,但也总是一售而空。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80/5925.html

独角兽博客推荐:笑书博客

笑书斋 笑书谈HR

从当今社会新的三座大山浅谈企业福利设计的核心

福利体系从大层面来说,可以分为法定福利和非法定福利。一般来说,除非公司根本就不准备遵守法律要求,或一门心思大打擦边球,否则法律规定的各项福利还是老老实实遵守的好,这方面没有太多可操作的空间,所以一般说的“福利体系设计”主要是针对非法定福利而言的,这部分才是真正能体现公司特色的、显示公司人才政策竞争力的。 (全文阅读)

站在起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战略规划(上)

作为大学生,在思考自己的职业未来时,首要的并不是急于判断如何去做,而是先认清自己,先通过有效的分析,对自己的职业未来做一个战略规划,好的战略规划虽不见得能确保自己的成功,但至少可以使自己避免走太多弯路。SWOT分析就是一种企业管理中经常用到的战略分析工具。

SWOT分别是四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所谓SWOT分析,指的是在四个维度上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矩阵式交叉的分析,找出适合于自己的基本策略。我们先就这四个方面的特性做些解读,如果你是大学生,可随着文章对自己做些判断。 (全文阅读)

通用面试题库1

说明:本题库适用于面试时抽取问题、参照使用,每名候选人使用4~6题为宜,关键性人才适当增加,可根据现场情况继续追问。本题库将不断完善、充实。

1. 语言表达、仪表

No.

题目

面试要点参考

1

谈谈你自己

观察应试者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层次分明,讲话的风度如何

2

请你告诉我你的一次失败经历

如果能迅速作答,则应试者反应灵敏,或可能是应试者善于总结教训

3

你有何优缺点

应试者对自己的判断是否中肯,自信、自卑和自傲倾向如何

4

请讲述一次让你很感动的经历

考察应试者是否有感性

(全文阅读)

工作总结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写工作总结是很多职场人士难以回避的问题,如何写好一份工作总结,充分表达出自己的工作成绩,有时就像足球场上的临门一脚那样重要。

写总结之前首先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总结?如果想不清楚这个问题,就想一想如果不写总结的话会有什么后果?这个可能发生的后果往往就是写总结的目的。二是有没有其他的替代形式?比如采用口头汇报、数据报表、现场展示等形式。三是谁需要你的总结?上司?其他部门?下级?客户?针对不同的对象,写总结方式和思路也有所不同。 (全文阅读)

笑书斋 笑书随笔

所谓“农民工”

经常听到“农民工”的称谓,尤其是今年春节,电视里不时有播音员用某种居高临下的口吻(或许是耳朵的幻觉)宣布 “为保障农民工顺利返程,今年某地新增开多少多少趟农民工专列”之类的消息。

然而,在我看来,“农民工”这个称谓是很难准确定义的。从字面上理解,所谓“农民工”就是以农民的身份进城打工的,但仔细分析下来,这中间实在有太多的问题。 (全文阅读)

嗜血的盛宴:从某企业在越南设厂说起

新《劳动合同法》颁布以来,若干大型企业的人事举措在各路媒体上引起了热议,从华为到沃尔玛,人们进行着各种解读。

近几天,某日企的一则新闻又小小地推波助澜了一把。新闻的缘起是日本本土某权威媒体的一则报道,称该企业将在越南开设工场,转移劳动用工成本和风险,并将关闭在中国的一家工场云云。第二天,国内几个网络媒体就转发了这则消息,转发的文字基本上是照着日本新闻原稿的翻译,未作加工。再过两日,相关报道和文章逐渐多了起来,新闻或文章的标题逐渐丰富,包括“规避新《劳动合同法》”、“压缩成本”、“产能转移”甚至“血汗工厂”之类的字眼。一些门户网站和人力资源专业网站的头版也刊登了相关文章,甚至发布了在线调查,猫眼等知名论坛也有了相关的帖子。从该门户网站发布的在线调查的问题来看,引导性也是很明显的,其题目如下: (全文阅读)

怀念父亲

父亲的去世是源于疾病,而且是多年来的顽疾。那还是在六十年代,父亲在海南岛当兵三年后被调防到新疆,并在新疆退伍后就地转入地方工作,北方严寒的气候对于一名长期习惯于湿热气候的南方人的考验可想而知,而且父亲承担的是用汽车从克拉玛依油田往外运送石油的工作,经常经过一个叫“老风口”的酷寒地带。父亲说,一旦汽车抛锚,就只能从车上拿两桶油,一桶放在发动机下直接点燃,一桶点燃后给人取暖,待发动机内冻住的各类液体烤化了就得马上发动汽车。就这样走走停停,等运到目的地,一车油只能剩下半车。 (全文阅读)

斑竹岗位说明书

岗位目的:

为了论坛的正常运转,在论坛定位的指引下,及论坛规则的约束下,管理所负责的版块的帖子,鼓励、引导网友在该版块展开讨论,并维持讨论的良好氛围,维护讨论的正常秩序,必要时参与论坛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

任职资格:

学历要求:无
性别要求:无(考虑到男女搭配问题,有时酌情优先考虑)
语言:中文纯熟,熟练掌握英语、日语等他国语言者也不歧视,但在论坛经常使用英语发帖者、或有此企图者,拖出去暴打。 (全文阅读)

笑书的篮球语录

虽然我制空能力强,请不要叫我“滑翔机”,虽然我跳得高,请不要叫我“飞人”,虽然我的传球神鬼莫测,请不要叫我“魔术师”,这些绰号都有人用过了。就叫我“大师”吧。

我除了运球稳一点,突破狠一点,投篮准一点,也没有别的特长了。

我作为一名三分球专业人士… … (全文阅读)

笑书斋 回到原点的管理

回到原点的招聘

我们在招聘中总是迷失方向,要么陷入繁琐的日常事务,要么偏执于某几项测评技术,要么认为建立了好的流程就万事大吉了。一个优秀的招聘管理人员应该对招聘的本质看的更清楚,以对全局更有效的把控,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招聘工作。其实,招聘工作的本质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即:“在合适的时间、花合适的钱、以合适的方式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人才。”不管招聘业务衍生出什么新技术、新概念,都万变不离其宗。 (全文阅读)

回到原点的薪酬管理

要考虑薪酬管理的原点,首先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给员工支付薪水,一是我们为员工的什么而支付薪水。

为什么要给员工支付薪水呢?主要源于两个理由,一是员工为企业创造了价值,作为回报,所以需支付一定的回报,创造的价值越多,所应支付的薪水自然越高;二是企业雇用了员工,意味着员工在这段时间失去了在其他企业工作的机会,因占用了员工的可支配时间,自然需支付一定的补偿,员工的能力越高,单位时间的价值也就越大,所需支付的补偿自然也就越多。这就是薪酬存在的基本理由。 (全文阅读)

笑书斋 宝宝成长记录

婴眼看世界(一)

我和上帝之间有个秘密,在一片混沌之间,上帝爷爷对我说:“你是我派出的天使,我要送你去一个地方,那里会有非常非常爱你的爸爸和妈妈,你需要自己去感觉和了解这个世界。你所经历的、所想的一切我都会知道,我会一直关注你的。” (全文阅读)

宝宝成长记录之:取名记

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个好的姓名大约也是“偶得之”的吧,所以前几个月倒也没怎么太在意,说不定哪天“天成”的词汇直接就被我“得之”了呢。然而看着老婆日益隆起的肚子,时间一天天流逝,却一直没有好的词汇闪现,这时才开始有些紧张起来。临产前两个月左右,老婆已经开始催促了:“你这个做爸爸的,一个名字这么久还搞不定。”本来一直以为这不过是手到擒来的事,临到关头,却忽然发现没这么简单。中国的常用汉字就那么三千来个,不适合用作名字的至少要去掉一多半,比如丑、邪、怪、烂这样的字是一定要坚决弃用的,过于生僻的字也不能用,我可不想去派出所上户口时遇到麻烦,而且也不希望以后老师点名时总要叫错我宝宝的名字。剩下来的很多词汇组合又被用滥了,重名概率太高,或是太俗套,实在拿不出手。另外,有些词汇容易产生不良的谐音联想,有些词汇显得太嚣张,宝宝读书时容易被同学耻笑,因此也要尽量避免。此时强烈感觉到自己词汇的匮乏,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大概就是如此吧。 (全文阅读)

宝宝成长记录之:哼哼记

怎样哄笑笑睡觉也是件头疼的事情,好在我发挥“观察-分析-归纳”的手法,总结出一个办法,那就是音乐加舞蹈。虽然此时还不到六个月,笑笑已经对音乐很有感觉了。有几次他大哭时,音乐响起,他马上止哭,先好奇地看看声音来自哪里,然后手脚乱动几下(估计是在思考评估),如果喜欢这首就认真的听下去,如果不喜欢就继续哭。经过若干次,我总结并收录了笑笑比较喜欢的几首歌,并发现一个规律:笑笑不喜欢重摇滚,不喜欢轻音乐或世界名曲,笑笑喜欢节奏变化明显、旋律起伏较大、且情感内涵丰富的流行歌曲。而且很巧合的是,他喜欢的那几首歌恰好也是我最喜欢的,看来父子连心,此言不虚啊。 (全文阅读)

宝宝成长记录之:惊魂记

十月二十日这天是老婆的生日,笑笑以实际行动给妈妈献上了一份难忘的生日礼物。当时是晚餐时分,我和老婆正在厨房边准备晚餐边闲聊,母亲带着笑笑和对门的大姐及她9岁的儿子在楼梯间玩。忽然一声巨响,起初我还不以为意,老婆毕竟是做母亲的,一下子想到了什么:“不会是笑笑有什么事吧?”我们赶紧跑出门口,只见笑笑坐在学步车里,已跌到了半层楼梯下,幸亏楼梯间有铁门挡着,没有继续滑下去,邻居家的小男孩挡在学步车和铁门之间,脸色煞白,笑笑则在学步车里哇哇大哭。 (全文阅读)

笑书斋 读书摘抄

权力的异化与回归:重读王力雄的《溶解权力》

王力雄先生在书的开篇便试图对权力的实质做出定义,要做出这样的定义是很困难的,人类社会发展了几千年,“权力”就随之进化了几千年,表象盘根错节,其实质早被掩藏到各式各样的解释之下,无论谁再重新做出解释,必然会遭到其他流派的批驳。然而作者独辟蹊径,先提出什么“不是”权力,在否定了图章、职位、强力等一系列最直观的认知后,提出这样一个概念:权力是一种“天经地义”式的运转,“人们对权力的服从经常是无条件的,根本用不着强制,即使有时使用强制,大多也是‘天经地义’的强制而非强力的强制。”进而推论出,“只有在同一系统内,权力才是有效的。”或者说,“只要一个人属于一个组织系统,并且认可那个系统的规则与运转,那个系统对他便具有了权力,从而使他的个人意志或心甘情愿或无可奈何地服从。”而人们之所以对这种“权力”认可,是因为人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这样的系统。所以,“权力保证人的生存,这是权力的第一要义,权力管束人甚至压迫人,这是权力的第二层次。”这样,就解决了权力存在的基础的问题。 (全文阅读)

如何解读寓言和故事

所谓遍览百本不如精读一本,读书如此,读寓言或故事也是如此。有些古代寓言放到今天的语境中依然寓意深刻,甚至焕发出新的寓言价值。所以现在涌现如此多的由小故事改编成的管理类丛书。通过这些管理类丛书对故事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也有一个方法的问题,掌握了这种方法,我们不妨自己也对一些寓言或故事进行解读,从而可以从一些古老的故事和传说中不断地获取新的工作灵感。 (全文阅读)

笑书斋

20080730

独角兽博客推荐:任复兴博客

考证

《忻州耶稣教浸礼会圣徒殉难碑记》与山西忻州教案

据徐士瑚《山西大学创办人李提摩太传略》,1900年山西教案发生时,天主教在山西传教已经200余年,而耶稣教在山西传教只有22年。光绪二十六年三月毓贤来抚山西,执行了西太后杀绝洋人的密令,他才直接间接杀害了耶稣教男女老少西人159人,其中英人100名,美、加、瑞典等国人59名。又,其中成人112名,妇幼47名。天主教被杀人数是32人,其中太原是主教2人、司铎3人、修女7名;归化道是神父14人,其他地区6人。至于山西教民被杀死的,据叶守真和陈守谦的记载,有七八千人之多。毓贤这年六月十三日上奏:“……令中军参将、首府县,将省中洋人诱令迁居一处……奴才于六月十三日不动声色,带领兵勇前赴洋人聚居处,亲自兜拿……使洋人大小男女四十四口,同恶相济教民十七名,一起擒获,立即绑赴市曹同时正法…… 据寿阳县秦锡圭获滋事之洋人七解押前来,一并将其立正典 刑……”《庚子华人流血记》记载更详:“六月初九日通知,让大家聚居在猪头巷矿务局内,好加以保护……十一日晚,一齐搬过去。天主教的主教、神甫、教友等人已先占了内院……六月十三日下午,毓贤亲自带兵到猪头巷,下令士兵捆绑男女教士,一剑刺了罗医生的面,一直解到抚院衙门,坐堂审问。法人艾主教吃了毓贤一剑,倒地而死。他下令杀死教士……随后又从监中提来从寿阳县解来的毕牧师等七名,一齐杀死……计是日所杀天主、耶稣两教中外男女信徒九十六人。”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70/2119.html

从山西发现明版《金瓶梅》的两种说法

明版金瓶梅是民国年间从山西发现,这没什么争议,但是我听过的有关说法有两种。从现有资料判断,北图、北大购藏的两套迄今国内外最老版本的《金瓶梅》,都是民国年间出自山西。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70/6437.html

开国会议“万岁”喊法考

手头有一套二册新华书店编辑部一九四九年十月初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重要文献》80pp、《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讲话·报告·发言》250pp,乃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文本。此次会议乃开国会议,可以说是具有制宪会议性质,尽管有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四年后就被一个领导人的八十多个字的批示给否定了,这套文献仍有研究价值。

第二册书末〈编者后记〉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是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第一日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出席代表十二人讲话。从第二日起,筹备会各组报告及各单位代表八十五人发言。九月三十日最后一天,由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致闭幕词,会议圆满结束。本书搜集了这次会议各代表的讲话、筹备会的报告和各单位代表的发言。只有毛主席的开幕词和朱德副主席的闭幕词已刊入《重要文献》内,不再重复。”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70/10921.html

百年教科书拾遗(添加中)

中华书局1923年公民课本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70/15631.html

官天下,还是公天下?——对钟叔河献疑的考证

同文馆首批英文生之一张德彝,1866年在斌椿等带领下到欧洲游历,日记中已能用《万国公法》的新思维、新名词进行观察和思考:“五月十九日 未正至酣博尔。地势不大,周三十余里,乃民主小邦,介诸大国之间。”“六月初八日……至美国乃官天下民主之国也,传贤不传子,每四年众举一人为统领,称‘伯理玺天德’。如人胜其任,公正廉明,仍领之,然至多者不过十二年而已。”“六月十六日……过韩挪尔界,乃小国也,属日尔曼二十七邦之一,亦系民主小国。”“六月二十日……今合众国丁韪良冠西先生所译之《万国公法》,于泰西各约俱备志之……夫阿美利坚……民主是邦,称为合众国……时下国富民强,几甲泰西,前后不越六十年而竟若是,盛衰兴废之间,在天耶,抑在人耶?”(张德彝:《航海述奇》,见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册,第540页、556页、565页、570页。岳麓书社1985年)

钟叔河先生编辑《航海述奇》时,怀疑“官天下”乃“公天下”之误,加方括号标了个“[公]”字,并在书口作提要:“民主之国公天下”。(见钟叔河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556页。)。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70/8897.html

札记随笔

斯大林,毛泽东,像太阳

“斯大林,毛泽东,像太阳在天空照”——这是1950年代初,本人童年时老师教唱的歌词。

曲调和歌词大意,至今还能哼出一些:

“胜利的旗帜哗啦啦地飘,
千万人的呼声地动山摇。
斯大林,毛泽东,
毛泽东,斯大林!
像太阳在天空照!
法西斯垮了台。
争取人民民主,
争取持久和平,
全世界人民心一条!”

我学会这首歌时,其中一颗太阳已经陨落。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70/10920.html

老照片:阴阳配

记得我们那届,是第一次将解析几何下放到高中,相应课本,山西印数只九千或七千册,表明66届高中学生山西仅数千名,比时下的研究生还稀缺。然而七位女生多命运坎坷,在世的六位大都活得很累,除郝存芳大姐(二排左)沾父亲是公社革委主任的光,上过工农兵大学外,其余均与大学无缘。就她们的婚姻恋爱来说,当时火红年代,尽管婚恋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而泯灭,仍抵挡不住人性内心中自由的渴求,有两人是自主选择同班男生。也有人是在学校解散后,经人介绍才成家(如成雨大姐,二排右)。

活人不如死人自由。

将婚姻演为阴阳两界自由恋爱传奇剧的,是我们的孟嫦英大姐。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70/11116.html

只看了一眼

那年老毛号召上山下乡,我们18个参加地区革委会“三结合”的中学生骨干(号称十八勇士),在机关呆不住了,被安排到晋北一个国家统配煤矿。我到机修厂当了锻工,认识了小Y。小Y穿一身洗得褪色的淡兰工作服,梳着两条麻花辫,鸭蛋脸,眼睛明亮,浑圆的鼻头,上唇显薄,好抿住嘴笑,身体微胖,非常漂亮,很勤快。不知怎么,我第一次看到她,就一见钟情。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上天安排我们之间必须有一种情缘似的。小Y的车工车间在我们锻工车间隔壁,又和我的女同学同住一屋。这为我追求她,提供了诸多便利。我的借口是给她补数学课,当辅导老师,和《红与黑》中的于连角色相当。她的室友经常上夜班不在,给我们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我们的关系决没有发展到《红与黑》中的实质性阶段,双方都不愿意那样。更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冬尼娅和保尔,温情,浪漫,中规中矩。小Y的许多话,令我终生难忘。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70/6438.html

“泼妇养的”读鲁杂记

在文革中,我参与办过两种铅印红卫兵小报和一种忻县地区革委会机关报,写了不少文风泼辣犀利的派仗大字报和武斗檄文。本派的同学和机关干部,就戏称我是“泼妇养的”。骂人骂出水平,实在和读了不少鲁迅文章有点联系。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70/6436.html

口述记录

咸丰慈禧时代的太谷案

咸丰慈禧时代,山西太谷出了个颇有戏剧性、轰动一时的“猪血案”。沟子村大财主贠家的四和尚,先后娶了杜家和杨家两个“对妻”,为第九、第十门顶门立户。这两家媳妇家也都是有钱有势的人。后来男人死了,第十门杨家媳妇讲究贞节,不再改嫁。杜氏就想谋害杨氏,夺取财产。杨氏患了肚子疼的病。杜氏就定了毒计,买通了一个接生婆,给杨氏下了毒,并用猪血伪造现场,弄得血迹淋漓,说杨氏与人私通,有了私生子,小产死了。官司从太谷打到按察司、刑部,花钱花到王府。断了几回都没有断公平。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70/1748.html

董寿平谈三一八惨案

记录者按:1926年三一八惨案,是20世纪上半叶惟一一次中国学生在最高当局门口流血的事件。1994年2月至9月,记录者在为书画家董寿平(1904,2,17-1997,6,21)进行录音采访,以备为其写传记过程中,做为亲历这一惨案的当事人、东方大学学生会的负责人,董寿平6次着重谈了惨案前一天下午国民党北京市党部在翠花胡同8号对学生领袖的动员。为了让后人多侧面地了解这一惨案,将其口述原汁原味地整理如下,并将三一八发生后一些可印证的资料附录于后。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70/1749.html

范曾轶事

1976年清明节前,人们自发到天安门广场进行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活动。董寿平最佩服周,4月4日这天,董一手拉着孙子良达,一手拉着孙女良端,来到广场表达了悼念之情。见范曾还在上头读悼词哩。他不凑这些热闹。他没搞什么活动,看见形势不对赶快带上两个小孩到中山公园去了。第二天就出事了。他说:“我什么都是独立思考。我跟谁也不来往。”

全文阅读: 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70/2952.html

学术动态

龙夫威、任复兴:在华盛顿纪念徐继畬仪式上的演讲

在1839-42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中,徐继畬是主战派的一员。在中国战败之后,作为任职福建沿海的高级官员,他亲自遇到中国变化了的局势。在这里办理帝国的通商事宜过程中,通过与西方的外交官、商人和传教士的接触,他逐步实现了理性的转变。在经过数年对欧美强大原因的探索,并借助美国传教士大卫·雅裨理向他提供的现代地图,徐巡抚于1847年完成了《瀛环志略》手稿,翌年出版了此书的10卷本,这是中国第一部对新的世界秩序作出现实主义评估的著作。此书出版不久,由于守旧派们强烈反对他在沿海的对西方“夷狄”的抚绥政策的狂喊乱叫,咸丰皇帝撤销了徐巡抚的职务;此后13年,他一直失宠于朝廷,在他出生的西北内陆的一个省,靠当儒家经典的教授来打发时光。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70/4456.html

《瀛环志略》及其历史影响(198九)

今天,我们站在民主与开放的时代高度上,以生产力为标准审视历史的时候,应当看到徐继畬是近代史开端期一位很值得研究的人物;他辑著的《瀛环志略》是载有大量外部世界信息、包涵着卓越政治见解的奇书,并在近代中国、日本,美国发生过一定影响。

徐继畬(1795—1873),号松龛,山西五台县人。鸦片战争时任福建汀漳龙道道员,积极布防抗英。战后道光帝召见并委以福建布政使,兼办福、厦两口通商事宜,迁福建巡抚。他痛感林则徐等“不悉外情,致误事机”,利用外交前沿的有利条件,潜心了解世界大势和各国国情。他披图询问美、英驻闽官员,躬身请教久历南洋的老舵师,广泛搜集书报资料,五阅寒署,数十易稿,1848年秋《瀛环志略》刊行(以下简称《志略》)。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70/16408.html

徐继畬文选

徐继畬:基督教的创立及其在西方的流行

任按:把西方文明概括为基督教文明,和将中国文明概括为儒教文明一样,不很确切。但是如果没有对基督教的起码了解,到了西方有时也会闹笑话。例如,敝人八年前,曾向新教传教士雅裨理的母校——美国新拔兰士威神学院,赠送了一幅徐继畬和雅裨理在厦门交游的绘画照片,绘画中却有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受难的背景。而这在新教教规中是忌讳的。尽管这样,校长先生还是很礼貌地接受了礼物。而我后来翻阅一个半世纪前徐继畬《瀛环志略》第二、三手稿中关于基督教的介绍时,发现先生那时已经注意到新旧教的这一重大区别了。先生是认真读了传教士赠送的圣经等书籍后,对基督教有了基本了解的。他的一些提要可能不准确,而且还做了一些包装。但却留下晚清中国上层士大夫认识西方的宝贵资料。圣诞节前,抄录点校出来,以饗同好。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70/6439.html

徐继畬评点帝后将相

复兴按:徐继畬批点明汲古阁版《后汉书》,为徐家五世秘传,阎锡山欲观而未能如愿。1988年冬,也许我的诚心感动了徐家,他们慨然献出。由我作中捐献公家。现藏山西省博物馆。1996年,山西省高校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徐继畬集》中,有刘贯文先生的此书点校本。曾听刘师言其点校之艰难,加之电子繁体竖排,许多校出的错误录入员未能更正,差错率太高。山西出版界同仁视之为废书。因内容重要,不遑细论。请中学老同学邢宝生女士扫描录出。徐氏批语有两千多条,十余万字,今节录四万余字,以飨同好。文中差错,尚祈鉴宥。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70/8961.html

徐继畬:世法平等,醉而成佛

晚年在平遥教书期间,继畬听到咸丰帝内外交困的消息,忧心如焚,卧病在床,担心不久人世,就实话实说,为身边的外甥薄于逵写下了剖白内心的《疯话偶存》,颇涉及初入仕时的心态,民国年间有人曾将这一手稿及寄曹生书一起影印过,值得照录如下: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70/4068.html

徐润第文选

徐润第:心灵的桎梏到自由光明

  天与人以大体,不能不予之小体以载之,而载大体者,反致累大体。耳目口鼻四肢之欲梏之,反覆,而心之存焉者,寡矣。是亦天之所无如何也。天开於子,地辟於丑,至寅而人事起焉。寅艮同宫,自坎以上,其事全归於天,自艮以下,其事全归於人,故艮(《敦艮斋遗书·说易》卷1页1上)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70/3688.html

徐润第:空灵法界

致虚极,守静笃,老子之言也。周子之言虚,本乎此也。后来却(《敦艮斋遗书·杂言》卷6页10上)

极赞周子之静虚,而骂老子之静虚。有人问,‘体、用’二字,佛氏之言,吾儒何故言之?朱子无复理致之可言,但云,‘彼言,吾儒亦不妨言。’儒书中如此类者,不可胜举。据字样以分儒佛,於无可分中,强生分别,愈凿愈晦耳。但须空虚其心,以本有之良知,判其是非。言出於非,虽儒者之言,无害於可违也;言出於是,虽佛者之言,无害於可从也。夫如是,之谓通。(《敦艮斋遗书·杂言》卷6页10下)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70/4100.html



20080716

野夫:地震危机中基层政权运作的观察与忧思

 治小县若统大国【原名】
  
  题记:本文是一篇社会学意义上的乡村报告,来自于笔者的田野调查,以及灾区亲历过程和追踪采访记录。鉴于社会学著述不忌体裁,所以行文不免恣意随性,但所有事实均非虚构。按照研究惯例,人名地名皆有所处理。感谢所有为此写作给予理解支持和方便的人们;也谨此纪念在这场旷世大灾难之中不幸逝去的所有同胞。
  
  一
  
  这一天的开始直至中午,应该都算是四川盆地少有的能够看见阳光的好日子。浅丘地带为主的地貌,如果在空中俯瞰,几乎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盆景——田里的油菜已然结籽干黄,和小麦一起成熟而风韵,等待再晒干一点之后即可开镰收割。育种的秧田也开始泛绿,按川中的农事规律,收完油菜和小麦之后,就该放水泡田,接着插秧了。因为收和种都是需要大量劳力的时候,要赶季节,误了农时,秋后就会误了收成。所以这个季节,俗谓“双抢”。在外地打工的青壮农人,如果走得不远,这会儿一般都要回乡帮忙。
  
  这一天是农历四月初八,老黄历称为丁巳月壬子日,丁巳属火,壬子属水,日月干支水火交攻,民俗谓之“天冲地克”。立夏已经六天,盆地开始闷热;再过九天就是小满,看着顺风顺水满地如金的禾稼,谁都相信丰年在即,马上就满仓满钵了。
  
  这一天按中国古代星象学的说法,值日星宿名“昴”,属于白虎星之一。按佛历来说,这一天却很好,是佛诞日,民间的佛徒要洗佛像,还要放生祈福。但是对于泛神崇拜的华夏民族来说,这一天还是牛王的生日,要祭祀和感谢给农业带来了巨大福祉的耕牛。
  
  于是在初夏的阳光下,万物和平而写意,盆地特有的众多寺庙瓦顶,在十方丛林之中,泛滥着温暖的回光。一个老大娘挽着提篮香烛,蹒跚在山路上,她正要去给菩萨敬香。而区委书记老吴则驱车在高速路上,接通知要去省委党校学习“十七大”精神。农夫老张在门口磨镰刀,村长老谢在水库边的农家乐请客,某镇党委书记在通知干部开会。
  
  午时三刻,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同时敲响了下午课的钟声,孩子们陆续进入教室,谁都没有想到,这,竟然对许多人来说,会是最后一次听见的丧钟。而书记和农夫,也将进入他们平生未遇的艰险时光。
  
  二
  
  公元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28分,我正在川西北某市的纹江区大龙镇政府采访一个退休返聘的基层干部。这时突然大地开始摇晃,我最初的迟疑来自于对锦绣天府的信任——地震难道会从这样一个歌舞繁华的温柔之乡出手吗?随着周边人群的喊叫奔跑,我确信灾难降临了。我们冲到院坝之中,竟然无法在剧烈震荡的大地上站稳脚跟,我不得不蹲下才能支撑我的晕眩。我听见大地似乎隐隐发出一种嗡嗡的嚣音,看见周边墙外不时腾起黄色烟尘,盯着旁边山坡担心它的倾覆。我惊恐地试图拨出电话,但是出现的只是忙音,一切都断绝了,我几乎涌起一种末日陡现的恐惧。
  
  整个四川盆地似乎像被造物主端起来颠簸了一遍,这一时间长达五分钟之久。在最初的时刻,多数人都以为自己所站的位置就是震中。
  
  在水库边喝酒的村长老谢,被第一排巨浪打湿衣裤,他惊恐的看着烧开了似的水面以为水怪现身,但是很快意识到地震来了,甩开客人直奔村里广播站,开始高喊老乡们快跑快离开房屋。区委书记老吴的司机感觉把握不住方向,停车下来检查轮胎,老吴发现他们停在一座桥上而桥还在颤抖,意识到地震急忙驱车赶到出口,转身回程。他虽然当时还不知道究竟有多大的灾难后果,但已经直觉到这次的学习肯定是要取消的了。
  
  大龙镇的书记在大地停止筛糠时,立马在院子里命令所有干部,立即到所辖各村组去抢救人员并检查房屋水利等损毁情况。而邻县那个开会的镇党委,则几乎是在地震的前十秒就被垮塌的楼房掩埋了,几十个生命转眼化为灰烬,逃出生天的只有四人。而在那一刻的四川,更多的学校则像多诺米骨牌似的接连倒塌。在那要命的几分钟里,很多城乡像被核武器击中一样,到处皆是建筑物折断的恐怖声音,听不到人声;要在金石迸鸣停息之后,才慢慢在地下传来各种凄惨的呼救——最初这样的哭喊曾经是众多而响亮的,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慢慢衰弱、稀少直至最后消失。
  
  那一刻,磨刀的农夫老张,飞快地跑出屋檐;看着自己支离破碎摇摇欲坠的房屋,确实十分生气地骂道——龟儿开发区,你虾子放炮就放炮,何必装那么多炸药嘛!老子看你敢不赔我的房子。
  
  在此后的很长时间里,他和许多人一样,将要为谁来“赔偿”他们用一生艰辛才初初建成,现在却转眼损毁的房屋而发愁和奋争。
  
  三
  
  一般而言,天灾是从天而降的。但是现在,却是从我们脚下,这个我们信任并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突然冒出来的。我们脚下这个地球已经很久没有发威了,以至于许多人在灾难的最初一刻,都不相信这几分钟的大地呻吟,会带来如此惨烈的一场巨大危机。
  
  在此之前,虽然中国的地震局是和气象局一样,从北京到任何县都有建制;但是在平时,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为各个建筑施工单位,提供一种地质鉴定服务。没有他们盖章认可,施工就是违法,因此也要收取一点费用,聊以养活几个公职人员。从形式上看,这确实更像一个官办的“地震服务公司”。基层地震局和气象局不一样,虽然也负责所谓的监测,但无需天天向老百姓预报。人类对天空的认识高于对地下的了解,因此全世界基本都认为,地震确实是难以预报的。即使地震发生前没有警告,之后还是不能问责于他们,否则谁还敢坐这个清闲但高危的位置。就算他们盖了章,房屋该倒塌的还是要倒塌,你更不能说去要回当初缴纳的那点费用甚至索赔。
  
  中国幅员广阔,似乎每年都有一点地震。由于震级和烈度都小,且多在边远人稀之地,所以一般未能引起大众的关注。干部和群众都以为事不关己,仿佛相信邻国不会凭空偷袭我们一样,大家对天天嚷着要爱护的地球,确实还是充满了单恋和信任。因此各级政府领导,一般不会去研究什么地震应急预案;就算有预案,那也是闭门造车完成的,和实际灾难发生时候完全不同。比如所有应急预案都没想到灾难发生之初,首先就会通讯和交通断绝。一切都是建立在畅通的前提上,一旦失去畅通,就意味着每个基层干部,都要凭自己的直觉和惯例去单兵作战。指挥中心实际还将处于较长时间的聋哑状态,前线和雷区究竟在哪里,还需要类似古代的八百里快马驿传才能得知。
  
  而老百姓和孩子们,也基本没有进行过地震避灾减灾自救教育等等。所以当灾难不期而至后,我看见的是无数茫然的面孔。谁都不曾想到,此后的漫长时间,他们将要在这块膏腴之地上,面对如此众多的新鲜问题和艰难人生。
  
  
  其余部分:
  
  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tjyf/16096.html
  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tjyf/16097.html
  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tjyf/16187.html
  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tjyf/16188.html
  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tjyf/16189.html
  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tjyf/16190.html

20080529

中国校舍缘何不堪一震?

吉姆·雅德利
2008年5月25日
中国,都江堰

译者: Lennon.W 昨天 09:40:24 原文


在地震中,新建小学转眼间便崩塌。楼层破碎,砖头与混凝土块如雨点般砸向教室中上课的数百名孩子。几天之后,带着摄像机的救援者满怀好奇地姗姗来迟,一起来到的还有悲痛欲绝的孩子家长。而这时,那座四层楼高的学校已经只剩下一片断瓦残垣。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附近的建筑都没有受到严重损坏。就在十几米开外的一座幼儿园大楼只是裂了一道缝,而附近一座十层楼高的旅馆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当地的另一座学校北街中学(就读的大多是社会精英的子弟)保存完好,地方政府甚至把那里当做了灾民聚集地。

“这哪是天灾!”任荣昌说。他九岁大的儿子在倒塌的学校中丧生。他紧握着断裂的混凝土柱中露出的钢筋,手上沾满了白灰。“这钢材不行,质量根本不过关!他们害死了我们的孩子!”

到底有多少孩子在新建小学中丧生,在5月12日的地震中四川省内又有多少孩子死于倒塌的校舍,官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数字。然而据估计,死亡的学生总数已经超过了万人,还有可能进一步上升。惊人的死亡数字逐渐变成了蓄势待发的国内论战,满腔悲愤的父母们说,若是当初学校能建得好点,他们的孩子就能活下来了。

公共媒体对中国政府灾难之后的处理工作表示了一致支持,政府对此深表满意。上周六,联合国秘书长Ban Ki-moon在四川称赞了政府在灾后的应对措施。

然而那些倒塌的学校中的孩子们的父母们开始站出来发言了。民众意见中,对政府行为的置疑逐渐增强:是不是政府机构的玩忽职守,甚至贪污腐化行为造成了这些孩子们的死亡?政府已经发起了调查,然而出于对民愤的畏惧,审查官员会阻挠国营的媒体与网络报道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

对新建小学倒塌事件的调查显示,这场灾难本是可以避免的。这个结论可能会让部分人感到头疼不已。很多家长都称他们曾经风闻学校的安全度不足。他们说,1992年,新建小学刚刚建立时,校舍的质量本就不怎么样。在那之后,由于在当地教育机构中地位低下,加上学生大多是社会底层的子弟,新建小学一直没有获得政府重建拔款中自己应得的一份。

十年之前,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新建小学拆掉了一座单元楼进行重建。然而学校的主建筑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工程师和地震专家看了新建小学残骸之后表示,建筑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有一处缺陷是致命的:教学楼的立柱里的钢筋杆不足以支撑大楼的重量。一位专家称这些不牢固的混凝土楼层为“定时炸弹”。

新建小学对灾害的应对准备也不充分。由于校门太窄,地震之后,前来进行救援工作的救护车和其他车辆无法进入校园展开工作。最后救援队动用了推土机,挖开了学校大门,救援人员才得以进入。家长们说,他们觉得学校660名学生中已有数百人丧生。

“太惨了,简直没法说。”一位护士在新建小学的废墟上说,“到处都是死人。”

在地震中,学校总是受损害最严重的建筑。在那些对建筑规范重视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尤为如此。四川省的地震已经带去了60560人的生命,而那些在地震中被化为平地的学校,尤其是被山体滑坡吞噬的那些,则更无幸理。政府方面并没有给出这类学校的详细数字,然而早些时候曾经预计有7千间“教室”被毁。

为了确保主要建筑能够经受地震的考验,中国曾经颁布过国家建筑抗震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与改善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视对不合格的学校建筑的改建或重建工作。然而对建筑标准的推行力度却显得有些疲软。据官方网页记载,2006年3月,四川省政府曾发表通知,称有过多的校舍安全性不足,责令各地政府部门要重视学校建设。

在中国的社会体系中,学校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父母们不辞牺牲,“含辛茹苦”地供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以期他们将来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作为回报,孩子们则负责在父母的晚年提供赡养。和在曼哈顿一样,衣食无忧的中国人从幼儿园开始便力图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中去。


几所被毁学校中,悲愤的家长们正准备筹划一次小型的示威活动。周三,200名新建小学的家长在都江堰教育部门所处的临时帐篷外举行了示威活动,要求对在地震中倒塌的学校进行调查,并指责政府部门的腐化与玩乎职守。

一位叫李伟(音)的家长说,新建小学五年级某班的60名学生中有54人遇难,他儿子也是其中之一。据他说,教育部门告诉参加示威的家长,他们过去曾就学校的安全问题向当地民政部门做了汇报,然而民政部门却对此不理不睬。

“我们想给孩子们讨个公道,”抗议行动之前,一名受害学生的父亲说道,“我们要让地方政府给我们个说法。”

贫困学校长期受到忽视

5月12日下午两点28分,当地震发生时,有20名五年级学生正在篮球场上排练舞蹈。四年级的学生正在上体育课。地震发生后,附近的商贩来到学校,看到那些孩子正站在烟尘四起的操场上。35岁的陈春梅是学校旁边一家商店的老板,她说:“孩子们都被吓坏了,连哭都不会了。

主教学楼彻底被毁。学生家长、学校周围的居民和附近大学中的学生在震后赶来,发现学校里尸横遍地。住在街对面的退伍军人马强为我们描述了一幅惨不忍睹的图景。

站在学校的废墟上回忆起几天前的场景,马强说:“我们就站在死去的孩子的尸体上,水泥堆有这么高(他把手举到头的高度),那顶上有个男孩,下面是两个女孩,再往下又是个男孩,都已经死了。用了四个小时才把他们挖出来。”

一连几个小时里,自发的救援人员排成长队,搬运学校废墟里的砖头和水泥块,想清理一下现场。一具具孩子的尸体堆在街边的人行道上。那天晚上,军政部门的官员来了,命令家长和其他救援人员撤到学校之外。在许多家长心目中,军政部门如此迟缓的反应再次让他们痛苦地意识到,新街小学的地位如此低下。

“我们的很多学生都是从山区来的,”曾经在学校长期担任校长工作的邓慧英说,“他们的家长都是民工。”

新建小学座落在都江堰的市中心。就在它旁边,一座装潢精美的幼儿园基本没有受到什么损伤;市内的另一座小学北街小学就在五分钟的路程之外,同样也没有受到破坏。这提醒人们,地理上的比邻并不代表着地位上的平等。

北街是全市最好的贵族小学,被定为省级“重点”学校,一向以其优越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而自豪。而那座幼儿园则是由都江堰的市政府直接负责建造并管理的。而多年来,新建小学则一直由当地的区政府管理,区政府的资金力量较为薄弱,也没有在改善学校环境上做什么工作。

近年来,为了减轻农民和民工的负担,中国中央政府逐渐免除了小学生的学费和其他费用。相应的,中央也加大了对地方政府的教育投资,然而主要的负担仍然由各地地方政府承担。有些地方的资金投入不够充足,另一些地方则干脆将这些投资纳为己有。

1992年,新建小学兴建之时,很多的学生家长在当地的东风水泥厂工作。公司领导为学校捐赠了40吨水泥。然而这些水泥远不能满足学校建设的需求。一位对这项工程很熟悉的老人戴川宾透露说,“谁都知道这水泥是不够的,施工过程里用了很多的沙子。”


学生家长反映,在学校的建设过程中,为了节约资金,当地区政府没有聘请正规的建筑施工队,而是雇佣了大量的农民工。一位当时学校的领导加快说,工人在大雨天灌浇地基,最后造成地基倒塌,必须重建。

1993年学校开始招生,招生名额很快爆满。1998年,检查机关认为学校的办公楼质量不合格,责令学校进行重建。那时担任校长的是一位姓邓的女士,据她加快说,2006年五月,附近的工地施工的时候,学校主教学楼的地板抖的很厉害。但一直以来都没有证据表明校舍的结构存在问题,她也就一直没有向上级领导部门提交书面报告。

“我要是知道学校的楼不安全,怎么也不会把孩子留在这上学的。”她说。看到学校倒塌的建筑,她跌倒在地,泣不成声。

然而其他家长却有着不同的说法。他们说,邓校长和学校的其他领导已经告诉过他们学校的建筑年老失修,安全性不能保证。不过他们没有任何书面证据。一位学生的父亲说,他曾听说新建小学很快会被关闭。另一位44岁的家长朱俊生则声称,邓校长曾经向都江堰市的教育部门递交过文件,就学校的建筑质量进行了投诉。

“教育部说他们没钱修楼,其实他们根本就不想管。”在离学校一街之隔的灾民区,朱先生坐在一座蓝色帐篷前对我们说。

“我只想说,政府没有尽到他们应有的责任。”

地震之后两周里,那位姓马的退伍军人经常到新建小学的废墟去。他在那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总是穿着地震那天下午那身衣服:切&8226;格瓦拉的T恤衫加牛仔裤。

“当官的的孩子都在那上幼儿园。”他指着那座幼儿园安然无恙的黄色楼顶说。

地震那天,马先生救出了几名孩子,但一个小女孩还是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那个女孩的腿被一块沉重的水泥块压在下面,两台起重机都无能为力。她的体温已经开始下降。马先生对女孩的父亲说:“看她是要腿还是要命了。”

人们把女孩的父亲劝走了,马先生从裤子里掏出一把带锯齿的小刀把女孩救了出来。他说他在女孩的小腿上割了三刀。“她长大了要是找不到对象,肯定会恨我的。”

他并不知道女孩的名字。“每天晚上我都会梦到她,她长的很好看,也很坚强。”

致命的设计缺陷

几十年来,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建筑防震技术的重要。具体的做法包括采用高质量的水泥,浇筑钢筋混凝土,用结实的捆绳固定钢筋,保证楼层、墙壁和立柱的联结完好。对立柱要特别的注意,好的立柱可以让房屋在地震中只是左右摇摆,不至于倒塌。

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中国上的建筑数量增长非常之快,其中有不少是匆忙间建立起来的。工程专家们已经开始关注这场地震中倒塌的建筑到底有多少应当归咎于质量上的缺陷。这场地震非常强烈,据测定震级为里氏7.9级。这个级别的地震的确会为建筑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害。然而工程专家们仍然认为,新建小学及四川的其他学校在地震中的表现过于脆弱。

《纽约时报》在网上邀请了六位建筑和地震专家分别分析了新建小学在地震中倒塌的建筑照片。他们不约而同地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教学楼中承重水泥柱里的钢筋质量不过关。另外他们还认为教学楼里用空心水泥预制板搭建的楼层之间的连接不够牢固。

1976年,中国唐山发生地震,整个城市被毁,24万人丧生。然而唐山市当时所采用的空心预制板建筑结构由于价格便宜,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北加里福尼亚也有一些这种结构的建筑物,在1994年的地震中同样受到了严重破坏。

“如果这些预制板与侧面墙体之间的固定不够牢固,就像照片里这样,整个建筑就非常不结实,地面一有晃动就会倒塌。”德克萨斯州A&M大学的工程学副教学马利·贝斯·霍斯特在电子邮件里说。

如果这些部件没有组装好,那么就会“非常危险,如同定时炸弹一般。”抗震设计专家肖延(音)说。

专家认为,新建小学最主要的设计缺陷在于教学楼的水泥承重柱中没有足够的钢筋做支撑。无论是钢筋支柱还是用来固定支柱的绑绳数量都远远不够。而且,更严重的是,用来连接楼层地板与承重柱的钢筋也不过关。

来自ARUP(一家国际设计顾问公司)伦敦部的防震专家段小年(音)说,如果没有牢固的固定设施,楼层里的水泥板在地震中很容易断裂,“就像积木房子一样。”

中国政府已经知道很多学校的建筑安全性能不足,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严重。2001年,国务院(中国的内阁机构)拨出大约15亿美元的预算,用于在全国范围内对农村学校的危房进行整修重建。2006年,四川省政府也曾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对建筑质量不合格的学校进行查封。

省政府的通知中警告道:“不安全的建筑是目前各学校的主要安全隐患。近来所有有人员伤亡的事故全是由于校舍倒塌引起的。”

本月的震灾之后,肖博士亲自奔赴灾区。经过调查,他发现新街小学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他认为,造成大范围学校倒塌的原因是当地学校的建筑并不符合国家的建筑抗震标准中最严格的规定。他指出,中国建筑设计的抗震标准分为甲到丁四级。甲级标准是为最“重要”的建筑庙宇的,需要满足更为严格的设计标准;然而大多数学校的设计等级仅为丙级,这表示不需要采取更多的抗震措施。

地震发生之后,一些建筑材料商人和建筑商出于职业上的好奇心来到新街小学考察。从附近的梅川市赶来的一位建筑商发现了教学楼中出现问题的支柱和地板。他从废墟里拣起一块水泥块,用手它掰开搓碎。

“沙子和水泥的比例不对。是劣质的材料造成了大楼的倒塌。”他说。

讨还公道

上周三,新建小学的家长们在网上发出了请愿书。他们要为自己的孩子讨还公道。当地警方曾保证要做出调查,但家长们并不满意。他们准备再次举行抗议。

在中国,学校是希望的代名词。家长们不会明着这么说,但他们的确把上学当成了自己孩子的唯一希望。新建小学很多学生家长工作的那个水泥厂在学校建设过程中捐献了部分水泥,后来于2002年破产。那些家长们现在只能靠救济金和打工的收入维持家庭。

廖敏惠对自己的女儿抱有很高的希望。他知道新建小学不是什么好学校,而如果让女儿上更好的学校,将来的出路也会更好一些。所以他一直想把女儿转到北街小学去。他说他为了女儿的转学已经花了几千块钱,然而都无济于事。现在,他女儿已经丧生在新街小学的废墟中。

“我下了很大的劲,找了每一个我认识的朋友帮忙。”廖先生说,“那学校的什么都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校设备也是。”

41岁的江学正个子不高,身材瘦削,行为举止经常有失礼仪,这些都表明了他的乡下出身。他的家乡是200里外的一座小城。最近十来年里,他一直在都江堰卖水果,维持乡下一家人的生活。正因如此,他与自己的儿子分居两地已经八年了。

去年,江先生想花钱把他的孩子转到市里的小学。他选择了新建小学。对他这样的农民来说,像新建这样的城市学校对自己的儿子来说意味着往上爬的台阶。为了办转学,他花了一万多块人民币(1400美元)。去年九月,他九岁大的儿子开始在新建小学上学。

“我父母还在乡下住着,但我想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江先生低着头,一边哭一边说道,“我等了八年,终于把儿子接来了。”

“这下我连儿子都没有了。”

来源:http://feed.yeeyan.com/articles/view/Lennon.W/8458

国家救援队怒批豆腐渣工程:根本不是钢筋!

南方周末记者 朱红军 发自四川绵竹

  震后第三夜,雨停了,月亮照着呜咽的官河支流。百年绵竹汉旺镇,已是空城。

  东汽(东方汽轮厂实验外语学校)中学里,生与死间隔着一道浅浅的溪水,这一夜流淌着残碎的书包、作业本,家长在这边,孩子在那边;生者在外面,死者在里面。

  中国国家地震灾难紧急救援队(以下简称国家救援队),已在此坚持了一天一夜,时间窗的关闭,留下的生存希望日渐渺茫。

  这一夜,所有人都在企盼生的奇迹。

  “根本不是什么钢筋!”

  入夜十二点,东汽小学的塑胶操场上,尸体数停留在110具,接近半数的身份栏上写着“初中生”、“高中生”。

  这只是十里东汽厂区里两处临时的存尸点之一。十米开外,正是国家救援队临时宿营地,数十辆军用卡车沿道排开,白天运载物资的车厢,夜晚是队员们睡觉的地方,司机则蜷缩在驾驶室内。

  这是国家救援队入川两天内第二个施救地区。

  地震暴发后两小时,154名一线救援队员径直在北京南苑机场集结,两个小时内,物资、人员和设备装载妥当,空军运输机直抵成都太平寺机场,目标震中汶川。

  当夜,受阻都江堰的温家宝在聚源中学,躬下身子,从断瓦残垣里扒出孩子的书包和鞋子,双眼湿润。他向待救的孩子们承诺:“最好的救援队正在赶来。”

  13日凌晨,在都江堰收费站,接到总理新的指示,因为汶川道路中断,救援队就近奔赴都江堰中医院,以及聚源中学。

  2001年4月,中国国家地震灾难紧急救援队正式成立,正是温家宝授旗。这支由工兵团某部救援队员、地震局专家、现场应急队员、武警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200人队伍,是目前中国最精锐、最有经验的地震救援队。

  过去几年中,他们多次代表中国实行国际人道援助。作为唯一国字号地震救援队,设备和经验水平为国内最高。至今七年里,国家救援队先后参与巴基斯坦地震、伊朗地震、印尼海啸等灾难国际救援工作。

  天下着大雨,作业条件恶劣,在聚源中学,求救的家属们在废墟上匍匐,救援旋即展开,可惜楼层已经垮塌成一堆碎石,再专业的设备也需要缝隙和空间。

  这支中国最优秀、装备最优良的地震救援队,只能用最原始的双手在学校的废墟上刨挖,结果只能救出两名学生。

  “简直就是豆腐渣工程!”一位救援队员出离愤怒,“混凝土里全是铁丝,根本不是什么钢筋!”

  这是一座建于1994年的建筑,后来者在其基础上拼接楼房,地震来袭,周遭楼房安然无事,而独独它轰然倒塌。十七个班的学生被埋其下。

  第一个小女孩获救花去了6个小时,救援队员将一处狭小的缝隙用气垫撑开、固定,队员钻进缝隙,掏挖其间的碎石和泥土,为幸存者排除求生的路障。倘若此时遇及余震,缝隙闭合,则施救者也难幸免。

  在都江堰中医院和新建小学,情形略好,同是垮塌,但横亘的楼板、混凝土块在肆意夺命的同时,总会留有求生的空间,几位学生就困在废墟下的墙角处,顺利复生。

  在都江堰,21位幸存者因为救援而生命回暖。

  更多的灾区在求援。13日下午4点,救援队再度接到命令,连夜赶往绵竹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这天上午,总理在东汽的一处垮塌厂房废墟里对着埋在其间的专家喊话。

  不远处的东汽中学,那里更惨,数百名学生深埋废墟之下。

  耳听着求救声衰弱

  深夜12点,在东汽中学救援现场,马达轰鸣,四只探照灯隔岸照耀着危墙,一座四层建筑垮塌而下只余三四米高的废墟。

  官河流经学校的支流,河面漂满孩子的书包、课本,还有奖状。

  三台重型起吊机,在救援队员的指挥下,一根一根地进行着原始的几何拆卸,试图减轻幸存者身上的重压。

  已经过去近60小时,幸存者的呼救已经微弱不闻。

  德阳电力公司的李师傅12日晚上赶到现场,支起了应急照明灯,那时救援队伍还没到,废墟下是孩子的呼救声。他坚持照明,“因为有亮光,孩子们就会有希望”。

  然而,第二夜,声音已然微弱。再一夜,废墟下彻底安静了。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总工程师曲国胜,面色凝重,“每过一小时,生还的几率就直线下降一大截”,他夸张的手势暗示着令人绝望的前景。被媒体多次渲染的救援利器——生命探测仪开始发挥作用。这种名为蛇眼探测仪的先进设备,探头在外界操纵下,可迂回于废墟下的狭窄空间,探测微弱生命,一旦发现幸存者,生命探测仪的大屏幕上,甚至可以显示幸存者身体被压的部位,以便施救时第一时间针对性补给抢救。

  国家救援队还配备了12条搜救犬,单从外形看,毛色、品种不一,它们对生者的气味尤其敏感,即便深埋数米的幸存者。

  前一天,乐山、德阳消防队已经到达,两辆巨型吊车,一个支撑着很可能随时坍塌的危墙,一个则不敢轻举妄动——一个小男孩压在两座高墙下的中间地带。稍有差池,孩子必定葬身废墟。

  消防队员们缺乏经验,局面僵持着。

  直到深夜,国家救援队橘红色的身影出现,孩子得以获救。当晚,他们很快又在另一个角落里发现了11个孩子,救活了5个。

  5月14日,这一夜,对岸百余名家长不肯离去,或席地而卧,或扶持相拥,痴痴地注视着对岸的一举一动。

  一个红书包被救援队员扔了出来。人群中凝神屏息,然后一声骤然而起的号哭袭来,一位母亲认出那是女儿的。

  照明不够,12点半,隔岸的两只探照灯,被转移到抢救废墟的最前沿。一个半小时后,绵竹电力局又紧急增援了一台发电照明设备。

  凌晨2点,4具学生尸体被抬了出来。4点,又是2具。孩子们躺在生前睡觉的床架上,搬抬中,一个米老鼠书包从一个孩子紧攥的双手中脱落。

  “有时听到孩子的声音,可是没法遁地而去救助,等到一层层的沙砾清理,耳听着求救声日益衰弱。”一位队员红着眼圈说。

  这个夜晚之前,国家救援队已经拯救出36名幸存者。这一数据已经数倍于救援队过去七年救援人数的总和。

  救活一个,再救活一个,围观的人都在期待。

  救援队员的委屈

  因为长途奔袭及累夜工作,救援队不得不采取轮班制。负责搜救犬的冯班长,已经三十个小时滴水未进。三只黑色的搜救犬回来时,冯班长问战友,犬表现如何?回答说,犬实在太累了,跳不上卡车,几次未遂。

  “人可以撑,犬得休息,不然闻到死人活人,一样叫。”冯班长说,人可以随便充饥,但搜救犬必须吃专备的犬粮。

  东汽厂的另一处救援地点,叶片车间,东西配楼已经互相倾斜至A状,一楼已经全部塌陷至地下。事发当时,这里约有三十位顶级专家在开会,截至15日凌晨,已有9位得以逃生,其中包括3位国宝级专家。东汽的一些业务属于军工性质,救援队的领导欣慰地说,他们身系国家最权威的军工机密技术。

  20余人中,9人生还的成绩,已算是汉旺灾区最幸运的所在了。

  但是更进一步的困难也在眼前,生命探测仪显示,塌陷到地下的一楼可能有幸存者,但大楼将倾,余震不断,冒险进楼,队员的生命毫无保障。

  曲国胜说,国际救援的原则是必须以不伤害救援队员为前提,前面的两天内,已经有两位队员腿部受伤。

  随队的地震专家紧急磋商救援方案,乘着间隙,曲国胜要求大家就地休整,以保存体力,“极度疲劳的状态下从事救援,危险性极高”。

  废墟救人是一件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对于职业的救援队员而言,每救活一位伤者,都得付出巨大的努力,往往耗费6-8个小时。

  许多时候更需要仔细的筛选,小心的挪移,容不得草率的大拆大卸。他们用脸盆,用塑料桶,一把一把的抠挖着缝隙间的泥土,用毛刷清理浮尘,像是探宝一般寻找宝贵的空隙。每有丝毫的空隙显露,必须停下所有动作,队员大声地叫喊,再贴近仔细地倾听,以确认是否有生命的迹象。

  缺少幸存者的消息,对岸家属们的情绪变得焦灼,不能容忍队员们哪怕片刻的停息,扯着嗓门抱怨,“你们干啥子啊,怎么不行动?”

  因为相距遥远,看不真切,常有家属对于四五位队员聚于一处,貌似磨工实则小心掏缝隙的场景横加指责。

  14日中午,东汽厂给救援队送来了热食,几位通宵工作滴水未进的队员抽空吃饭补充给养,一些家长冲过警戒,一把夺掉救援队员的饭碗,几位队员委屈地落泪。

  指挥官说,理解家属的情绪,但专业的职业规则和技术标准,也不能退缩,更不蛮干。

  东汽中学救援现场有多拨队伍施救,涉及公安武警、消防诸多部队。因为缺乏统一的调度和协调,人力和设备常得不到最佳的配合,“听谁指挥”成为问题。

  只恨救援当时工具少

  2003年的巴基斯坦大地震,国家救援队曾仅用两天时间越过各种烦琐的手续到达跨国现场。彼时,巴基斯坦军队尚在路上。

  然而“汶川大地震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张副参谋长称,这次入川,他们携带了所有的家当,包括12条搜救犬、两台地震救援车以及一台应急指挥车。只可惜,汇入浩瀚的灾难中,这些甚至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

  5月12日至13日,国家又紧急增派四川、重庆、甘肃、云南、湖北、江苏、山东、辽宁、海南、河南等10支省级地震救援队奔赴灾区增援。

  部分地方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滞后的尴尬情状,始出水面。比如四川省全省没有一台应急通讯车,地震发生后,不得不借用云南省地震局的。而云南地震多发,却也仅此一辆,还是由国家地震局刚刚下拨。

  国家救援队在北京近郊专辟有训练基地,通过数年建设和跨国实践,但是在不少地方省市,这一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多依附于消防、公安部门。

  在黄金救援72小时结束后12小时,日本救援队率先到达。目前,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新加坡等多支国际救援队先后抵达灾区。

  5月17日,本报记者在灾区接连遇到什邡红白镇的新加坡救援队,以及达到蓥华镇宏达化工厂的韩国救援队。

  国外救援队的装备精良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日本救援队带来了一条赫赫有名的“英雄”搜救犬,它曾在日本新澙大地震后第五天从废墟里发现了一名女孩。

  当晚,俄罗斯国际救援队在都江堰救出一名被困长达127个小时的61岁女性,这也是国际救援队在灾区营救出的第一位幸存者。

  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是,俄罗斯救援队为了保护幸存者的眼睛,拒绝记者在救援中打灯拍摄。日本救援队当场向死者列队默哀。

  “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可能我们来的时间稍微晚了一点。”韩国救援队队长金永锡说。

   让守望了一夜的父母更加遗憾和悲切的是,5月14日,那一夜东汽中学的救援,没有找到一个鲜活的孩子。(南方周末)

延伸阅读:

伤痕——一个土木工程师的四川地震灾后思考

殇——一个土木工程师的忏悔

20080509

云归:中国高等教育折腾史

自建国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一直在磕磕跘跘中行进,回顾中国高等教育的历程,可以看到中国高等教育历尽种种磨难,尚未走上平稳发展的坦途。现按照时间的顺序,历数中国高等教育所受到的戕害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10/15270.html

20080327

独角兽博客推荐:智效民博客

智效民博客

智效民文存 说古论今

容忍与自由

十多年前,房龙的《宽容》在读书界引起轰动,仅1987年的第4次印刷就印了整整10万册,这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尽管如此,那洋洋数10万册的发行量,好象并没有让宽容这样一个高度文明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以至发生了那种令人发指的事情…… 如今,张中行先生在长篇回忆录《流年碎影》中,以“自由与容忍”为题,来介绍北京大学的“红楼精神”,也是颇具匠心的。但我拜读该书之后,却感到作者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有点语焉不详。比如在这一节中,他虽然为胡适用墨不少,却没有提到胡适的那个著名的论断:“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这显然是一个不小的缺憾。 (阅读全文)

清末官场奢与俭

比如新近出版的《国史备乘》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袁世凯侍姬甚众,每幸一姬辄赏赐金珠多品,吃余烟卷抛弃在地,仆人拾之,转鬻洋行改造,获利不下数千。”这使人想起张乐平笔下那个在街上拾烟头的三毛。该书还说,曾经担任过湖广总督和两江总督的端方,所藏古玩、字画、碑帖不可胜数,每次离任,数十辆车都“运之不尽”。庆亲王奕匡更是贪鄙无耻。作为皇室成员、朝廷重臣,他知道西太后晚年无所事事,爱玩麻将,便让两个女儿每天“挟金数千”,以陪伴打牌为名,向老佛爷行贿,就连太监、宫女也各有赏犒。这样一来,“每月非数万金不足供挥霍”。有人弹劾奕匡,慈禧却说,我也知道他贪财,但是除掉此人,不就断了宫中的一条财路?光绪、慈禧死后,各级官员也好象丧家之犬,更是“专以奔走宴饮为日行常课”,其肴馔之丰,挥霍之烈,越发令人吃惊。 (阅读全文)

智效民文存 胡适及其友人

张奚若:个人是最终的判断者

关于张奚若,有两件轶事显然是会传之久远的。一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以文化团体代表的身份,被遴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据说大约独裁。蒋听不下去,就插话说:“欢迎提意见,但不要太刻薄!”他一怒之是在1941年的一次会议上,他尖锐地批评了国民党的腐败和蒋介石的下便拂袖而去。下次再开会,他接到会议通知和往返路费后,当即回一电报:“无政可议路费退回”,从此再没有出席国民参政会。(《张奚若文集》第15页,下引该书只标页码)另一件是在1957年5月,要求党外人士帮助整风,毛泽东向他征询意见,他用“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往,迷信将来”概括了自己的看法;同年7月,反右运动已经全面展开,他仍然坚持这一意见。在一次座谈会上,他不仅对上述十六个字逐句进行解释,还语重心长地告诫说:只要“虚心一点,事情还是能办好的。”(24页)此外,早在1956年,他就针对当时的个人崇拜,毫不客气地批评道:“喊万岁,这是人类文明的堕落”(498页)。幸亏他被最高领导层视为特殊人物,才没有被打成右派。 (阅读全文)

决策筹边仗此人——也谈《玉门出塞》

罗家伦是1943年初担任新疆监察使和西北建设考察团团长的。该考察团于当年6月由重庆起程,然后出剑门,越秦岭,过霸桥,登华山,再向西经邠县进入甘肃,抵达平凉。一路上风景还不错,因此诗人才有“杏子初红梨枣翠,一川杨柳写邠风”和“两行杨柳拂车窗,王道平平入翠苍”的咏叹。不料一过六盘山,眼前便出现凄凉的景象,为此罗家伦感慨道:“我欲高歌陇上行职,陇头流水咽无声。满山黍麦炊烟少,何处远人来此耕?”随后,他看到“沿途左公柳被冯玉祥驻兵西北时砍伐殆尽”,因此又有“左公柳已不成行”(六三至***页)的嗟叹。
罗家伦还发现,冯玉祥为了“破除迷信”,命令士兵将汉唐碑碣上的文字磨光,古代雕像的头部砍掉,然后刻上自己撰写的标语口号。于是他悲愤地写道:“西北古迹文物所遭之浩劫,莫此为甚。”(六三页)可见在罗家伦经过的部分路段,左公柳已经惨遭厄运;而大规模毁灭性破坏,则是后来的事。除此之外,罗氏路经兰州和西宁时,那里曾是红叶缤纷,绿荫森森。在这方面,有他的两首七绝为证: (阅读全文)

智效民文存 教育问题

旧英语课本的启示

这是民国六年(1917)由教育部审定、中华书局出版的《新式小学英文教科书》第一册。从版权页可以看出,到民国十二年(1923),它已经发行23版,可见影响很大。在我看来,该书有两大特点:一是除了书前的“编辑大意”和书后的“单词表”以外,书中没有一个汉字;二是全书共40篇课文,课文中的生词不是集中在每课书的前面,而是放在课文句子的后面,至于字母,则是作为附录排在书后。也就是说,这套教材不是从字母和单词学起,而是直接从课文开始的。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日前我从《任以都先生访问纪录》(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中看到一则材料,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任先生是五四时期著名学者任鸿隽和陈衡哲的大女儿,美国宾州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她1921年出生,1927年进入北京培华女校。她说,这所教会学校从一年级就要学英语,“但却不是从A、B、C、D等字母开始,……这种教法,让学生马上进入状况,进度很快”(第16页)。 (阅读全文)

驳教育资源短缺论

所谓教育资源短缺,首先是个钱的问题。多少年来,有些人一提到教育就哭穷,但是却热衷于搞各种各样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工程背后有高额回扣,加大教育投入却无利可图。除此之外,这些年贪污外逃的资金数额巨大,很难统计,如果把这些钱用在教育上,怎么会有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呢?
与此同时,公款吃喝也浪费惊人。最近读吴洪森随笔散文集《崩溃的脸皮》,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国教育投入在国民预算中的比重,“从1979曾经达到的最高比例10.4%下降到了现在2.2%,在全球排名是倒数20名之内,和最落后的非洲国家为伍;另一方面,我国公款吃喝的费用据不完全统计却是教育经费的三四倍。”这些数据虽然没有注明出处,但是与大家的感觉基本一致。一边是肆无忌惮的贪污、腐败、浪费,一边是捉襟见肘的教育事业,这才是问题的真相。 (阅读全文)

智效民文存 学界沉沦

透视学界官本位

学界屈从于官场的另一表现,是许多官员在课题研究或各种学术活动中还可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先说课题研究。学术研究本来是一种私人性很强的创造性劳动,只有经过学者的多年积累和学界的薪火相传,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前进。现在的情况是,学术界在经历文革浩劫和经济大潮的冲击之后,本来应该是休养生息、恢复元气了,但是却又面临着新的浮夸,新的跃进。许多单位和地区,真正有学问或潜心做学问的人也越来越少,但是提出的课题却越来越大。那些贪大求全、急功近利的官员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或者捞取向上爬的资本,也起着呼风唤雨、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一面批条子,拨经费,一面当主编、当顾问。至于这些课题的价值如何,可行性怎样,却不闻不问。所以我担心,在他们“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后,也许会因为灾梨祸枣而留下骂名。(阅读全文)

做人的差距

费孝通在潘光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说:“昨天晚上我还在想,要讲潘先生,关键问题在哪里?我觉得,关键是要看到两代人的差距。在我和潘先生之间,中国知识分子两代人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得很清楚。差在哪儿呢?我想说,最关键的差距是在怎么做人。”说这话的时候,费已经是90岁的耄耋老人了。单独看这几句话,会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有结合具体事例,才能看出老人的深意。 第一个事例来自梁实秋的笔下。梁先生晚年在一篇文章中写了他在清华读书时的四个同学:吴景超、顾毓琇、潘光旦、张心一。文章说,吴在学校时循规蹈矩、刻苦用功,后来在南京政府经济部任职,“所用邮票分置两纸盒,一供公事,一供私函,决不混淆。可见其为人之一斑。” 张心一在抗日战争时担任银行总稽核,他“外出查账,一向不受招待,某地分行为他设盛筵,他闻声逃匿,到小吃摊上果腹而归。”该文对潘虽然没有类似介绍,但是我相信潘先生也是个公私分明、一介不取的人。否则,梁对潘就不会有如此评价:“其为人也,外圆内方,人皆乐与之游”,因此他是“我所敬爱的人物”。 (阅读全文)

智效民文存 读书与读人

重新认识“文革”的两本书——读《聂元梓回忆录》和徐景贤《十年一梦》

文革中,聂元梓是“中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牵头者,北京红卫兵运动的五大领袖之一。因为受毛泽东赏识,她不仅担任北京大学文化革命委员会主任,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还是中共“九大”的中央后补委员。徐景贤在“文革”前是上海市委写作班的党支部书记,与张春桥、姚文元关系密切。1967年“一月革命”夺权后,他在上海是仅次于张、姚的第三号人物,因此有“徐老三”之称。如今,这两个人打破沉默,将自己在文革中的经历和盘托出,是一种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 从《聂元梓回忆录》中可以看到,她出身于河南一个中医世家。她因为受哥哥姐姐的影响,于抗日战争前夕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她不到30岁就享受行政12级待遇,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高干。 (阅读全文)

丰子恺与梅兰芳

丰子恺先生多才多艺,在美术、文学、音乐、建筑等领域均有建树,但是他早年却不看京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受五四反传统思想影响,认为京剧中封建主义毒素太多的缘故。1933年,他在家乡盖起缘缘堂之后,买了一台留声机和一大堆西洋音乐唱片,顺便还买了几张梅兰芳的唱片作为点缀。没想到这几张唱片居然让他成了一个水平很高的戏迷。
他认为,与西洋音乐相比,京剧至少有三个特点。第一是没有和声,因此它的美来自于旋律。这种旋律可以表现丰富的人物个性和复杂的戏剧冲突,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第二是注重夸张,比如“善良正直的人,脸色光明威严,不妨夸张为红;奸邪暴戾的人,脸色冷酷阴惨,不妨夸张为白;好勇斗狠的人,其脸孔峥嵘突厄,不妨夸张为花”。 (阅读全文)

智效民文存 往事知多少

“三·一八”究竟死了多少人

近年来,《北京档案史料》经常刊登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比如《三一八烈士公墓建立史料》(一九九九年第一期)、《中南海公园史料》(二000年第一、二期)等等。对于前者,我当时并未留意;后来看到闻玄、倪墨炎二位先生的文章(参见今年四月二十二日和七月八日《文汇读书周报》),谈到“三?一八”惨案的死亡人数,才把它翻了出来。 我注意到,在这组史料中有一份调查表,题为《三一八惨案殉难烈士名单》,分姓名、年岁、籍贯、职业、死亡情形和备考等项目。名单以年龄为序,最大的五十六岁,最小的年仅十三,但绝大多数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表***有四十一人,前三十七人的情况基本清楚,接下来是尚刘氏,年龄不详,河北三河人,佣工;再下来是王庆竹,年龄、籍贯、职业均空缺;最后两位无名男子,什么情况也没有。考其原因,主要是“家属住址无从查访”之故。 (阅读全文)

国民政府的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筹备工作是从1944年5月开始的。当时盟军在欧洲战场进入反攻阶段,中国抗日战争也胜利在望。为了给战后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资源,钱昌照邀请美国垦务局总工程师萨凡奇前来我国考察。萨氏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来华后他首先勘察了都江堰、大渡河、长寿龙溪河等地,随后在水利专家黄育贤陪同下,乘木船沿三峡考察,认为在黄陵矶可以筑坝。考察结束后,他提出《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详细论证了工程方案、工程造价、综合效益、中美技术合作等问题。 第二年5月,经国民政府批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技术研究委员会正式成立,钱昌照任主任委员,三峡工程的勘察设计进入实际运作阶段。为了协调并调度各方面力量,由资源委员会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三峡工程的前期工作做了分工:工程勘测由资委会所属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负责,工程设计由美国垦务局负责,坝址钻探由地质调查所负责,水文调查由扬子江水利委员会负责,社会和经济调查由资源委员会负责。  (阅读全文)

智效民文存 说古论今

容忍与自由

十多年前,房龙的《宽容》在读书界引起轰动,仅1987年的第4次印刷就印了整整10万册,这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尽管如此,那洋洋数10万册的发行量,好象并没有让宽容这样一个高度文明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以至发生了那种令人发指的事情…… 如今,张中行先生在长篇回忆录《流年碎影》中,以“自由与容忍”为题,来介绍北京大学的“红楼精神”,也是颇具匠心的。但我拜读该书之后,却感到作者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有点语焉不详。比如在这一节中,他虽然为胡适用墨不少,却没有提到胡适的那个著名的论断:“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这显然是一个不小的缺憾。 (阅读全文)

清末官场奢与俭

比如新近出版的《国史备乘》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袁世凯侍姬甚众,每幸一姬辄赏赐金珠多品,吃余烟卷抛弃在地,仆人拾之,转鬻洋行改造,获利不下数千。”这使人想起张乐平笔下那个在街上拾烟头的三毛。该书还说,曾经担任过湖广总督和两江总督的端方,所藏古玩、字画、碑帖不可胜数,每次离任,数十辆车都“运之不尽”。庆亲王奕匡更是贪鄙无耻。作为皇室成员、朝廷重臣,他知道西太后晚年无所事事,爱玩麻将,便让两个女儿每天“挟金数千”,以陪伴打牌为名,向老佛爷行贿,就连太监、宫女也各有赏犒。这样一来,“每月非数万金不足供挥霍”。有人弹劾奕匡,慈禧却说,我也知道他贪财,但是除掉此人,不就断了宫中的一条财路?光绪、慈禧死后,各级官员也好象丧家之犬,更是“专以奔走宴饮为日行常课”,其肴馔之丰,挥霍之烈,越发令人吃惊。 (阅读全文)

智效民文存 胡适及其友人

张奚若:个人是最终的判断者

关于张奚若,有两件轶事显然是会传之久远的。一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以文化团体代表的身份,被遴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据说大约独裁。蒋听不下去,就插话说:“欢迎提意见,但不要太刻薄!”他一怒之是在1941年的一次会议上,他尖锐地批评了国民党的腐败和蒋介石的下便拂袖而去。下次再开会,他接到会议通知和往返路费后,当即回一电报:“无政可议路费退回”,从此再没有出席国民参政会。(《张奚若文集》第15页,下引该书只标页码)另一件是在1957年5月,要求党外人士帮助整风,毛泽东向他征询意见,他用“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往,迷信将来”概括了自己的看法;同年7月,反右运动已经全面展开,他仍然坚持这一意见。在一次座谈会上,他不仅对上述十六个字逐句进行解释,还语重心长地告诫说:只要“虚心一点,事情还是能办好的。”(24页)此外,早在1956年,他就针对当时的个人崇拜,毫不客气地批评道:“喊万岁,这是人类文明的堕落”(498页)。幸亏他被最高领导层视为特殊人物,才没有被打成右派。 (阅读全文)

决策筹边仗此人——也谈《玉门出塞》

罗家伦是1943年初担任新疆监察使和西北建设考察团团长的。该考察团于当年6月由重庆起程,然后出剑门,越秦岭,过霸桥,登华山,再向西经邠县进入甘肃,抵达平凉。一路上风景还不错,因此诗人才有“杏子初红梨枣翠,一川杨柳写邠风”和“两行杨柳拂车窗,王道平平入翠苍”的咏叹。不料一过六盘山,眼前便出现凄凉的景象,为此罗家伦感慨道:“我欲高歌陇上行职,陇头流水咽无声。满山黍麦炊烟少,何处远人来此耕?”随后,他看到“沿途左公柳被冯玉祥驻兵西北时砍伐殆尽”,因此又有“左公柳已不成行”(六三至***页)的嗟叹。
罗家伦还发现,冯玉祥为了“破除迷信”,命令士兵将汉唐碑碣上的文字磨光,古代雕像的头部砍掉,然后刻上自己撰写的标语口号。于是他悲愤地写道:“西北古迹文物所遭之浩劫,莫此为甚。”(六三页)可见在罗家伦经过的部分路段,左公柳已经惨遭厄运;而大规模毁灭性破坏,则是后来的事。除此之外,罗氏路经兰州和西宁时,那里曾是红叶缤纷,绿荫森森。在这方面,有他的两首七绝为证: (阅读全文)

智效民文存 教育问题

旧英语课本的启示

这是民国六年(1917)由教育部审定、中华书局出版的《新式小学英文教科书》第一册。从版权页可以看出,到民国十二年(1923),它已经发行23版,可见影响很大。在我看来,该书有两大特点:一是除了书前的“编辑大意”和书后的“单词表”以外,书中没有一个汉字;二是全书共40篇课文,课文中的生词不是集中在每课书的前面,而是放在课文句子的后面,至于字母,则是作为附录排在书后。也就是说,这套教材不是从字母和单词学起,而是直接从课文开始的。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日前我从《任以都先生访问纪录》(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中看到一则材料,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任先生是五四时期著名学者任鸿隽和陈衡哲的大女儿,美国宾州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她1921年出生,1927年进入北京培华女校。她说,这所教会学校从一年级就要学英语,“但却不是从A、B、C、D等字母开始,……这种教法,让学生马上进入状况,进度很快”(第16页)。 (阅读全文)

驳教育资源短缺论

所谓教育资源短缺,首先是个钱的问题。多少年来,有些人一提到教育就哭穷,但是却热衷于搞各种各样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工程背后有高额回扣,加大教育投入却无利可图。除此之外,这些年贪污外逃的资金数额巨大,很难统计,如果把这些钱用在教育上,怎么会有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呢?
与此同时,公款吃喝也浪费惊人。最近读吴洪森随笔散文集《崩溃的脸皮》,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国教育投入在国民预算中的比重,“从1979曾经达到的最高比例10.4%下降到了现在2.2%,在全球排名是倒数20名之内,和最落后的非洲国家为伍;另一方面,我国公款吃喝的费用据不完全统计却是教育经费的三四倍。”这些数据虽然没有注明出处,但是与大家的感觉基本一致。一边是肆无忌惮的贪污、腐败、浪费,一边是捉襟见肘的教育事业,这才是问题的真相。 (阅读全文)

智效民文存 学界沉沦

透视学界官本位

学界屈从于官场的另一表现,是许多官员在课题研究或各种学术活动中还可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先说课题研究。学术研究本来是一种私人性很强的创造性劳动,只有经过学者的多年积累和学界的薪火相传,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前进。现在的情况是,学术界在经历文革浩劫和经济大潮的冲击之后,本来应该是休养生息、恢复元气了,但是却又面临着新的浮夸,新的跃进。许多单位和地区,真正有学问或潜心做学问的人也越来越少,但是提出的课题却越来越大。那些贪大求全、急功近利的官员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或者捞取向上爬的资本,也起着呼风唤雨、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一面批条子,拨经费,一面当主编、当顾问。至于这些课题的价值如何,可行性怎样,却不闻不问。所以我担心,在他们“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后,也许会因为灾梨祸枣而留下骂名。(阅读全文)

做人的差距

费孝通在潘光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说:“昨天晚上我还在想,要讲潘先生,关键问题在哪里?我觉得,关键是要看到两代人的差距。在我和潘先生之间,中国知识分子两代人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得很清楚。差在哪儿呢?我想说,最关键的差距是在怎么做人。”说这话的时候,费已经是90岁的耄耋老人了。单独看这几句话,会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有结合具体事例,才能看出老人的深意。 第一个事例来自梁实秋的笔下。梁先生晚年在一篇文章中写了他在清华读书时的四个同学:吴景超、顾毓琇、潘光旦、张心一。文章说,吴在学校时循规蹈矩、刻苦用功,后来在南京政府经济部任职,“所用邮票分置两纸盒,一供公事,一供私函,决不混淆。可见其为人之一斑。” 张心一在抗日战争时担任银行总稽核,他“外出查账,一向不受招待,某地分行为他设盛筵,他闻声逃匿,到小吃摊上果腹而归。”该文对潘虽然没有类似介绍,但是我相信潘先生也是个公私分明、一介不取的人。否则,梁对潘就不会有如此评价:“其为人也,外圆内方,人皆乐与之游”,因此他是“我所敬爱的人物”。 (阅读全文)

智效民文存 读书与读人

重新认识“文革”的两本书——读《聂元梓回忆录》和徐景贤《十年一梦》

文革中,聂元梓是“中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牵头者,北京红卫兵运动的五大领袖之一。因为受毛泽东赏识,她不仅担任北京大学文化革命委员会主任,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还是中共“九大”的中央后补委员。徐景贤在“文革”前是上海市委写作班的党支部书记,与张春桥、姚文元关系密切。1967年“一月革命”夺权后,他在上海是仅次于张、姚的第三号人物,因此有“徐老三”之称。如今,这两个人打破沉默,将自己在文革中的经历和盘托出,是一种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 从《聂元梓回忆录》中可以看到,她出身于河南一个中医世家。她因为受哥哥姐姐的影响,于抗日战争前夕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她不到30岁就享受行政12级待遇,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高干。 (阅读全文)

丰子恺与梅兰芳

丰子恺先生多才多艺,在美术、文学、音乐、建筑等领域均有建树,但是他早年却不看京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受五四反传统思想影响,认为京剧中封建主义毒素太多的缘故。1933年,他在家乡盖起缘缘堂之后,买了一台留声机和一大堆西洋音乐唱片,顺便还买了几张梅兰芳的唱片作为点缀。没想到这几张唱片居然让他成了一个水平很高的戏迷。
他认为,与西洋音乐相比,京剧至少有三个特点。第一是没有和声,因此它的美来自于旋律。这种旋律可以表现丰富的人物个性和复杂的戏剧冲突,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第二是注重夸张,比如“善良正直的人,脸色光明威严,不妨夸张为红;奸邪暴戾的人,脸色冷酷阴惨,不妨夸张为白;好勇斗狠的人,其脸孔峥嵘突厄,不妨夸张为花”。 (阅读全文)

智效民文存 往事知多少

“三·一八”究竟死了多少人

近年来,《北京档案史料》经常刊登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比如《三一八烈士公墓建立史料》(一九九九年第一期)、《中南海公园史料》(二000年第一、二期)等等。对于前者,我当时并未留意;后来看到闻玄、倪墨炎二位先生的文章(参见今年四月二十二日和七月八日《文汇读书周报》),谈到“三?一八”惨案的死亡人数,才把它翻了出来。 我注意到,在这组史料中有一份调查表,题为《三一八惨案殉难烈士名单》,分姓名、年岁、籍贯、职业、死亡情形和备考等项目。名单以年龄为序,最大的五十六岁,最小的年仅十三,但绝大多数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表***有四十一人,前三十七人的情况基本清楚,接下来是尚刘氏,年龄不详,河北三河人,佣工;再下来是王庆竹,年龄、籍贯、职业均空缺;最后两位无名男子,什么情况也没有。考其原因,主要是“家属住址无从查访”之故。 (阅读全文)

国民政府的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筹备工作是从1944年5月开始的。当时盟军在欧洲战场进入反攻阶段,中国抗日战争也胜利在望。为了给战后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资源,钱昌照邀请美国垦务局总工程师萨凡奇前来我国考察。萨氏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来华后他首先勘察了都江堰、大渡河、长寿龙溪河等地,随后在水利专家黄育贤陪同下,乘木船沿三峡考察,认为在黄陵矶可以筑坝。考察结束后,他提出《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详细论证了工程方案、工程造价、综合效益、中美技术合作等问题。 第二年5月,经国民政府批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技术研究委员会正式成立,钱昌照任主任委员,三峡工程的勘察设计进入实际运作阶段。为了协调并调度各方面力量,由资源委员会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三峡工程的前期工作做了分工:工程勘测由资委会所属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负责,工程设计由美国垦务局负责,坝址钻探由地质调查所负责,水文调查由扬子江水利委员会负责,社会和经济调查由资源委员会负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