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8

独角兽网刊第35期

史海钩沉:文革中的一位壮丽英雄

一个十九岁的姑娘、 德语学生王容芬。在参加了一九六六年八月十八日天安门广场上的红卫兵集会后,她的反应远远超过了时代局限----林彪的讲话让这位学德语的学生想到的却是 希特勒的讲话录音,她说两者简直没什么区别,从天安门回来,她强烈地感到"这个国家完了!这世界太肮脏,不能再活下去"。一九六六年九月二十四日,这位北 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德语专业的四年级学生王容芬给毛泽东写了一封简短的信她给毛寄出这样一封抗议书: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0&id=13843

东 西 方 奴 隶 制 对 比

说到奴隶制,这问题就比较复杂,从原理上来说,一些人失去了人身自由,甚至连生命权也掌握在另一些人手里,这样完全地处于被他人支配的地位,怎么都是可能会面临一些残酷的待遇的,具体是得到善待还是虐待,这就要看能够支配他们命运的那些人是否有人道主义精神了。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0&ID=13893

国魂与党魂的对决--孟良崮战役60年祭

&<60;&<60;&<60; 5月16日,将是张灵甫将军殉国60周年忌日。此刻,站在这个已经坍塌的山洞外边,我的心就像旁边的岩石,千痕百孔。碍于同行朋友都是红色政权的保卫者, 是将军的敌人,我无法在这里鞠躬祭奠。我在山下胜利者陈、粟将军的塑像下也没有鞠躬。国共纷争,血火对决,胜负已由历史做了裁判,无须我再饶舌。作为这场 战争后果的承载者,这片烈火焚烧过、血肉肥沃过的土地上生发出来的一根小草,面对着每一块岩石后面掩藏着的成群的冤魂,我总该说点什么,写点什么。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0&ID=13866

金雁:斯大林时代的苏俄史学界

列 宁逝世以后,斯大林通过党内斗争确立了自己的领袖地位。他既需要为自己树碑立传,也需要反驳流亡海外的托洛茨基与白俄学者对俄国革命史的描写。起初,他组 建了几套班子按"斯大林的意图"编写党史,都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斯大林意识到,整个史学领域是个统一体,仅仅要求党史这一块贯彻"旨意",就等于孤军深 入,很难拿下整个阵地,要想扭转史学界标榜以"客观性、真实性、公正性"为标准的传统,就必须全面控制史学阵地。他需要在贯彻自己路线的同时掌握话语权, 因此首先要在史学界来一个"意识形态净化运动",清除掉那些"自以为是"的史学家。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0&ID=13797

周恩来:军队国家化与政治民主化要同时进行

和 平建国方案是政治协商会议主题之一。这个方案包括两大项目:一是政治民主化,一是军队国家化。在讨论政治民主化时,曾注意到一面承认国民政府之领导,一面 求得在国民政府基础上之改组,使之成为过渡时期的民主的政府。现在讨论军队国家化,原则也是一样:一面要承认抗战八年中间所有抗日武装的功绩与存在,一面 要在此基础上整编为平时的国家军队。这是一件巨大的工作,政治协商会议各位先生乃至全国人民都应认真地切实地督促与协助此件工作之进行,务使其成功,而不 致失败,使全国军队真地变为国家化的军队,没有一点敷衍。故我们对此议题,特提出几点意见。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0&ID=13787

将来可入正史的粟裕秘闻

&<60; 2007年5月前后,我有幸拜会了诸多粟裕大将的知情者,他们都有粟总善良的一面,待我十分友好。当我向他们打听书本以外的粟裕大将事迹时,他们或谨慎, 或爽快,到底叫我知道了许多外人无法了解的事情。现整理出来发布,以防备遗忘。由于大家可以理解的原因(若是脏水桶林彪干的,多好!),我不能一一标明出 处,只能以字母代替,并请大家记住李商隐的诗:"武皇内传分明在,莫谓人间总不知。"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0&ID=13674

祭奠:无字碑后的开国元老

2003 年,12岁前的小同学们在时隔38年后再次相会。算起来自1966年分手,各自父辈遭尽文革运动的万般磨难,现时所见的,已经是一些背负着世纪末一场中国 大戏的悲悲戚戚之人。两鬓已是花发,人亦不是青春。所幸大家是归来了,聚拢了,暂且忘记不勘回首的记忆,寻求短时的欢颜......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0&ID=13687

萨苏:倾海难洗之罪 - 对甲午战争中方伯谦案的看法

甲 午战争中,有一个不太起眼的插曲,就是济远舰舰长方伯谦之死。这个留英学生中成绩出色的海军军官,在奉命督造军港防卫炮台的时候,曾经表现过不错的专业素 养,以副将衔能够直接上书李鸿章,担任北洋舰队中战斗力排名第五位的济远舰舰长,说明他也深受上峰重视。在甲午战争中方伯谦曾经参加过丰岛,大东沟两次海 战,却在大东沟海战后一个星期因"临阵脱逃"被军前正法斩首。其后人多有为其鸣冤者,但我的看法方死得可说罪有应得。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0&ID=13800

中国水鬼传奇: 国军的帽子和厦门的电影票

谈起水鬼,有很多老潜水员会提到在海峡两岸之间神秘而又恐怖的"割头战"。所谓"割头战",实际上是双方两栖蛙人部队进行相互袭扰的一种低烈度作战,但由于其持续时间长而且防不胜防,对前线的官兵来说,比一场激战更让人感到折磨。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0&ID=13786

民国高官引咎辞职一览表

滕凤藻,曾涉足政界,民国8年(1919)后,先后任麻阳、沅陵、泸溪等县县长,后引咎辞职。
朱葆三,民国8年(1919)5月9日,朱葆三以上海总商会会长名义发电支持段祺瑞政府,受舆论指责,引咎辞职。
安 徽省长吕调元,民国8年是年底,安庆省署卫兵于市间购物,因争秤与警察发生冲突.吕调元即令其子率队前往弹压.曾谋任省长未遂的警察厅长刘道章借口警察受 辱,提出辞职.数日后,全城警察罢岗,市面呈不稳之象.吕调元被迫向北京政府引咎辞职.12月31日,吕调元省长职被免,专任督办斋堂煤矿事宜.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0&ID=13588

张灵甫的遗孀:三载夫妻一世情

最 初拿到江苏文艺出版社的这本书的时候,有些惊讶,也有些好奇,王玉龄何人?三十年代的电影明星吗?从封面上看,很像,但又没有那些明星的尘世感和做作气。 她是谁?她来自哪里?将去何方? 待发现她是国民党抗日将领张灵甫的遗孀,我又倒吸了一口气,难道自古红颜多薄命?王玉龄十六岁结婚,十九岁就丧夫,命运过于残酷了!十九岁对今天的很多人 来说,高中还没毕业,而王玉龄却已带着孩子过着孤儿寡母的边缘人生活。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0&ID=13343

张晓唯:北洋大学一百一十年祭

闲 暇时,喜欢到近旁的天津大学北洋广场散步。此处疏阔清朗而四周绿树环抱,新营造的曲径游廊和水榭石桥与远处的湖光亭影融为一体而错落有致,显露出这所工科 学府厚重的实力及近年平稳上升的势头。校园广场而名之曰北洋,无疑在说明天津大学与中国近代最早建立的北洋大学之间的渊源关系,二○○五年金秋时节的一百 一十周年校庆,虽未曾大事张扬,但隐没半个多世纪的北洋大学,以其当年的盛誉和作育工程人才的不凡业绩,仍然在历史的时间隧道里发散着幽幽灵光。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0&ID=13316

马克思与保姆的伟大爱情

马克思与贵族美女燕尼相识时,马克思4岁,燕尼8岁,他们比邻而居,并在那建立了深厚的青梅竹马的爱情。17岁的马克思,正要跨进大学的门槛,决定在上大学前与燕尼秘密订婚,当时燕尼21岁。订婚8年后的1843年6月19日,,他们终于喜结良缘,并相守一生。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0&ID=13351

20070524

哈佛新通识教育大纲

翻译:郭凯

美学和诠释理解(Aesthetic and Interpretive Understanding)

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也就是审美能力和诠释能力。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skills in criticism, that is, aesthetic responsiveness and interpretive ability.

文化和信仰(Culture and Belief)

培养对文化传统以及人类社会信仰的理解和欣赏。
To 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of and appreciation for traditions of culture and belief in human societies.

实证和数学推理(Empirical and Mathematical Reasoning)

教育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概念和理论工具,例如统计学,概率理论,数学,逻辑和决策理论。
To teach the conceptual and theoretical tools used in reasoning and problem solving, such as statistics, probability theory, mathematics, logic, and decision theory.

伦理分析(Ethical Reasoning)

教育如何对道德和政治信仰与实践进行分析,如果思考和评价对伦理问题的主张。
To teach how to reason about moral and political beliefs and practices, and how to deliberate and assess claims about ethical issues.

生命科学(Science of Living Systems)

介绍和生命系统相关的概念,事实和理论。
To introduce concepts, facts, and theories relevant to living systems.

关于物理宇宙的科学(Science of the Physical Universe)

介绍关于物理宇宙的关键概念,事实以及理论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我们的世界和宇宙。
To introduce key concepts, facts, and theories about the physical universe that equi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better our world and the universe.

世界社会(Societies of the World)

了解一个或多个美国以外的社会
To examine one or more societies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
美国(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World)

从当代,历史以及/或者分析的视角,了解美国的社会,政治,法律,文化以及/或者经济的制度,实践和行为。
To examine American social, political, legal, cultural, and/or economic institutions, practices, and behavior, from contemporary, historical, and/or analytical perspectives.



转自梁捷博客

20070514

独角兽资讯 34

会思想的苇草

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之比较

我希望提请大家注意两种类型自由的某些不同,这是一件全新的尝试,人们迄今尚未注意到这些不同,或者,至少还没有充分讨论这些不同。第一种类型的自由是古代人十分珍视的自由,第二种则是近代民族视为弥足珍贵的自由。如果我没有错的话,我的探讨从两个角度看都会是很有意义的。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6&ID=10849

芦笛:英国人社科领域的四大发明

英国人这个由原住民、古罗马人、北欧海盗和法国征服者混血出来的杂种民族确实了得,按人口比例乃是对人类贡献最大的民族。科学技术工业上的发现发明就不说了,就是在社会科学中,英国人也对人类作出了其他民族难以比肩的贡献。据我这浅薄外行所知,英国在这方面最重要的四大发明是:自由主义、法治、君主立宪和两党制。四者结合起来,便成了现代民主制度。所以,说现代民主(不是说古希腊罗马式的古典民主)是英国人发明的,似乎不算太失实。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6&ID=10884

唐君毅:《中國歷史之哲學的省察》

此書顏曰「歷史哲學」。然非泛論歷史哲學,乃專論中國自古至漢一段之歷史之哲學。世之言哲學與言歷史者,恒相視為殊科。言哲學者之以究心于宇宙之普遍之大理為目標,或以名言概念之解析為事者,皆輕歷史之為物。故西哲羅素嘗謂,哲學當究心可能的世界,此人類之歷史世界,不過諸可能的世界中之偶然世界耳。桑他耶那,於世界第二次大戰時,隱居羅馬城外。新聞記者訪之,而詢以對世事之意見。彼曰吾所縈心者,乃永恒之理相。不看報已多日矣。波蘭與奧國,數十年來,歷被瓜分,屢經戰亂之國家也。而今風靡一世之邏輯實證論之哲學家,多出于二國。充哲學家之重宇宙之普遍之理,或重名言概念之解析之精神,必不免視人類之歷史為宇宙間偶然之事,而于邦國之盛衰危亂之故,無所用心,視如哲學以外之事,此蓋理之所必至也。

全文阅读: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6&ID=10657

社会转型的护佑者——美国黑幕揭发运动百年祭

黑幕揭发运动是20世纪初美国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刚刚完成之际发生的一场大规模社会运动,其中一批有志于社会改革和社会正义的作家/新闻工作者即“黑幕揭发者”,利用当时已经大众化的传媒——期刊,以深度的解析和犀利的言论抨击了伴随社会转型而来的种种不公和腐败现象,与政界、商界和知识界的其他进步力量一起,通过激活公众舆论、促使民众觉醒和支持立法等方式,抑制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避免了可能出现的社会失序,进而巩固了生产力发展的成果和既有的社会体制。黑幕揭发运动历时不久,然而它的影响的深广度是新闻和文学史界上罕见的,它在动荡而复杂的社会变革中帮助国人形成共识,为最终完成社会转型进行了全民族的心理调适。黑幕揭发报道也成为美国当今威力最为强大的新闻舆论监督样式——调查性报道的先声。借鉴黑幕揭发运动的经验教训,对于构想和设计中国新闻/大众传播新体制,使之有效担当转型期的社会守望者和社会雷达的角色,在这场运动百年之后仍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6&ID=10767

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的研究生手册

我对硕士论文的基本要求是:

(1)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叙述一套方法在一个特定场合中的应用。

(2)这套方法必须要有所创新或突破,并因而对学术界有所贡献。因此,它或者是解决既有问题的新方法,或者是既有方法的新应用,或者是以一个新的方法开启一整片新的应用领域。

(3)在论文中,你必须要有能力提出足够的证据来让读者信服说:针对这个应用场合,你所提出来的方法确实有比文献中一切既有方法更优越之处。

(4)此外,你必须要能清楚指出这个方法在应用上的限制,并且提出充分证据来说服读者:任何应用场合,只要能够满足你所提出来的假设(前提)条件,你的方法就一定适用,而且你所描述的优点就一定会存在。

全文阅读: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6&ID=12054

黑格尔:中国是一切例外的例外

现在要重新认识中国。重新认识也就是审视我们以前对自己对中国的看法。有些看法非常根深蒂固而且非常流行,但是这些看法未必站得住脚。不要以为自己是中国人就一定了解中国,不一定。我们需要重新来看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我们需要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中国。

中国是一个西方很难了解的文明,是完全外在于他们的,西方也是中国很不容易了解的,两大文明之间的差异太大,因此凡是作中西文明比较而强调中国与西方如何有相似性的必然都是肤浅的。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6&ID=11342

良友书坊

吴思:中美官场规则比较——读《硬球——政治是这样玩的》

审校者找我写这篇译序,是因为我曾写过一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政治中的潜规则;这本美国人写的书,介绍了美国政界的赢家策略和幕后规则。两个大国,同一个领域,同样一些未必明说,袖里乾坤的东西,究竟有何异同?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许多在中国历史中屡见不鲜的东西。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7&ID=10940

陳雲:胡蘭成的膽識與權謀、仕進與學問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胡蘭成在杭州的教會中學只讀到四年級,他的仕進,權謀,性情與學問,都靠自己的體會和造化。其時中國未經亙古大劫,普通一個人,都可以在繁複綿密的民間禮俗,學得一身本領。好似一個受過所謂高等教育的人,到了意大利鄉族,印度村社或西藏僧院體驗生活,自會嘆為觀止,肅然起敬,知道天地之寬,人物之美,書本知識只是人世的理論概述。胡蘭成被蕙蘭中學開除,事緣他當時是校刊的英文總編輯,校聞欄有一則投稿,記某同學因帳目問題而被罷免了青年會幹事職。校刊的顧問是教務主任,認為事關教會聲譽,禁止登載。胡蘭成向老師講理,老師不語,胡當老師是默許了,於是刊登。發刊之後,老師大怒,叫了他去罵,但他不服,老師以辭職向校長要挾,非要革退胡蘭成不可。胡於是退學還鄉。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7&ID=10889

智效民:笔底波澜为自由

傅国涌的《笔底波澜》,是关于中国近代“言论史”的一本专著。该书用编年体的写法,上迄1872年,下至1949年,将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奋斗的历史做了详细的梳理,展现了王韬、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章太炎、邹容、彭翼仲、英敛之、于右任、宋教仁、章士钊、陈独秀、胡适、傅斯年、鲁迅、胡政之、张季鸾、史量才、罗隆基、王芸生、邹韬奋、储安平以及刘煜生、陆蠡等一大批先驱者的鲜活形象。可以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为争取言论自由而斗争的历史。读罢该书,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知识分子这种前赴后继的斗争,究竟是为了什么?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7&ID=11304

留白:茨威格的瑕疵

四年前,当我从一个小型书市上购回这本题为《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联版)的小册子时,如上所述的景仰之情依然未曾稍减。这是一本共收有12个短篇故事的历史特写集,作者用传记的笔法分别描述了12位历史人物辉煌人生的决定性片断。我随便翻了翻,出于对历史的某种偏见——借用小说的方法来写实,却反过来鄙薄小说的虚构,历史的坏名声正是这么造成的——我把它插进了书架。四年之后,不是带着对历史的兴趣,而是抱了会见一位故人的心情,我把它取下来翻阅。然而,正如再亲切熟捻的朋友也会因阔别而变得陌生,那12篇特写中的第一篇,竟使一向无可挑剔的茨威格在我眼里走了样。

全文阅读: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7&ID=11241

落霞孤鹜:书中自有大米饭——《儒林外史》的饮食乱弹

我一直认为:文人学者不爱美食,纵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总少了些滋味。这是我特别喜爱苏东坡的一个主要原因,论起中国古代的文人,性情品格为我所喜爱仰慕的,自不在少数,唯苏东坡因其在美食上的独特之处及借其名而起的特色菜,让人不由得在精神上喜爱的同时,兼有滋味上的仰慕。

《儒林外史》一书,在此不必介绍。唯我阅读中,本性难移,进而发现其中的饮食,竟是塑造人物必不可少的“道具”,不免一一记来。个中人物,虽多有不堪处,可笑处,可叹处,只因作者本善的内心,悲悯的情怀,讽喻之处,倒让人难责人物的可恶,反颇添怜悯的叹息。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7&ID=9830

100位哈佛大学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

阿克塞尔的城堡:1870-1930的想象文学研究/埃德蒙德威尔逊(Axel'sCastle:AStudyintheImaginative Literatureof1870-1930/EdmundWilson)

阿罗史密斯/辛克莱·刘易斯(Arrowsmith/SinclairLowis)

爱尔兰农民/康拉德·M·阿伦斯伯格(TheIrishCountryman/CorradM.Arensberg)

爱德华一世时代以前的英国法律史/爱德华·波格克、F·W·梅特兰(TheHistoryofEnglishLawBeforetheTimeof EdwardI/EdwardPollockandFredericW.Maitland)

埃米莉·迪金森诗歌全集/埃米莉迪金森(TheCompletePoemsofEmilyDickinson/EmilyDickinson)

奥德赛/荷马(TheOdyssey/Homer)

奥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OedipustheKing/Sophcles)

奥狄浦斯在科洛诺斯/索福克勒斯(OedipusatColonus/Sophcles)

全文阅读: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7&ID=11787

平准书

邹恒甫:把握适度财政分权方能减少财富不平等分配

邹恒甫: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经济中资本产出比例在不断上升,而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却总是停滞不前。这也就是说,刺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而在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有10%到20%的比例是由地方政府所主导。在现行体制下,尤其在现行的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确实具有争取项目、增加投资、吸引外资的内在动力。有些学者甚至认为财政分权必定会促进经济增长。我的看法则不同。发展中国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有一个良好适度的财政关系,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不宜过大。在没有良好的民主监督机制和健全的地方治理的条件下,地方财权过大容易造成地方政府滥用职权,进而产生大量腐败。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8&ID=12064

房价官方数据相互矛盾中国的房价到底怎么了?

对于中国掌管房地产调控的政府职能部门来说,居民住房的房价究竟涨了多少,始终是一个“极为敏感”的数据。因为它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对现有政府调控政策优劣和行政执行力好坏的评价,而且还直接可能引发国家出台新的房地产和住房“调控政策”。但最近出现的一系列房价“数据打架”事件,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中国的房价数据究竟有多少“科学性”和“可信性”;在这些数据冲突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真相”。

全文阅读: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8&ID=11919

笑蜀:政府就是不能赚钱

中央政府近期迭次严令各部门如实申报非税收入,重申改革非税收入体系的决心,这显然是基于非税收入泛滥和无序的沉痛现实。非税收入的泛滥和无序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其实无须过多举证,相信多数人都有切身体会。小如办身份证、结婚证,大如孩子上学,几乎每享受一次公共服务,我们的腰包都要狠狠地缩一次水。公共服务收费化,高价化,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

这当然没有道理。我们已经纳过税,而纳税的本质,就是预支公共服务的成本,就是定制基本的公共服务。这种情况下,政府向我们提供的基本的公共服务,就应该属于免费的。公共服务收费化,高价化,暗含的一个趋势,是政府盈利化。这很可能改变政府性质,而使政府从非盈利组织,最终蜕变为盈利性组织,经营性组织。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8&ID=12006

贸易的好处保护主义的代价

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等谈判机制消除贸易壁垒有望使全世界数亿万人民脱离贫困。坚持保护主义的做法则阻碍可持续性经济增长,损害亿万人民的利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利益。诚然,发达国家需要放弃其保护主义的做法,但发展中国家通过撤销相互之间的保护主义贸易壁垒将获益最大。保护主义有利于特权阶层,损害大多数人,该问题的产生与解决都离不开政治。本期电子期刊包含一组由美国政府官员及民间学者撰写的文章,这些文章阐述了贸易的好处以及保护主义的代价。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8&ID=11687

张志雄:中国股市17年(1990-2006)

2000年12月16日,“中国证券市场十年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包括中国证监会主席、香港证监会主席等证券市场高层人士兴高采烈,侃侃而谈。在会场上东走走西看看的我却忧心忡忡,仿佛置身于美国影片《教父》的开头,贵客盈门,欢天喜地,却暗藏着杀机。因为我知道,接下来的中国证券市场一定会经历一场深刻的调整,许多市场中人和机构将像羔羊或狼群一样被莫名的力量宰杀,场面会十分血腥,只是不知道程度有多大。9年前,却是完全不同的一幅景象。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8&ID=11981

叶行昆:论韩非子的“法治”制度思想

韩非的制度思想乃是中国古代社会制度转型期的主流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时代特征;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态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与提升:亦即,由贵族分封世袭制到官僚任免食禄制的转移,自天子共和制至帝王专权制的更替;以及政权与治权的分离—政权刚性与治权弹性,君权世袭与臣权交替(如“布衣卿相”)等的制度变迁与制度安排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

全文阅读: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8&ID=11886

诗意中成长

何炳棣问答:教育、学术及旧日师友

20世纪30年代的清华历史系是在蒋廷黻先生(1895年-1965年;1923年哥伦比亚大学博士,中国近代外交史权威,1935年冬就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后任外交要职)主持下发展的。蒋师认为治史需兼重社会科学,在历史领域内,主张先读西洋史,攫取西方史学方法和观点的长处,然后再分析综合国史上的大课题。治中国史应该考据与综合并重。当时考据方面有20年代清华国学研究院硕果仅存的陈寅恪大师。综合方面,蒋师请到清华学堂出身、任职武汉大学的雷海宗先生(1902年-1962年;1927年芝加哥大学博士)主授宏观中国通史。雷师西洋上、中、近古及宗教史、历史哲学的根基深厚,对当时风靡全球的施本格勒(OswaldSpen鄄gler)的文化型态史观加以必要的修正之后,应用于国史的分期与诠释,更能启沃求知若渴的青年学子。

全文阅读: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9&id=11518

施雨:美国人如此教育小学生

即使是在美国的华人,都不是太清楚美国小学生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知识水平,这里只有一个粗略的标准可以参考:

1.幼儿园毕业

能识别数字,能用小石头、小纸片、小木棍等具体的物体,表达抽象的数学概念;认识26个英文字母,区别元音和辅音;区别不同职业的人大致做什么事,譬如医生、教师、邮递员、警察、消防人员……了解生物生命的演变过程,包括人的生、老、病、死,毛毛虫变蝴蝶;从地球仪、拼图上学习地理,了解地球上有很多居民,很多国家,不同的肤色;懂得人要住在房子里,孩子要上学,成年人要上班。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9&ID=11943

猎头是做什么的?

有人说猎头是一份很轻松的职业。媒体中经常有描写猎头和候选人在咖啡厅里,在酒店里,在一些优雅高档场所和候选人说笑自如,畅谈人生;神秘地得到候选人的联系方式;在不同的候选人和客户之间周旋。也有人讲,猎头实际是“贩人”的职业,候选人签了约,猎头也就拿到了提成。还有人讲,猎头拿的是公司的钱,自然站在公司的立场上做事……那么猎头到底是企业招聘的专职顾问还是高级人才的职业专家呢?本期开始我们将会讲述一些关于猎头的故事,使大家在了解高端人才行情的同时,也能使猎头这个介于公司与候选人之间的神秘角色渐渐浮出水面。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9&id=12092

探針:慣於依賴的內地來港大學生

相信大家还记得那位为了见刘德华而不惜一切,引致父亲死亡的大陆歌迷吧!可能香港人会觉得不可思议,竟然有这样一位不顾父母只顾自己的女儿,以及有这样不顾一切要达到子女要求的父母。对我们这些负责在大陆招收学生的大学同工来说,大概不会感到这么奇怪,因为我们慢慢明白到,在中国大陆学生和家长的关系,和香港很不一样。

全文阅读: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9&ID=11182

台灣南投縣鹿谷鄉內湖森林小學

內湖森林小學位於通往溪頭森林遊樂區的台151號縣道旁,在九二一地震之後,由於遷校土地取得一波三折,使內湖國小成為重建的二百九十三所學校當中最後一所重建的學校,也是一所以發展生態教育為目標的森林生態小學。內湖森林小學全部採用原木為建材,照建築計劃進行重建,總經費約為七千五百萬元(人民幣1千八百五十萬元),規劃上儘量減少對基地原有生態的破壞,並充分配合當地景觀特色進行設計,全校共分為教學區、生態區、專科教室、行政區、宿舍區、活動區等,是一所坐落於蓊鬱林木間的森林小學。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9&ID=11622

中国“学官”在剑桥的表演秀

根据此前接到的剑桥中国学联电子通知,这天下午2点,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务委员会主任(国内的同学都应该知道这是个什么位子)程某某教授将在剑桥大学法学系B16室做题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讲座。从学术上讲,这是一个让人有所期待的题目。于是,我们几个在此访学的同事于下午1:48一同赶到了讲座地点。尽管我们的办公室离法学系只有百步之遥,但是我们还是提早了将近一刻钟到达B16室:一来是因为这边的学术活动基本上都会按照预定的时间进行,二来也有为国人捧场的成份,能够在剑桥听到中国学界的声音,毕竟还是值得鼓励的事情啊。

全文阅读: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9&ID=12024

野史亭

張望:「南京暴行」的中日認知差距

2006年8月13日,當日本國內注意力集中在「靖國問題」之際,日本NHK電視台在晚上黃金時段播放了一套名為《日中戰爭:為何戰事擴大?》的紀錄片。該片製作嚴謹認真,訪問了多名當年參戰的中日老兵,並派員遠赴美國、德國和台灣查找相關歷史檔案,以一手資料向觀眾展示了1937年前後中日戰爭爆發的來龍去脈。其中,特別值得留意的是,該片採訪了多名當年參與進佔南京的日本士兵,間接證實了日軍在南京曾經大量殺害無辜平民和中國戰俘的歷史事實。或許是某種巧合。前不久,亦是經NHK新聞報道,日本官方首次承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事實,不過,就具體遇難人數問題,日方仍有不同意見。在當前回暖的中日關係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縮小雙方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認識的分歧,對兩國來說仍是一項艱巨的挑戰。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0&ID=11890

空前绝后的"镇反"运动

无论是国内的影视作品还是学术文章,我们很少看到对于建国初期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并称“三大运动”的“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披露和描写。国外媒体和研究机构也很少对这一题材进行挖掘和研究。历史学家杨奎松认为,无论其情理如何,曲直与否,作为建国以来首次重大的政治运动,对这一历史事件总应有实事求是的回顾和总结,使人能了解其来龙去脉,探究其因果与影响。本文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依据,记叙和分析了这场轰轰烈烈,以巩固新政权为中心任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

全文阅读: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0&ID=12048

唐小兵:象牙塔与百乐门——民国上海的大学生“禁舞”事件考述

本文拟从一个发生1934年前后发生在上海的大学生禁舞事件4,来看当时的学生生活的日常娱乐的展现形式,以及它是如何与政治生活发生勾连,而被升华成一个具有政治内涵的社会事件,同时从当时的媒体对于这个事件所作的评议,来管窥对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干预如何被神话化,以及跳舞作为一个从欧美传入中国的娱乐形式是如何在被接受的同时,又成为被质疑和控诉的历史断片。

全文阅读: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0&ID=12008

萨苏:从日本史料看平型关之战日军损失

平型关之战,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军队第一次较大的胜利。日前,在网上看到一份资料《关于平型关战役的基本事实》,提到平型关战役日军的真实损失,认为日军应该是“一个不完整的汽车中队和一个负责大行李的运输和护卫的辎重小队,共计有日本兵60人”。把平型关看作大捷纯属夸大。看到这个帖子兄弟吃了一惊,因为我在日本好像看到过类似的资料,数字不太符合。

全文阅读: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0&ID=12103

俄罗斯人如何看待珍宝岛事件

1969年3月,在远东乌苏里江的这次战斗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边境最大的战斗行动。对此,多年来在俄罗斯存在种种猜测,众说纷纭,真假难辨。当时苏联人并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要占领该岛,并问道:“当中国人进入该岛时,我们的边防军人在干什么?”,“为什么没有采取措施制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人说“当时中国人太多,边防军根本就无法对付他们,不得不动用正规军”。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在30年前那种环境下根本就不可能说清楚。后来苏联政府也有意让人们淡忘此事,也只是将这次冲突描述为《1969年3月的乌苏里江事件》。

全文阅读: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0&ID=11418

罗卫东:五四了,总要说几句

88年前发生的那次事件造成了如此大的历史影响或许是当时所有的参与者所始料未及的。不过,从后来的事实看,也许所谓的影响更多的停留在口头上、书本上和仪式上。无论后来的历史学家赋予这次事件有多大的光环,尤其是北大籍的教授们总想就此制造某种神圣的传说,“五四” 在今天不仅在精神上奄奄一息,而且甚至于它的仪式功能也基本上丧失了。

刚才我顺便问了下即将进入青年行列的读高一的女儿,“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什么,她说不上来,据说班里的其他同学也没有什么感觉,他们对此压根儿就丧失了了解的兴趣。也难怪,没有人告诉他们“五四”在那一代人身上打下的深刻烙印,没有人告诉他们“五四”与今天的关系。鲁迅的文章不少进入了中学语文教材,但却无从知道鲁迅创作时的情境。在女儿这一代人眼里,“五四”仅仅是一个符号而已,既不能增加消费的理由,也不能带来其他的愉悦感,是连圣诞节和春节都比不上的。

全文阅读: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0&id=11884

文字岛

老木匠:在海滨教书的日子

我们这个农场在上海最东边,紧靠东海。学校就在场部附近农田里,一栋孤孤零零的二层楼房,教室、办公室加起来不过十几间房间。外面有一个水泥操场,一个独立的厕所。一条煤渣路通往连接场部的公路。走到吃饭的场部食堂要10多分钟,走回我们的宿舍就要近20分钟。

我们的宿舍比学校更靠海,就在长途汽车终点站旁边,也是一栋孤零零的房子。3层楼房,原来的用途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反正不应该是宿舍:只有院子里的几个自来水龙头,整栋房子没有厕所,要走到长途汽车终点站的那个厕所去方便。男教师夜里经常就在楼房边的农田里排泄。从我住的那个三楼的房间望出去,东边就是海塘,海塘上有个水文站,再望过去就是波光粼粼的大海了。因此我们一直认为这是全上海最靠海的住房了。

全文阅读: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1&ID=11447

吹笛在湖北:凶手赵承熙是怎样被宽恕的

而在短论《感动世界的“宽容”》中,除了认定美国人对赵承熙已经“宽容”,更是联系了16年前卢刚事件的“宽容”,大胆代表世界认定了这是“两次感动世界的‘宽容’”这样一个陈述性命题。短评说它们“都发生在美国,并不是偶然的。与美国文化和教育都有关。从‘赎罪说’中派生出来的宽恕、忏悔、博爱的精神深入美国人的心;美国教育中最为宝贵的一个侧面是宽容和爱的教育。”这个短论一石双鸟,除了盛赞美国文化(过去几乎没有看到过这样的高度)以外,短评的文字还直接关联了中国文化,暗示了大陆正方兴未艾的“和谐社会”的政治教化正暗合着美国“宽容和爱的教育”,正需要接受美国“宽容与爱”文化中“这种高贵的人性”的滋养。但我要说:这是一场人工的和风丽日的媒体骗局。赵承熙石头旁的三张纸条魔幻成了美国人的宽容。三张纸条与 16年的一封慰问信,被魔幻成了媒体所宣扬的“宽容文化”。

全文阅读: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1&ID=11784

許暉:西施之死的真相考证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是御用文人的夫子自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就是像西施这样的人。灭吴后,西施到底是死是活,成了一个千古之谜。传说和历史的真实相驳诘,千年之下,聚讼纷纭。但历史总是留有有意无意的后门,官方刀笔吏的指缝间也常常泄露出有趣的消息,粗心的历史学家为什么总是视而不见呢?

全文阅读: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1&ID=11094

笑书:宝宝成长记录之:取名记

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个好的姓名大约也是“偶得之”的吧,所以前几个月倒也没怎么太在意,说不定哪天“天成”的词汇直接就被我“得之”了呢。然而看着老婆日益隆起的肚子,时间一天天流逝,却一直没有好的词汇闪现,这时才开始有些紧张起来。临产前两个月左右,老婆已经开始催促了:“你这个做爸爸的,一个名字这么久还搞不定。”本来一直以为这不过是手到擒来的事,临到关头,却忽然发现没这么简单。中国的常用汉字就那么三千来个,不适合用作名字的至少要去掉一多半,比如丑、邪、怪、烂这样的字是一定要坚决弃用的,过于生僻的字也不能用,我可不想去派出所上户口时遇到麻烦,而且也不希望以后老师点名时总要叫错我宝宝的名字。剩下来的很多词汇组合又被用滥了,重名概率太高,或是太俗套,实在拿不出手。另外,有些词汇容易产生不良的谐音联想,有些词汇显得太嚣张,宝宝读书时容易被同学耻笑,因此也要尽量避免。此时强烈感觉到自己词汇的匮乏,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大概就是如此吧。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1&ID=11326

古尔浪洼:我上网

“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狗。”我上网,跟《纽约客》漫画上的那只狗的心态差不多。所以,甫一触网,我便混迹在国内一些著名人文版块上。虽然读得多,回得少,大部分不懂,但我还是乐此不疲。如偶有“人文巨擎”回应,我会兴奋得连晚饭都忘了吃。最有成就感的,莫过于在2002年,与一家文学网站合作,建立了一个思想频道,给好些个当时正被各个论坛“雪藏”,无处发贴的海内外学者在上面建立了一些文集。但很快,我发现,白丁被墨汁染一下,成不了文人。我最惬意的时光,不是猴在电脑屏幕前把眼珠子吊到生疼,而是躺在床上,看不用过脑子的所谓美国大片。一阵爆笑,亦或一阵傻笑,工作中累积下来的各种烦恼尽散。半罐啤酒下肚,倒头,我很快便可以像吃饱了的懒猪一样,四肢伸展,进入梦乡了。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1&ID=11722

菜农:过继亲恩怨

过继原来是一种朴素的生存保险,或者说互保,过继儿子品性好的话,也很孝敬过继爷娘,于是过继爷娘也乐意被人托付,可以照顾一下过继儿子。这和意大利那种认教父和教母的习惯是相同的。而当今世俗社会,过继的传统并没有彻底消失,除了正常地出于生存互保需要外,有些老人为孩子找一个有财有势的过继爷好将来好飞黄腾达也为数不少,这不在话下。笔者要说的是自己的老家在家乡有们过继亲,两家的故事很有一点历史的沧桑感,忍不住写下来作一个纪念。

全文阅读: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1&id=11830

人文的苍穹

龙应台:孟子和小科员

我不是个高傲的人;曾经有记者观察到,在签名售书的场合里,当我坐着为排队的读者签名时,如果年长的读者出现,我一定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为他签名。但是面对代表“权势”的市长,却表现得如此傲慢,傲慢到不尽情理。于是在思索自己的思想和人格养成过程时,不禁自问:这种对权势的“傲慢”,究竟其来何自?

从记忆深处第一个浮上来的,竟然是孟子。十三岁的时候读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虽然还不知道何谓富贵、威武和贫贱,也不懂“淫”、“屈”,和“移”,作为动词,里头有多少层次的意义,但是句子的斩钉截铁,以及那斩钉截铁的语言所释出的一种简单但绝对的力量,显然让年幼的我深深震动。高中时,读到《滕文公下二》的原文,才知道,孟子认为权倾一时、让王侯畏惧的强人都不是真正的“大丈夫”;真正顶天立地的君子品格,只有在富贵加以诱惑、威武加以震吓、贫贱加以压迫的情况之下,才测试得出来。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2&ID=12096

陈熙远:中国夜未眠——明清时期的元宵,夜禁与狂欢

元宵节是中国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它既是迎春活动的高潮,也可说是「新年之结局。」一般以为元宵节的起源乃汉武帝於正月祠祀「太一」之神,然而充其量这不过是汉代皇室在正月时举行的一项祭祀活动。晋代傅玄(217-278)〈庭燎诗〉有云:「元正始朝享,万国执珪璋。枝灯若火树,庭燎继天光。」可见当时国都在元旦的朝贡庆典里,已有以灯火彻夜照明的安排。最晚到隋文帝时代(581-605在位),京城与各州已普遍有於正月望日「燎炬照地」的作法,并在夜里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尽管当时以勤俭治国著称的隋文帝曾接受柳彧的建议,一度下达禁令,不过其子炀帝继位後,却反其道地大肆庆赏元宵。《隋书音乐志》载,自大业二年(606)以後,「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以纵观之,至晦而罢。伎人皆衣锦绣缯彩,其歌舞者,多为妇人服,鸣环佩,饰以花毦者,殆三万人。」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2&ID=11961

今天刚学的新名词lomo

今时今日,如果你还以为“傻瓜摄影”意味着落后,那就是你远远落伍了,因为目前在欧洲和日本,这股风可是大大地盛行!两年前,日本的少女们时兴过一段用傻瓜机随意拍照写日记的风气,想拍什么就拍什么,连续拍,不理会正统的摄影规矩,只讲究个人的随意性、真实性。也许你不认为这是艺术行为,只不过是青春期少女的情绪发泄。但是,你错了!这就是艺术,是一种新兴的摄影艺术!不但是少女,在欧洲和日本,还有一帮成年艺术家沉迷于这种“随兴摄影风格”。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2&ID=11528

乔恩·费迪尔:以色列集体庄园的过去和现在

大约在一个世纪以前,受到犹太复国主义(Zionist)和社会主义思想的鼓舞,一小批来自东欧的年青犹太人在加利利海滨建立了第一家以色列集体庄园(Kibbutz)(在希伯莱语中“小组”的意思,在壮大之后变成了“社区”)1。他们认为集体庄园是一个紧密结合的,平等的社区,所有的成员共同拥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所有的事都在会议上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定并由大家来共同承担责任。尽管经济上很匮乏而且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集体庄园运动仍然一度变成了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共产主义运动。

全文阅读: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2&ID=12101

《服饰的历史》版画集(共500张图片)上

《服饰的历史》(ZurGeschichteder Kostüme)一书于1861-1880年间由布劳恩暨施齐内德出版公司(Braun& Schneider)于慕尼黑出版。书中单张的版画最早出现在一本名叫MünchenerBilderbogen 的杂志上,后来结集出版。此书共125页,下文中的序列号即原书的页码。这套版画非常经典,甚至可以说代表了那个时代出版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高度,起码笔者认为我国九十年代出版的大多数彩色印刷图书的彩图印刷质量都无法与一百年前的这套书相比,更遑论艺术性。在过去的百多年间这些插画被无数的儿童读物、百科图书和杂志美工所改编、摹绘或者干脆就是盗用,笔者在翻阅时就不止一次发现熟悉的图片。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2&ID=11708

天使学

将天使作有系统分类、命名的著作首推希腊人Dionigil'Areopagita (圣保罗门徒,记于新约圣经《使徒行传》第十七章末)的《天上位阶论》和义大利人Thomas d'Aquinos(1226~1274)所著的『神学总论』(Summa Theologie)。这两本书奠定了一般共同信奉的天使学基本架构。此外,叙利亚修道神学者(伪名)狄俄尼索斯的《天阶体系》也对天使学作了详细和权威的解说。除此之外,另一部被基督教列为伪典 (被教会认为是伪冒神的旨意的经典)的《以诺书》(以诺书Enoch)─是亚森尼派的主要经典之一,为基督教新教中所承貌7b,人类史上唯一连同肉身升天的三人之一,另二人是以色列动乱时代的先知以利亚和基督耶稣。但是旧教-天主教-则认为以诺和以利亚并非被接至天堂,而是地上乐园),被称为-天使的宝库,著于西元前二世纪左右,详细记载了天使的生活、名称、职掌、性格等等,此书于四世纪被教会批为伪典,自此从基督教经典群中消失。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2&id=11841

海阔天空

电视台是这样教育俺的(不容错过)

一、各位观众,这里是“法治纵横”节目。

近期,XX警方成功地破获了一起重大地下赌球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警方提醒大家,任何形式的赌球都是违法的,非法赌博者最终都将为之付出代价……(半个小时后)各位观众,“我爱世界杯”节目又跟您见面了,欢迎拨打我们的声讯热线电话、或发送短信参加我们的有奖竞猜活动,这里有万元大奖等你拿!

全文阅读: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3&ID=11236

有关妓女和政治家的事件营销

《一个卖淫女资助贫困学生的传奇故事》在网上风行,张爱党这个只有28岁,身高1.68米的山东女子一举成名。为此天津著名文人、语言学者谭汝为公开呼吁:我们不应戴着有色眼睛看待妓女。这个弱势群体也是英雄辈出的,古今中外,不少拔出流俗的妓女,是文学家笔下尽情讴歌的正面人物,如中华裙钗杜十娘、李香君、李娃、小凤仙、陈白露、陈三两等,欧陆粉黛茶花女、羊脂秋、玛斯洛娃等。再加上山东沂水这令人可敬的姑娘,皆出淤泥而不染,可各领风骚也!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3&ID=11299

搞笑:八三议案

男同胞们,代表们,朋友们:

在这个艳阳高照、激情似火的时节,我们世界男权大会胜利召开了!今天会议大厅花团锦簇,庄严肃穆。我们聚集一起,共同探讨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有关“八三”国际男人节的设立。本着“男人的事情男人办”的原则,与会代表各抒己见,充分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和对美好节日的向往。在此,我受大会委托,简要阐述以下三大问题。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3&ID=11645

美国反对禁枪的海报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3&ID=12079

贴近人民群众的翻译

盗版碟的字幕的来源很复杂,经常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译法,简直笑死人。比如《冒牌天神》著名的麻将版字幕就不知道是哪位大虾的杰作,通篇的麻将用语。这一段字幕出自d版的《冒牌天神》。据说“二百五”这个词的来历是跟中国古代的金融流通有关,五百两银子为“一封”,二百五就是“半封(疯)”,想不到大洋彼岸的金凯瑞居然也知道这个典故,佩服啊佩

全文阅读: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3&ID=12079

07年度考前辅导

要毕业了 经过寝室众成员的讨论 决定将我们最新式的作弊手法给大家分享下。下面是步骤……首先,把资料打印起来 然后去打印店缩印。然后剪出小条 别超过那胶布的宽度 贴好点 贴上去

全文阅读: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3&ID=12079

20070219

独角兽资讯9 yxh66博客

在泥泞中蹒跚前行 照本宣科

读《知识分子的鸦片》

这本雷蒙阿隆出版于1955年的社会学著作,名字就给人强烈的暗示。马克思曾经说过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那什么是知识分子的鸦片呢?
二战过后,出于对民主政体下孕育出的法西斯主义的反思,法国的知识界在萨特等人的影响下,有集体左转的趋向,对前苏联的共产主义实践充满了好奇和赞许。此时雷蒙写这样一本抨击极权制度的书,需要的恐怕不仅仅是勇气。(阅读全文)

五一七天乐 五月三号《革命道德》

《革命道德》,副标题是“关于革命者的精神分析”。书,五一前就看完了,拿来凑个数吧。
作者试图用精神分析的理论梳理革命者的性格成因、解释革命者的行为动机,分析的人物有卢梭、劳伦斯、格瓦拉、托洛茨基、孙中山、马克思、甘地、克鲁泡特金、托尔斯泰。原著还有毛泽东,译本被砍掉了。
为了对这些革命者进行概括,作者发明了一个词,叫作“社会受虐狂”,其共同特征是“将对个人德行的追求与严格的自我克制、自我否定,甚至自我摧残结合在一起。”(阅读全文)

幸福是圣洁

6月份的《读书》,有一篇葛兆光的文章,介绍何兆武先生,里头引用了一大段何先生的《上学记》,原文照录:
人是为幸福而生的,而不是为不幸而生,就“什么是幸福”的话题我们讨论过多次,我也乐得与他(王浩)交流,乃至成为彼此交流中的一种癖好。他几次谈到,幸福不应该是pleasure,而应该是happiness,pleasure指官能的或物质的享受,而幸福归根到底还包括精神上的,或思想意识上的一种状态。(阅读全文)

我有一个梦――读《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

全书系统说明了公民不服从的概念定义、作用论证、适用范围和条件,是关于这个主题最完备的参考书。其中最有学术价值的当推汉娜 阿伦特(Hannah Arendt)和约翰 罗尔斯(John Rawls)的两篇论文。阿伦特从宪法的契约本质入手,指出在默示同意的基础上,公民不服从和结社自由,实在是用一种危险的权宜之计来避免更大的危险――多数人的暴政。罗尔斯则证明了,如果公民不服从满足他提出的三个要件,便不会动摇宪法契约的基础,更不会产生无政府主义的混乱。
看完全书,稍稍有些遗憾的是,几乎每个人都强调“公民不服从只适用于一种具有民主政治形式的社会”,“惟有在一个以颇高的程度由正义感规制的社会,正当的公民不服从通常方是合理且有效的抗议形式。”言下之意,公民不服从乃是在实现了基本的宪法架构的民主国家的公民们才能享用的方法――首先我们要做个“公民”,然后才有可能“不服从”。因为“若没有义务与正当概念的限制,不服从就会成为反抗一切;若没有一种忠诚于法律、以法律为至尊至贵的精神,公民不服从就会失去方向、失去目标、失去灵魂。”以此反观我们所处的社会,的确如此。 (阅读全文)

在泥泞中蹒跚前行 坐井观天

灯火阑珊处

网站是什么?实际上,网站只是存在于计算机中的一堆0和1。在二进制的世界里,这许多代码在服务器的硬盘、内存、处理器中行进,再穿越了千山万水的网络时空,在你眼前幻化为图像、文字、声音。
那么,对于端坐在每一个终端前的我们,这个数字世界又意味着什么呢?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不外乎两种――真实世界的延伸和虚拟世界的打造。   (阅读全文)

每人给我1分钱

小时候,刚学会乘法,就YY:咱中国有10亿人,要是每人给我1分钱,那是多大一笔钱哪――我就是天天吃10粒糖,一辈子都够了。
算术课接着上,学了除法,才发现这个幻想不太现实――就算我1秒钟收一个人,中间没有任何耽搁,收完10亿人也得32年。
长大了,才发现自己小时候好笨:为什么要自己收呢?既然有1千万的巨款可收,完全可以找别人代劳――如果有10个代理人帮我收,3年就收完了,每人给50万代理费,我还能剩500万。
问题开始复杂了,既然由别人代收,这些代理人的忠诚度就需要鉴别,收款的过程也需要监督,所以,人事工作和审计工作还得雇人。人越雇越多,每人收1分钱就不够了,费了那么大的劲,干脆每人收1元吧。这时候,就面临一个新问题:群众们为何愿意交钱给我而不是给对门的二狗子呢――总不见得是因为我比二狗子帅很多?   (阅读全文)

从“没办法,没人管”说开去

去年底看《黄河边的中国》,村民中的习惯用语是“没人管事”与“没有办法”。作者曹锦清说:“自己的处境、利益与困难与共同利益与困难之间,似乎存在着一条难以超越的鸿沟。”还具体列举不少事例来证明做事的困难。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索,并尝试从多个角度去分析。
1、最想当然的思路
这个没人管事的事,多半是那些吃力不讨好的公共产品(如书中的水渠)。如果这个事符合了当前形势下上级领导的要求,又或这个事于官员们有不少额外的收益,那么,即便你不要他管,他也会当仁不让地来管上一管,甚至会有几个部门抢着管(管的好与坏暂且不论)。而陪了夫人又折兵的事情,或者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事情,那自然是没有人管了。那为什么没有人管,就会没有办法呢?村民们自己不能管吗?且不说管这种事情的劳心费力,无偿付出,单就是这里面的组织风险,恐怕就让有识之士望而却步了。党没让你干,你就私自串联,这是最忌讳的。(当年老毛在湖南、江西搞农***动的细节的有关文件,至今都没有公开。)所以,现在好些文章说要大力发展NGO,还说国人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其实大家心知肚明,“非”政府组织,这个名字就太刺眼了吧。  (阅读全文)

在泥泞中蹒跚前行 万寿无疆

历史不可以重演

在前面的博客文章下,有人留言说,不要流连于历史,要等待现实的利益均衡发生变化,才能作出选择;口水室里,又有人说,历史已经证明,是中华民族选择了GCD。
先引一段储安平1945年写的文章“中国人与英国人”:
将今日中国人民所享有的自由大别为“政治的自由”和“社会的自由”两类,而其结论则认为今日中国人民所享有的“政治的自由”太少而享有的“社会的自由”太多。著者之作此结论,固非徒凭空想,我们实可举出许多事例以明此说。 (阅读全文)

假如史可法投降清军

看史景迁的《中国纵横》,由史可法想起在论坛中“假如中国不抗战”的帖子,属于统治合法性和政治伦理的题目。
从秦统一以来,中国的历代政府要统治的是一个日渐庞大的帝国,要在信息成本高踞不下的情形下治理幅员如此广阔的国家,对政府的合法性的倚重自然更多些。儒家文化经过磨合改造,成为最符合统治需求的容器,也是历史的必然了。
以此看近代史,经过五十多年的党国统治,合法性赖以存在的文化价值已经逐渐支离破碎,此时再高举“以德治国”的旗帜(哪怕是真心)也为时晚矣。唯一的希望是执政党在执政成本高企无以为继的窘态下,放松对社团的管制,通过各个利益团体的演练磨合,逐渐向民主博弈的方向渐进。其危险当然也在于合法性的存疑和执政地位的动摇,但也惟有如此,方能避免重新陷入治乱循环的泥潭。 (阅读全文)

一声道歉要等多久?

在酒店看凤凰卫视,新闻中马英九以国民党主席的身份为二二八事件道歉。查中文维基百科,条目如下:
“二二八事件是1947年2月至5月间,在台湾所发生的官民冲突以及流血镇压事件。
事件始于1947年2月27日发生在台北市的官民纠纷,由于公卖局查缉员查缉私烟的事件处理失当,2月28日引发台北市民之请愿示威、罢工、罢市。当日又发生公署卫兵枪击请愿民众,事件乃由请愿惩凶一变而为对抗公署,进而激化为省籍冲突。此一抗争与冲突,迅即蔓延全岛,使原本单纯的治安事件演变为政治运动,最终导致官民间的武装冲突,以及本地之台湾人和外省人间的一场族群冲突。” (阅读全文)

在泥泞中蹒跚前行 喋喋不休

66读报之 还有真的么?

今日早报,一对来自安徽的父子报假案――自己把包划个口子,然后假称在公交车上被窃手术费三万元,试图透过媒体的宣传来捐款。当时(6月10日)这个被窃救命钱的新闻上了本地电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部分热心市民还解囊捐助。
慈善,是一种社会救济。希望工程之类的官方行为,因为体制的原因而逐渐失去公众信任;个人乞讨度日,也因为职业乞丐的致富受到质疑;因病募捐,最后却出现剩余款项的所有权之争;今天,连救命钱被盗也可以作假了。  (阅读全文)

西开教堂——“你们来看看”

从住处穿过劝业场往南走,有一条叫西宁道的小街,能看到三个高耸的翠绿色圆顶,当地人都叫法国教堂,那就是西开天主教总堂。
里面整个是一个三通廊的大堂,两侧半圆形的拱窗下面是一幅幅圣经故事的画,每个画两侧都有白色的圣徒塑像。内墙以奶黄色和天蓝色为主调,让你一进门就能感受到宁静和谐。
暑热的午后,教堂里寥寥几人,窗外的蝉鸣更衬出空气中的幽静。我坐在第一排的长椅上,默想着“耶稣爱我”,在天主的面前感受自己的卑微。   (阅读全文)

文化广场

坐在复兴路上等车,街对面就是文化广场的大门。左面挂了一个某培训中心分部的木牌,中间两扇黑皮的大铁门关着,门上贴了些单位的搬迁通告。
望进去是一条马路,两排高大的悬铃木绿得耀眼,似乎在提醒这里曾经的繁闹。  (阅读全文)

在泥泞中蹒跚前行 有声有色

心灵的飞地

最近迷上了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HANDEL: Messiah),3张CD,听了一遍又一遍。
遥远而轻盈的人声缓缓飘来,如一缕阳光透过厚厚的冰层,给海底深蓝色的幽暗注入一丝温暖。
自由的飞翔终究需要落脚,人类的灵魂又如何穿越孤独?信仰,就是造物为心灵打造的飞地。 (阅读全文)

从《红高粱》到《黄金甲》

1986年,女排姑娘“五连冠”;
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民法通则》;
1986年,学生上街游行;
1986年,吴天明花了600万,张艺谋导了《红高粱》;

在那个“自由化”的时代,“红高粱”作为新锐导演的开山之作,一炮而红。一首“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曾唤醒了多少青春的懵懂。紧随其后的“大红灯笼”、“菊豆”,一脉相承,张扬人性。
“秋菊”、“活着”,是张、巩的巅峰之作,也是告别之作,脉脉温情的十年就此完结。  (阅读全文)

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薇若妮卡的双重生活)

两个同样名为薇若妮卡的女孩子,二十年前在两个城市同时出生,一个在波兰的克拉科夫,一个在法国巴黎。她们有同样的脸孔,有同样的音乐爱好,但却从来没有见过面,只是心灵仿佛相通,好象感觉到世界上还有另一个自己存在。
影片的前一半讲波兰姑娘的故事:她喜欢唱歌,从声乐系毕业后通过了作曲家Preisner的面试进入合唱团,首演的曲目就是Preisner作曲的但丁《神曲》天堂篇“迈向天堂之歌”。虽然医生一再警告她的心脏不适合唱高音,但薇若妮卡很喜欢其中的高音部分,甜润的高音好像正向天堂飘逸而去。首演由Preisner亲自指挥,当唱完高音部分后,薇若妮卡倒在了舞台上,为了几个音符,她耗尽了心力。 (阅读全文)

在泥泞中蹒跚前行 煮鹤焚琴

腌笃鲜之终极篇

先前买了蹄膀,都是剥了皮才烧,所以汤总是有点浑淘淘,像一锅肉汤。咸肉加得太早,最后都烧木了。今天的汤色清亮金黄、咸肉鲜美、蹄膀粉嫩。吃下一段蹄膀、几块咸肉,又灌了三碗汤后,惟一可做的事情就是坐着不动――想站起来要等半个小时以后了。 (阅读全文)

过年了,包饺子

肉馅一斤八两,白菜、香菇、豆腐干、虾皮若干,饺子皮三斤,还应该加些韭菜,忘了买。
肉馅加鸡蛋、宴会酱油拌匀,其他辅料剁碎加入,加盐、香油,拌匀。家里没这么大碗,用饭锅饭勺。
一个人吭哧吭哧包了一个多小时,有一百三四十个的样子,拍得有点难看,吃起来可真不错。(阅读全文)

20070218

独角兽资讯 8 周佩红博客

周佩红 去那温暖的地方 漫游记

雨巷

撑一把伞出了旅馆。 旅馆对马路的悬铃木之间,有座两层高的老宅很是触目,尖顶,气派的大黑石库门,上方“肇庆公所”四个斑驳字似是颜体,而一切都因陈旧显出了寂寥。时间足以使喧哗沉静。雨水适时地让我留意到墙根的青苔。那些发黑的青砖。门窗紧闭,没有人气。当初那些人都风化在了哪里?那些常来镇江做生意的广东肇庆客商中,是谁动议造了这石头的大房子,好让乡情有个避风遮雨的地方?他们在里面高谈阔论,那些声音又被什么吸尽?那是什么年代的事了,那时人的心是否比现代人的心更质朴、自然、柔软呢?看它旁边那株悬铃木,粗壮得来,怕是三百年岁数都不止了呢。 (阅读全文)

江岸边

江在哪里,镇江的江?忙不迭地要去寻找。我的城市有黄浦江,我去过的一些城市也有水,如宁波有甬江,吉林有松花江,天津有海河,北京有护城河,我因此认定一条江河会使一座城市温润。走在陌生的江边,总会想起浦江外滩。不是比较,没有可比性,每一地都不同,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对本地水土的感情倒有可能相似,那里承载着他们的记忆,外人将不会知其深浅。在镇江我就是一个外人。但我居然就在镇江的江岸边看到了最美的天色。(阅读全文)

周佩红 去那温暖的地方 读书记

河的第三条岸,或者黑暗

你能够想象这样的事吗,或你能想象自己遭遇到这样的事吗:你的父亲,有点沉默寡言,像其他普通家庭的父亲一样不过问家里的大小事,也看不出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而正是这么一个看似平凡本分的人,突然有一天订购了一条结实的仅够一人使用的小船,然后,一句告别或解释的话也没有,平静地来到离家不到一英里的一条河里,划着船,从此只在河上漂来漂去,再也没有踏上岸。 有必要搞清楚之前这个家的状况。这个家由母亲掌管,“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我”。故事是以“我”,一个儿子的口吻叙述。事情发生在他的家里。他似乎还是个孩子。父亲一开始订购小船就让母亲牢骚满腹,唠叨个不停,她以为丈夫是突然想去做渔夫或者猎人了。父亲离家时只说了再见,没带食物和别的东西。母亲出乎意料地没有大吵大闹,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阅读全文)

素昧平生的友人

曾经,有个写小说的朋友向我推荐蒲宁。你一定要看蒲宁,你一定会喜欢。我那时读书不多,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判断,朋友盛赞的《米佳的爱情》没让我读出特别的感觉。倒是蒲宁的另一个短篇,题目忘了,写旅途中一个上年纪的俄罗斯女人向作者讲述早年一段爱情经历,最后她说(大意),一个人的人生就浓缩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其它都不重要,不值一提。我记住了,受到触动。蒲宁也是这么被触动并记住的吧,所以他写下来。我因此记住了蒲宁。 蒲宁的散文据说极艺术感染力,不过他对景物的渲染我觉得有点过头。俄罗斯作家对大自然的描写通常都表现得无度,忘乎所以,屠格涅夫如此,高尔基如此,蒲宁也不例外。但蒲宁的名篇《山口》还是让我在一片茫无边际的几乎不可信的深夜大风雪中看到人,一个咬紧牙关向山口走去的人,或就是作者自己——绝望使他坚强,对某个人的谴责令他快活起来,满腔怨恨化作一种坚毅的顺从,那就是,有什么来就承受什么,哪怕永无出路也感到甜蜜。 (阅读全文)

书的梦

《灵魂的出口》。关于书的书。德国人布赫兹为此画了四十多幅画,吸引四十多位不同国籍的作家为之配文。我喜欢那些画,淡淡漫开的嫩绿、浅灰、粉蓝、微红,简净宁和,隐藏着庄严、可笑、恐怖的故事。简直就是故事的出口。那么多的书,承载人,引导人,覆盖人,在空中,在幼时听童话故事的床上,在花园里阳光下藤椅中一个女人手中,在雨天或干旱的旅途上,在深夜,当它顶出一弯明月,或者伸出暧昧的舌头。布赫兹的梦。书的梦。 我曾为之写下亦步亦趋的随感。随感发表了,我没有保留发表的刊物。随感的备份随一次电脑中毒而永远消失。很好,我可以再读这本书,如同第一次读它。现在我读出了一些别的,曾被我略去不谈的,因为面对它们我没有思想只有感觉。有关女人。而布赫兹是个男人,这些画在这本书中并不多。 (阅读全文)

周佩红 去那温暖的地方 上海私人地图

闻尽人间烟火味

上海的气味要走近了闻,最好是到弄堂里,厨房间,以及亲近的人身边去闻。那是离人生最近的地方,气味无可伪饰。 而上海太大,充其量我只能闻到千万分之一。 我首先想到的是油煎带鱼的香气。那不是什么高尚的气味,但也绝不低俗,就像生活本身。也许因为我好吃——我曾生活在一个吃不饱的年代。总是在黄昏,天将黑未黑时,混合着菜油和鱼腥气的油煎带鱼的咸香就在弄堂里飘起了。对于我它是一种信号,预告着晚餐时间的到来,召唤着人们回家。是哪家主妇在做这寻常的美味呢?它淡淡的焦香,让人想象油温在怎样被文火控制着,做菜人又是怎样仔细地观察着一段一段带鱼的颜色,不断地用锅铲将它们分别翻动而不弄碎。 (阅读全文)

我的别墅往事

我曾在南京西路的金城别墅里生活多年。其实,那只是一条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式里弄,却不知为何有了这么个别墅的美称。现在它旧而破败,可能不久将拆迁。在静安区,这样的弄堂别墅还有多处,威海别墅,荣康别墅,静安别墅,等等。
金城别墅,看上去是太普通了,尤其它的弄堂口——而且现在怎么也找不着任何“别墅”的字样了。因此,说它是伪别墅也可以。弄堂口的铁门多年中装了拆、拆了装,曾有一扇,黑沉沉的铸铁,舒卷的花卉水草纹,被拆去炼钢,贡献给了“大跃进”。现在这扇简陋至极,两排空疏的铁栅栏而已。主弄堂倒像是一个狭长形广场,让往日的幻影一幕幕上演。走进这里,我仿佛仍能看见女孩子们在踢着一串串空螺壳“造房子”(像电影《英国病人》中护士汉娜深夜玩的游戏一样),男孩子们在跳绳,骑自行车窜来窜去,老太太则神态安详地坐在支弄堂里晒太阳。(阅读全文)

父城

我看见爸爸在路上走,在南市,灰蓝蓝的天空下。他提着他的黑色公文包,或者还有一个饭盒。东西不重,他的肩膀却往下塌。他皱着眉头。。 我跟着他,这个六口之家的户主。他的老母亲,妻子,三个孩子,全在他的肩膀上。一张写着“一般政历问题”的组织结论,锁在他的抽屉里,不,他心的深处。他走得很急,生怕上班迟到。他挤电车,和陌生人争执,他有湖南人的暴脾气。但一到单位他就闷声不响埋头工作,像一台快速运转的机器。他做着一个银行信贷科科员在那时该做的全部工作。中午到了,他打开蒸热的饭盒,把头埋在饭香和菜的鲜辣中大口吃饭。他的咀嚼非常有力,那口整齐雪亮的牙齿,丝毫不逊于今天电视里频频出现的广告牙。他母亲(我祖母)做的腊肉、扣肉、酸豇豆、剁辣椒、茄子干他爱吃极了,享用它们时他的心“哗”地一下张开了。我全都看见了,爸爸。开会了开会了,报告会学习会讨论会,他拔出钢笔,漂亮的钢笔字唰唰唰蹭着笔记本,他是要把听到的话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啊,他多么想做一个与新社会一起前进的人。他开始发言,湖南乡音夹普通话,微微发抖,生怕说错一个字。下班了,他理好文件,锁上抽屉,临出门还要想一想:还有什么事漏了没做,或处理不当?  (阅读全文)

周佩红 去那温暖的地方 欧洲迷城

巴黎的浮光魅影

我,既没有像茨威格那样幸运地在巴黎生活过一年,也没有像马尔克斯那样至少在巴黎的一张咖啡桌旁和别人聊过天,更不可能像海涅那样长年逗留,也不是像布里格那样为谋生而来,也没有机会与巴黎的穷人接触交谈。对巴黎的现实面貌及精神内核,我基本没有发言权。 我只在巴黎停留了四五天。我感觉戴高乐机场很美——它和浦东机场出自同一人之手——但像虹桥机场一样拥挤繁忙。我下榻的十四区的几条马路,和上海的吴兴路、高安路像极了,尤其晚上那幽昧的灯光,同样的悬铃木带着同样的暗影立在同样窄的有点破损的上街沿上。老佛爷一带繁华热闹,却不像汉堡的淑女大街那么整洁有序,什么人都在那儿挤啊挤。很多弯曲的小马路,汽车在那儿老是堵,前面有车停下来卸货或装货(慢吞吞的,像喝咖啡那么悠闲),后面所有车就都等着,没人抱怨,没人揿喇叭,只是等着。很多骑摩托的男人,脸罩头盔如神秘蒙面人,身形看上去挺拔帅气,身手敏捷车速惊人。在一个傍晚车又堵了,前面发生了摩托车车祸——是车手急着去约会吗? (阅读全文)

在蒙马特遇见天使艾美丽

我不想再在巴黎遇见什么历史名人了。巴黎应该是普通人的巴黎。走在蒙马特高地带有坡度的旧石块路上,我只想找到一张新鲜的活生生的面孔。 我找的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她有着邻家女孩那种不怎么标致的甚至怪异的美。她的童花式黑发下的大眼睛仿佛在同时朝左右两个方向张望——她觉得自己能看见天使。在一个惨烈的童年(母亲被楼顶跳下的自杀者压死)和一大段乏味沉闷的日子(只有自闭症老父相伴)之后,她开始为做一个帮助他人的天使而行动。她的行动方式比她的美好愿望更有意思,它们曲曲折折弯弯绕绕地接近目的,充分表现出巴黎式的浪漫。但愿我此刻能再看一遍影片《天使艾美丽》,这样我就能举出无数的细节来证实这种浪漫。但我现在只记得影片尾声艾美丽和男友约见时的片断情景,那正是发生在蒙马特。 他们用一部公用电话确定了彼此的方位:她在圣心教堂山岗的脚下,他在山岗的一道墙后面。他们都爱用不平常的方式去接近对方。她通过一架望远镜捕捉到他。但当他奔下来,她却闪避在一旁。那也是对于突然降临的巨大幸福的本能闪避,她希望幸福能显得真实。 (阅读全文)

塞纳河与桥

关于桥。 我在亚历山大三世桥上等过人。可惜等的不是维维。那时她在里昂,尚未转读巴黎第一大学。打不通她的电话。 维维也会遗憾的。她告诉过我,巴黎有十四座桥,每座桥都有故事。她曾把老歌《米波拉桥》的歌词译成中文,“米波拉桥下,塞纳河在流淌……日复一日,我心不移……”她觉得我们有一天会在塞纳河的桥上碰头,而不是在巨鹿路675号的咖啡座或外滩黄浦江边。 她做着法国梦,与财富无关,与浪漫有关。“巴黎的天空下,有支歌在飞翔,嗯,嗯,嗯……“她心里整天这么嗯、嗯、嗯的。然后她梦想写一部中法文化交流的大著,博士论文也定在这个方向。然后她喜欢上向法国学生传授中国语言文化的工作。她想做一座桥了,横跨在塞纳河黄浦江之间。我可爱的侄女维维。(阅读全文) 

周佩红 去那温暖的地方 虚拟女人史

一个春天的早晨

蒙娜丽莎。这是她的真名吗?这名字无疑很美。这名字增添了她的真实性,她的亲切——不像“乔贡特夫人”那样的正式和有依附性,而更像一个少女的昵称,是她全部的自己,使她随时可以从一片薄薄的画布上站起来。 现在她坐着,身后有一片隐约的绿色,可能是虚设的背景。而春天的气息就从这绿色中向她包围了。和那个时代的肖像画常有的深浓幽暗的背景相比,这是很大的不同。 她穿着家常的衣服,没有什么饰物,看上去很轻松。长长的中世纪过后,也许她真的可以这样,袒露她的脖颈和肩,让头发自然地垂下,什么也不用遮盖了。那挂在一边的薄纱披肩是她的习惯和喜好。 (阅读全文)

被爱锁住

她陷入深重的疑虑和痛苦中,就像陷入坚硬的岩石中不能自拔,——这是我在罗丹的《思》里看到的。人们说,这个雕塑在大理石中的女人,是以罗丹的学生兼情人迦蜜儿为模特。 已经有一部法国电影《罗丹的情人》,伊莎贝拉主演的,详述了迦蜜儿的一生:超凡的美丽和才华,和罗丹相爱,为他奉献,被他嫉妒,与他争执、分离,因他伤怀、愤怒、发疯,在疯人院里死去。 再看这件《思》,我有更大的震动。在她还是一个年轻有为的艺术家,为她崇拜和热爱的人做着模特儿时,她心里就已种下忧伤的种子。她美丽的鼻梁和眉骨投在眼窝里的,就是那忧郁的阴影。  (阅读全文)

诗琴女

诗琴女。我在米兰. 昆德拉的小说《不朽》中看到这名称。小说里,有个名叫鲁本斯的男人,用它来称呼他所着迷的、却不知其名的一个女人。 “因为你像诗琴一样温柔,”他说。 他认为她像天使乐团中的诗琴演奏女。“你挺胸朝天,…而你的头部,因为意识到一切都是虚无,低垂望着尘土。”他把她看成他的“爱情的疆域之外的爱人”,一个他所神往的梦。 他不常见到她,一年中只与她相会一两次。就是在肌肤相亲之时,他仍然不知道藏在这肉体之中的灵魂经历过什么,或正在经历什么。她的确把自己藏得很深。而他对她的生活、婚姻、烦恼也根本不想了解。 这并不需要让别人了解,她是这么想的吧。她经常沉默,不急于表白自己,也不与人多争执。心里的东西只在她一人独处时发生,即使多么的激烈,连着痛苦和寂寞,也还是被她珍视着。 (阅读全文)

周佩红 去那温暖的地方 陌生人过去现在时

跟随勇敢的心(修改稿)

是谁把这部碟片带到我的身边?这将是一次奇遇,是期待以外的,或许也是必然。我把它放进播放机,我们一起看它,我,我的家人,几个朋友。茶几上有咖啡,零食,杂志,还有一大堆可有可无的话题,不耐烦的时候可用于冲淡电影的沉闷。 我说过这是奇遇。身边的人说着什么话我全然没有听清,他们是多么不专心啊!而我的目光不动不动。我流了眼泪。他们惊异地望着我。是啊,电影,他们说,电影都是假的,怎么可以当真?但是我没法不让泪水涌流。 在一个寂静的下午我重看它。《惊世未了缘》。俗透了的名字,但它的英文名是《BRAVEHEART》,勇敢的心,我可以不受干扰地体会它。 关上所有的房门,拉上窗帘。幽暗似乎可让我更从容地投入其中。我再次为它流了泪。 (阅读全文)

名门闺秀

我回上海探亲,很多人跑来看我,亲戚,熟人,邻居,同学。他们对我这样一个去了外地乡下的人怀有极大的好奇,纷纷评说我的身材、体型、面貌上的变化。胖了,瘦了,黑了,长高了,好看了,难看了。他们追问农村生活的细节,却又仿佛带了点与己无关的神情,那同情或惊奇的感叹听上去含着庆幸,因为他们在上海。 我小哥哥的一个小学同学也来看我。他曾和我们一起跳绳玩。他是一个小伙子了,我暂且叫他K 。K 被分进工厂,做了一名工人,这样的人大家叫他“青工”——或许是“青年工人”的意思。七十年代的上海人常流行一些奇怪的用语,其中不少是简缩语,比如,乘坐电车买票,一张票四分钱,买票人对售票员说:“一张四,”售票员就接过钱,撕了一张四分的电车票给他,语言简洁到极点。 (阅读全文)

革命女教师

姨妈是我们家族里唯一成功的叛逃者,一个痛恨婆婆妈妈瓶瓶罐罐琐琐碎碎的女人。这性格也许先天含有革命因素,所以,在解放前,她还念着高中时,就和几个同学一起离家出走,投奔解放区去了。顺理成章地,她成了一个革命干部,难得回这个老家一次。要来的话,她也总是带着惊奇的、不放心的神情看我们(我和小表姐)。在她眼里我们大概是两个既没知识也没理想的“知识青年”,所以该见见更多的世面,接受更多的革命教育。看着我和小表姐趴在车窗上对窗外景色说个不停的样子,她摇头自语道:“都二十几的人了!……二十几岁,我在做什么?” 她陷入了回忆,我们却欢天喜地。火车飞奔,目的地既不是上海,也不是我们插队的地方,而是北京!我们真是一身轻松。 (阅读全文)

周佩红 去那温暖的地方 兴之所至

大长今及韩国女子的心劲

我认识的韩国女子全都散落在各种韩剧中(大多当代),我把她们分成两类,一类安静、坚忍、美,另一类阴毒、自私、狠。其他则显得聒噪,作为传递信息的必要角色而存在。两类女子虽在道德、心性上截然相反,却有一共同点,即她们都善于默守秘密,憋着一股心劲,这力量把她们推向善或恶的顶点。起初我以为这是韩国编剧们为设置悬念而如此处理,后见得多了,便想这可能是韩国女子的一种共性。看《大长今》中郑尚宫娘娘训导众小宫女那一节,算是找到了“根据”,因她所说的戒律中,重要一条就是要“善于沉默,保守秘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这是非常奇怪的戒律。它本身并无善恶之分。但它与那种低眉敛首、贞静贤淑的形象十分相称。或许它还有制止内心波澜、不参与是非的含义在内。这就是那种培植了受到委屈也不声不响来顾全大局的美德的土壤吗?或者是一个心灵的密瓮,可以养育复杂的情愫,最终却使之变成单纯而有力的火? (阅读全文)

所谓硬汉

在《千里走单骑》之前,尽管时间已远,高仓健的银幕形象我仍记得一二。在《追捕》里,他穿一件领子竖起的风衣,眼睛在压低的帽檐下冷冷看人,基本不笑,惜言如金,有钢铁般的意志,非把警探的职责履行到底不可。为抓犯人他遭了多少罪我记不清了,反倒是富家千金真由美骑马带他出奔的镜头轰轰烈烈如在眼前,可见我当时还是注意女人多一点,一部没有女人的电影在我看来是乏味的,不管男人在其中有多酷多重要。之后看过《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高仓健在片中脱下象征正义的职业外衣,成了有案在身的普通人或刑满释放人员,却还是一如既往地忍辱负重,以坚毅外表包裹深情。不过,我也还是更记得片中倍赏千惠子扮演的女主角,在那样地含辛茹苦,那样地等待,怀着不灭的希望。有怎样的女人就有怎样的男人。在银幕上他们其实是共同的:一样沉默地面对命运,一样承担命运给与的苦难、不公、温暖、欢欣。他们多半表现得压抑,出于民族性,也出于导演的审美需要:不多说话,不轻易笑,有事都放在心里,然后突如其来地爆发一下。于是,这样的女人便被认为是温婉坚忍,这样的男人便成为硬汉。 (阅读全文)

关于《母亲这样的女人》

说实话,我没想到《母亲这样的女人》会被选作高二语文教材,它的入选让我吃惊。它在我的作品中并非最沉重的一篇,但也足够沉重,因为那是我在一个悲痛尚未过去的日子里写的,为自己而写,为母亲而写,也为像母亲这样有着类似处境和命运的普通女人而写。我不知道这份沉重拿到现时代阳光的、灿烂的、轻松愉快的学生们面前,会受到怎样一种看待。我听说,有一个女学生在听讲这堂课的时候,手和脚不由自主地向内收缩,久久不能放开。 我母亲就是属于上一个沉重年代的女人,和许多普通的中国人一样,经历过1949年前的战乱、逃难、失业、贫穷,以及之后的各种大小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中我父亲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遭到造反派的抄家和隔离审查批斗,不堪迫害侮辱而跳楼身亡(这样的事情在文革中绝非少数)。母亲在政治高压和精神折磨的双重压力下,为我们三个孩子和她年迈的婆婆而活下来,这就是文中我可能写得并不详细的“母亲为我们而活着”的大致原由(因为也有夫妇一同赴死的,如翻译家傅雷先生和他的夫人)。 (阅读全文)

20070217

独角兽资讯 7 智效民博客

智效民文存 说古论今

容忍与自由

十多年前,房龙的《宽容》在读书界引起轰动,仅1987年的第4次印刷就印了整整10万册,这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尽管如此,那洋洋数10万册的发行量,好象并没有让宽容这样一个高度文明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以至发生了那种令人发指的事情…… 如今,张中行先生在长篇回忆录《流年碎影》中,以“自由与容忍”为题,来介绍北京大学的“红楼精神”,也是颇具匠心的。但我拜读该书之后,却感到作者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有点语焉不详。比如在这一节中,他虽然为胡适用墨不少,却没有提到胡适的那个著名的论断:“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这显然是一个不小的缺憾。 (阅读全文)

清末官场奢与俭

比如新近出版的《国史备乘》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袁世凯侍姬甚众,每幸一姬辄赏赐金珠多品,吃余烟卷抛弃在地,仆人拾之,转鬻洋行改造,获利不下数千。”这使人想起张乐平笔下那个在街上拾烟头的三毛。该书还说,曾经担任过湖广总督和两江总督的端方,所藏古玩、字画、碑帖不可胜数,每次离任,数十辆车都“运之不尽”。庆亲王奕匡更是贪鄙无耻。作为皇室成员、朝廷重臣,他知道西太后晚年无所事事,爱玩麻将,便让两个女儿每天“挟金数千”,以陪伴打牌为名,向老佛爷行贿,就连太监、宫女也各有赏犒。这样一来,“每月非数万金不足供挥霍”。有人弹劾奕匡,慈禧却说,我也知道他贪财,但是除掉此人,不就断了宫中的一条财路?光绪、慈禧死后,各级官员也好象丧家之犬,更是“专以奔走宴饮为日行常课”,其肴馔之丰,挥霍之烈,越发令人吃惊。 (阅读全文)

智效民文存 胡适及其友人

张奚若:个人是最终的判断者

关于张奚若,有两件轶事显然是会传之久远的。一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以文化团体代表的身份,被遴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据说大约独裁。蒋听不下去,就插话说:“欢迎提意见,但不要太刻薄!”他一怒之是在1941年的一次会议上,他尖锐地批评了国民党的腐败和蒋介石的下便拂袖而去。下次再开会,他接到会议通知和往返路费后,当即回一电报:“无政可议路费退回”,从此再没有出席国民参政会。(《张奚若文集》第15页,下引该书只标页码)另一件是在1957年5月,要求党外人士帮助整风,毛泽东向他征询意见,他用“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往,迷信将来”概括了自己的看法;同年7月,反右运动已经全面展开,他仍然坚持这一意见。在一次座谈会上,他不仅对上述十六个字逐句进行解释,还语重心长地告诫说:只要“虚心一点,事情还是能办好的。”(24页)此外,早在1956年,他就针对当时的个人崇拜,毫不客气地批评道:“喊万岁,这是人类文明的堕落”(498页)。幸亏他被最高领导层视为特殊人物,才没有被打成右派。 (阅读全文)

决策筹边仗此人——也谈《玉门出塞》

罗家伦是1943年初担任新疆监察使和西北建设考察团团长的。该考察团于当年6月由重庆起程,然后出剑门,越秦岭,过霸桥,登华山,再向西经邠县进入甘肃,抵达平凉。一路上风景还不错,因此诗人才有“杏子初红梨枣翠,一川杨柳写邠风”和“两行杨柳拂车窗,王道平平入翠苍”的咏叹。不料一过六盘山,眼前便出现凄凉的景象,为此罗家伦感慨道:“我欲高歌陇上行职,陇头流水咽无声。满山黍麦炊烟少,何处远人来此耕?”随后,他看到“沿途左公柳被冯玉祥驻兵西北时砍伐殆尽”,因此又有“左公柳已不成行”(六三至***页)的嗟叹。
罗家伦还发现,冯玉祥为了“破除迷信”,命令士兵将汉唐碑碣上的文字磨光,古代雕像的头部砍掉,然后刻上自己撰写的标语口号。于是他悲愤地写道:“西北古迹文物所遭之浩劫,莫此为甚。”(六三页)可见在罗家伦经过的部分路段,左公柳已经惨遭厄运;而大规模毁灭性破坏,则是后来的事。除此之外,罗氏路经兰州和西宁时,那里曾是红叶缤纷,绿荫森森。在这方面,有他的两首七绝为证: (阅读全文)

智效民文存 教育问题

旧英语课本的启示

这是民国六年(1917)由教育部审定、中华书局出版的《新式小学英文教科书》第一册。从版权页可以看出,到民国十二年(1923),它已经发行23版,可见影响很大。在我看来,该书有两大特点:一是除了书前的“编辑大意”和书后的“单词表”以外,书中没有一个汉字;二是全书共40篇课文,课文中的生词不是集中在每课书的前面,而是放在课文句子的后面,至于字母,则是作为附录排在书后。也就是说,这套教材不是从字母和单词学起,而是直接从课文开始的。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日前我从《任以都先生访问纪录》(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中看到一则材料,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任先生是五四时期著名学者任鸿隽和陈衡哲的大女儿,美国宾州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她1921年出生,1927年进入北京培华女校。她说,这所教会学校从一年级就要学英语,“但却不是从A、B、C、D等字母开始,……这种教法,让学生马上进入状况,进度很快”(第16页)。 (阅读全文)

驳教育资源短缺论

所谓教育资源短缺,首先是个钱的问题。多少年来,有些人一提到教育就哭穷,但是却热衷于搞各种各样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工程背后有高额回扣,加大教育投入却无利可图。除此之外,这些年贪污外逃的资金数额巨大,很难统计,如果把这些钱用在教育上,怎么会有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呢?
与此同时,公款吃喝也浪费惊人。最近读吴洪森随笔散文集《崩溃的脸皮》,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国教育投入在国民预算中的比重,“从1979曾经达到的最高比例10.4%下降到了现在2.2%,在全球排名是倒数20名之内,和最落后的非洲国家为伍;另一方面,我国公款吃喝的费用据不完全统计却是教育经费的三四倍。”这些数据虽然没有注明出处,但是与大家的感觉基本一致。一边是肆无忌惮的贪污、腐败、浪费,一边是捉襟见肘的教育事业,这才是问题的真相。 (阅读全文)

智效民文存 学界沉沦

透视学界官本位

学界屈从于官场的另一表现,是许多官员在课题研究或各种学术活动中还可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先说课题研究。学术研究本来是一种私人性很强的创造性劳动,只有经过学者的多年积累和学界的薪火相传,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前进。现在的情况是,学术界在经历文革浩劫和经济大潮的冲击之后,本来应该是休养生息、恢复元气了,但是却又面临着新的浮夸,新的跃进。许多单位和地区,真正有学问或潜心做学问的人也越来越少,但是提出的课题却越来越大。那些贪大求全、急功近利的官员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或者捞取向上爬的资本,也起着呼风唤雨、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一面批条子,拨经费,一面当主编、当顾问。至于这些课题的价值如何,可行性怎样,却不闻不问。所以我担心,在他们“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后,也许会因为灾梨祸枣而留下骂名。(阅读全文)

做人的差距

费孝通在潘光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说:“昨天晚上我还在想,要讲潘先生,关键问题在哪里?我觉得,关键是要看到两代人的差距。在我和潘先生之间,中国知识分子两代人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得很清楚。差在哪儿呢?我想说,最关键的差距是在怎么做人。”说这话的时候,费已经是90岁的耄耋老人了。单独看这几句话,会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有结合具体事例,才能看出老人的深意。 第一个事例来自梁实秋的笔下。梁先生晚年在一篇文章中写了他在清华读书时的四个同学:吴景超、顾毓琇、潘光旦、张心一。文章说,吴在学校时循规蹈矩、刻苦用功,后来在南京政府经济部任职,“所用邮票分置两纸盒,一供公事,一供私函,决不混淆。可见其为人之一斑。” 张心一在抗日战争时担任银行总稽核,他“外出查账,一向不受招待,某地分行为他设盛筵,他闻声逃匿,到小吃摊上果腹而归。”该文对潘虽然没有类似介绍,但是我相信潘先生也是个公私分明、一介不取的人。否则,梁对潘就不会有如此评价:“其为人也,外圆内方,人皆乐与之游”,因此他是“我所敬爱的人物”。 (阅读全文)

智效民文存 读书与读人

重新认识“文革”的两本书——读《聂元梓回忆录》和徐景贤《十年一梦》

文革中,聂元梓是“中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牵头者,北京红卫兵运动的五大领袖之一。因为受毛泽东赏识,她不仅担任北京大学文化革命委员会主任,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还是中共“九大”的中央后补委员。徐景贤在“文革”前是上海市委写作班的党支部书记,与张春桥、姚文元关系密切。1967年“一月革命”夺权后,他在上海是仅次于张、姚的第三号人物,因此有“徐老三”之称。如今,这两个人打破沉默,将自己在文革中的经历和盘托出,是一种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 从《聂元梓回忆录》中可以看到,她出身于河南一个中医世家。她因为受哥哥姐姐的影响,于抗日战争前夕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她不到30岁就享受行政12级待遇,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高干。 (阅读全文)

丰子恺与梅兰芳

丰子恺先生多才多艺,在美术、文学、音乐、建筑等领域均有建树,但是他早年却不看京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受五四反传统思想影响,认为京剧中封建主义毒素太多的缘故。1933年,他在家乡盖起缘缘堂之后,买了一台留声机和一大堆西洋音乐唱片,顺便还买了几张梅兰芳的唱片作为点缀。没想到这几张唱片居然让他成了一个水平很高的戏迷。
他认为,与西洋音乐相比,京剧至少有三个特点。第一是没有和声,因此它的美来自于旋律。这种旋律可以表现丰富的人物个性和复杂的戏剧冲突,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第二是注重夸张,比如“善良正直的人,脸色光明威严,不妨夸张为红;奸邪暴戾的人,脸色冷酷阴惨,不妨夸张为白;好勇斗狠的人,其脸孔峥嵘突厄,不妨夸张为花”。 (阅读全文)

智效民文存 往事知多少

“三·一八”究竟死了多少人

近年来,《北京档案史料》经常刊登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比如《三一八烈士公墓建立史料》(一九九九年第一期)、《中南海公园史料》(二000年第一、二期)等等。对于前者,我当时并未留意;后来看到闻玄、倪墨炎二位先生的文章(参见今年四月二十二日和七月八日《文汇读书周报》),谈到“三•一八”惨案的死亡人数,才把它翻了出来。 我注意到,在这组史料中有一份调查表,题为《三一八惨案殉难烈士名单》,分姓名、年岁、籍贯、职业、死亡情形和备考等项目。名单以年龄为序,最大的五十六岁,最小的年仅十三,但绝大多数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表***有四十一人,前三十七人的情况基本清楚,接下来是尚刘氏,年龄不详,河北三河人,佣工;再下来是王庆竹,年龄、籍贯、职业均空缺;最后两位无名男子,什么情况也没有。考其原因,主要是“家属住址无从查访”之故。 (阅读全文)

国民政府的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筹备工作是从1944年5月开始的。当时盟军在欧洲战场进入反攻阶段,中国抗日战争也胜利在望。为了给战后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资源,钱昌照邀请美国垦务局总工程师萨凡奇前来我国考察。萨氏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来华后他首先勘察了都江堰、大渡河、长寿龙溪河等地,随后在水利专家黄育贤陪同下,乘木船沿三峡考察,认为在黄陵矶可以筑坝。考察结束后,他提出《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详细论证了工程方案、工程造价、综合效益、中美技术合作等问题。 第二年5月,经国民政府批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技术研究委员会正式成立,钱昌照任主任委员,三峡工程的勘察设计进入实际运作阶段。为了协调并调度各方面力量,由资源委员会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三峡工程的前期工作做了分工:工程勘测由资委会所属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负责,工程设计由美国垦务局负责,坝址钻探由地质调查所负责,水文调查由扬子江水利委员会负责,社会和经济调查由资源委员会负责。  (阅读全文)

20070216

独角兽资讯 6 叶梦文存

叶梦文存 乡土的背景

七坛甘草梅——周扬与吴淑媛(一)

我曾与吴家故宅吴公馆比邻而居10年,那时,我既不知道吴公馆的主人是谁,也不知道这座画栋雕梁的豪宅里有过一位美丽的少女。73年以前,在鞭炮与鼓乐声中,16岁的新娘吴淑媛就在这座公馆的门口被人扶上八人抬的大红轿。据说,当年的婚礼轰动了益阳城的十五里长街,叫人羡慕的不仅是新娘的美貌和富有,更叫人羡慕的是新郎也是翩翩美少年,这一对新人如此般配,真像老天爷定做的一对。
  新郎周起应(字杰生,号运宜,后名周扬)家是益阳名门望族。系三国周瑜之后裔。算起来周起应是周瑜的59代孙,周氏族谱明明白白这样写着。后来我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但凡看到周瑜与小乔的画面,不由想起周起应与吴淑媛这一对。我惊叹历史的重复,惊叹基因经历千年的传递还能如此准确无误地表达。不能否认,被人誉为美男子的周扬身上就有周公瑾与小乔的血脉。
  而73年前周起应与吴淑媛在益阳城里的颇为轰动的婚礼,也这一对美貌的少年夫妻成为当时人们羡慕的佳偶。
  谁能想到,当年被人羡慕嫉妒的美满的婚姻会发生变故。当年那个美貌富有的新娘会在20年之后于抑郁贫病中死去。吴淑媛之死,所有认识她的人无不为她美丽善良的生命骤然结束而扼腕叹息。 (阅读全文)

“周立波是一个好人”

那是1967年的一天,天气不太好,下过一阵子细雨又停了,是一个阴不阴阳不阳的天。那一天,益阳市体育场开批斗周立波的万人大会,我没去。我那时正值一个爱看热闹的年龄,但凡批斗会宣判会看斗人看毙人,都会打起浮脚往前赶。喜欢钻入人空子看热闹。因为是批斗周立波,我却不愿看。不多久,我听到街上人声嘈杂:“来了,来了,看周立波啊――”原来是游斗周立波的汽车来了,我站在家门口的高门槛上,一部卡车从我面前缓缓而过,迎面就看见了周立波,周立波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的什么我来不及看。旁边有两个戴红袖章的男人押着,我来不及看清那两个男人的脸,只约略记得他们的眼神是横的,昂着头,很严肃,带有一种“文革”期间常见的凶气和霸气。周立波比那两个男人矮了一截,好像是跪着的。我在相距两米的地方平视周立波的头部,周立波脸色苍白,眼睛向下,不看人,一副无奈的样子。我不等汽车完全开过去,赶紧扭身回屋。当年周立波这幅游斗图给我很深的刺激。我当时想:人被凌辱至此,早晓得不如当一个绿林好汉痛快,当什么作家呢!我那个年纪,看人看事不是从历史的眼光,误以天下这样已成定局,世界永远会是这样荒谬。?那天的批斗周立波大会是市里的造反派组织的,开完之后,用卡车游斗至益阳城内学门口的县剧院,县剧院是原来的学宫的旧址。在一个圣贤之地搞这样的活动,是对斯文的辱没。 (阅读全文)

叶梦文存 行走湖湘

皇城气象说武冈

我初到武冈的那天晚上,朋友邀我夜游武冈城。于灯火阑珊中穿过金碧辉煌的皇城门,古老的街道两边,灯火下摆着许多吃食的小摊。抬头一看,一眼瞥见孔庙古老的飞檐,在孔庙殿前有一株晋代的古银杏,系陶渊明祖父陶侃手植。有护城河穿街而过,再往前走便是穿越资水的梯云桥,桥头有桥头亭,红栏金瓦,全是古典式建筑。那天晚上我在街上似乎没有看见汽车,灯影绰绰下,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回到了明代的岷王的皇城,好像回到了更为古老的两千年以前的都梁侯国。穿街而过的护城河上有五座桥,系明代建筑。每座桥均以龙为名,有“五龙不出城”之说。我们沿着古护城河走到化龙桥,桥上是一古建筑观音阁,偌大的庙宇建在潺潺流水之上。朱红的寺门已关,喊了一阵,有一老尼开门,与她一说,得知我们是明日将上云山的客人,便引我们参观了古寺。自然和参观别的寺没有两样,依例捐了功德,参看佛像。转至后堂,见有厨房,特别干净雅致,灶前推窗一看,清风徐来,流水声声,真是神仙佛地。 武冈的皇城气氛不只是街道的格局,古建筑的皇城风格,以及那些古桥古殿和古井古阁,让我感受武冈皇城气象的更确切地说是在饮食上。晚餐桌上那只黄澄澄油亮鲜嫩的烤铜鹅是武冈的头一道名菜。果然名不虚传,足以与京城的烤鸭媲美。一南一北,一鹅一鸭,同样是皇城中的饮食。看来一个地方的饮食与历史文化密切相关。 (阅读全文)

道州的雪萝卜

道州菜中有一种我最喜欢的是雪萝卜。水灵灵红艳艳的,红皮之下是水汪汪的白心,那个脆,比雪梨强,味道实在要赛过北方的雪梨。它就在你嚼动的同时就开始抚慰你的口腔和常常上火的身体了。 雪萝卜以肉白如雪而得名。雪萝卜在道州已有三百多年的栽培历史了,主要产于营江乡的双桥、阳乐田、白地头和柑子园乡的把截等村。雪萝卜个大、质优、皮红、肉白、汁多、脆嫩、产量高。煮食松软味甜,醋食清甜可品,还有开胃止咳祛痰之功。在道州的日子里,每天餐桌上有一道雪萝卜泡菜,在我看来,这真是天下最好吃的萝卜呀!有了如此清润爽口的萝卜,还要那些梨之类的水果干什么咧?因为我钟情道州的萝卜,我把天下的梨子也抹杀了。 (阅读全文)

叶梦文存 叶梦“听”画

抚慰灵魂的精神山水——读石纲的画

  2001年初夏,我在长沙四维商城看“无感觉艺术展”,虽只是作匆匆浏览,但我还是在石纲的作品前留住了步子。我以前没有看过石纲的作品,我感觉石纲那一组山水画像一袭清凉的风,阻断了我心中的浮躁。我感觉:一种力量、一种扼制浮躁生长的力量就这样从石纲的画中沁漫出来。它是那样毫不经意地拽住了我的视线,给我一种灵魂的抚慰和镇定。
  石纲的画使我想起了东山魁夷。我是喜欢东山先生的。可东山先生过于素,是那种素净的寂静;而石纲则是厚重的寂静,使人想起马王堆汉墓。 石纲的画好像巳经在宇宙中存在了几千年了。
  那天的画展,先锋的“声色犬马”仿佛使我更加火毛火躁 心里的火气与夏日的气温同时在升腾。 (阅读全文)

梦境·行走·舞蹈

  最近,刘云送我一本题为《静穆之美》的年历画册,我打开一看,特别喜欢,就像走进了一个温暖的旧梦。有一种宁静袭上心头。
  我第一次看到刘云的作品,并不认识刘云。好象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吧,我好象是从哪种美术刊物上看到零星几幅刘云的油画作品。我当时印象极深,就记住了刘云这个名字。
  后来,我丈夫的同事田志斌出差到岳阳,得到了一本刘云送的画册,给我看了一下,我翻开那本不厚的画册,心里特别喜欢,尽管和刘云不熟,但我感觉刘云离我很近。
  我喜欢刘云的画。我觉得刘云的画里表现的主观感觉和我散文抵达的意境不谋而合。我喜欢月亮,喜欢梦境。我曾经自以为是写月的高手。天下无人可以匹敌。我写的有关月的散文就有十多篇,看了刘云的画以后,我才感觉到文字的局限,还真不如画面来得直接。我暂且把刘云的这个系列的作品称为“梦境”系列。 (阅读全文)

叶梦文存 百美图

玫瑰和“钻石”

在我的眼里,身居陋室的彭燕郊是一个最富有的人。
  作为一个艺术家来说,有了金钱和权利,都不能算富有。他们憧憬的是:在自己所追求的领域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也被世人认可的高度。
  昨天,我们全家到博物馆看展览,照例先去看看彭燕郊和夫人。没想到,被书柜包围的小小的客厅里全是热热闹闹的玫瑰。大红的大朵的玫瑰。清代的粉彩白菜坛插了一大束。珐琅蓝花瓷坛里插了一大束。所有的花瓶都被火红的玫瑰所占领。我带来的细如蔷薇的粉色的康乃馨已经没有瓶子可插了。
  我有点奇怪:怎么这么多的玫瑰?是不是学生表达的心意?可是,那也不至于要送玫瑰呀! (阅读全文)

风中的草

我第一次在见到姜坤,大概在8年前,我因为拜访郑小娟先生而见到姜坤,心里有点吃惊。他给我的感觉是很特别。
  姜坤这些年一直过着一种安定的生活,他的创作的状态和环境目前应该是最好的。这使我想到了兼贤妻良母为一身的郑小娟先生对他的呵护。 姜坤好象远离了这个喧嚣的世界和浮躁的人群。他也许没有很多中年男画家的那种要捞世界的欲望,那种欲望,总会使人处于一种被围困的痛苦之中。我能够从这些人的脸上看得出这种常人看不到内心的惶惑。其实,要摆脱围困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丢下欲望,选择沉静”。一个艺术家,很容易成为媒体时代追逐的目标,画家的身价也和媒体的关注有很大的关系。一个急于出名的艺术家对于媒体的介入是很在乎的。象姜坤这样的画家应该是每天疲于应酬,频频出现在各种公开场合和笔会,也常常在报纸和电视中露脸。然而,姜坤好象逃避了这种纷扰,选择呆在家里静静地画,持续地不间断地在纸上劳作。我仿佛记得姜坤还写过小说?(阅读全文)

叶梦文存 生活随笔

在小街上游荡的孩子——我的童年

我出生在湖港交错的城乡结合部。我学会走路就开始在那条叫做三里桥的小街上游荡。 我到7岁多才上学。没有大人管我,很像一头野地放养的小牲口。 上个世纪的50年代初,对于我来说是一段温馨的安逸的岁月。 那时的河流湖泊溪流没有污染。有两条山溪横穿过小街,小溪汇入兰溪河,在街中段石头拱桥下有一个水码头,溪水是清澈的常年不干涸,我常常看见有黑壳鲫鱼在水里,我常常想捉住那些游弋的鱼虾。这样的场景重复出现在我一生的梦境里 我家隔壁有一个和我一样大的女孩,也没有上学,她很能干,常常带我到到溪沟里捉鱼、扯水芹菜。这个世界对于我是新鲜的。 这一条街是我学习的课堂,我天天光临南货店的作坊,这条街上有3个南货铺子,都是前店后坊。我知道胡椒饼、蛋糕和“猫耳朵”是怎样做出来的。我家隔壁是豆腐店,我常常去看驴推磨,看怎样做豆腐。我到对门的五金修理店看修表,到裕香园饭馆看做包子。看发粑粑铺子的老板做发粑粑;到伞作坊看做伞,到斗笠铺子看这样织斗笠,到基督教堂看做礼拜。看更夫剐杀麻拐,最使我痴迷的是看纸扎铺子做灵屋。精巧的纸扎手艺让我痴迷。灵屋勾起我无边的想像的世界,让我猜想另外一个我不知道的恐怖的冥界。 (阅读全文)

我看“网上养男人

“养男人party "一家中文女性网站最近推出的一个新栏目。这家网站平日门庭冷落,自这个栏目推出,一下子出现系统爆棚,日注册逾数千人。网民中招者甚众,就像《智取生辰纲》中的挑夫,一个个被蒙汗药撂倒。我想:此刻网站的老板肯定躲在暗处拍手称快,连呼:“倒也!倒也!”
  网上养男人,看起来似乎很前卫,好像是对男权制度的一种反动;对女性意识的张扬。“男人可以包二奶,女人为什么不可以养男人呢?”网站的老板、这个游戏的始作俑者如是说。
  我怀疑这家网站的老板是不是学新闻的?他至少明白狗咬人不是新闻,而人咬狗就是新闻。“养男人party ”是新闻中的“人咬狗”。这是这档游戏点击率高的原因所在。
“养男人party ”是怎么样养的呢?好奇的人们禁不住要登门一看究竟。在这“一看究竟”之间,网站老板的目的便达到了。 (阅读全文)

叶梦文存 遥看网友系列

遥看网友系列——周实

80年代中叶我在某大报文学副刊做编辑,八个人一个大办公室,由4张桌子组成2个单元。我的对面就是周实。低头看稿子,抬头见周实。 周实永远戴着近视眼镜,玻璃片后面,是闪烁着一种什么,我能够感觉到,却说不出。 周实不是那种坚毅地把锋芒写在脸上的人,他的眼睛我读熟了,我能够感觉,却一直没有用语言准确地诠释。 前几个月,我顺道到周实办公室聊天,正好带着照相机,于是就给他拍了一组特写,我让他以一种最放松的姿态在我的镜头下,可惜,他始终没有出现一种最佳的放松的状态,我在他的眼睛里已经感觉到——还是当年的那个眼神。他还是我当年抬头看周实的那个周实。时间可以改变人,改变人的脸和心境。时间已经过去了20年,然而,周实的那个眼神情竟然如旧。 (阅读全文)

遥看网友系列——黄连吃哑巴

黄连是不是学新闻的?通常新闻系的老师告诉学生:什么是新闻?狗咬人不是,人咬狗才是新闻。 那么,哑巴吃黄连不是新闻,黄连吃哑巴才是新闻。 我初上真名网的时候见到这个名字就记住了。 纳闷:真是个哑巴?黄连是以哑巴的姿态出现论坛,不发言,只发图,以图说话。 黄连的图,很搞笑!因为这个,就记住了黄连这个很新闻的名字。 (阅读全文)

叶梦文存 散文诗

无常的脚步

咔嚓——咔嚓,那是无常的脚步。 平生最害怕的是钟的声音。 那一秒一秒都是时光的利剑,分分秒秒都在切割着我们有限的生命。 每每听到这种声音,我总感觉心慌。 有人在背后追赶着我,那是无常哦!那是牛头马面哦!
咔嚓——咔嚓,分明是厚厚的粉底靴踩在阎罗殿青砖地上的声音。(阅读全文)

临终的蝴蝶

清晨,我在麓山道上发现一只受伤的蝴蝶。 它跌落在山道上,被早行的人踩了一脚。它的身体变形了,它在痉挛中抽动着身体。它的生命就要结束了。 人不会注意到一只蝴蝶之死。 临终的蝴蝶在说什么呢?有谁能翻译这语言呢?也许,它的语言只是一种气味、一种淡淡的芳香。 (阅读全文)

20070215

独角兽资讯 5

会 思 想 的 苇 草

马克思·韦伯:以政治为业

以政治为业有两种方式。一是“为”政治而生存,一是“靠”政治生存。这种对照并不意味着它们是相互排斥的。人们通常是两者兼而为之,至少他有这样想法,在实践中他也肯定会两者兼而为这。“为”政治而生存的人,从内心里将政治作为他的生命。他或者是因拥有他所行使的权力而得到享受,或者是因为他意识到服务于一项“事业”而使生命具有意义,从而滋生出一种内心的平衡和自我感觉。从这种内心的意义上,所有为事业而生存的忠诚之士,也依靠这一事业而生存。因此这里的区别所涉及的是事物十分基本的层面,即经济的层面。力求将政治作为固定收入来源者,是将政治作为职业,“靠”它吃饭,没有如此打算的人,则是“为”政治而活着。在私有财产制度的支配下,一个人要想从这种经济的角度看有能力“为”政治而活着,就必须存在一些琐细无足道的(如果各位愿意这样说的话)先决条件。在通常情况下,政治家不必在经济上依赖政治给他带来的收入。简单地说,这意味着政治家必须很富有,或者,他在生活中必须具有这种提供足够收入的个人地位。 (阅读全文)

刘述先:在全球视域下的宗教对话

  根据史威德勒(Leonard Swidler)的见解,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全球意识觉醒的新阶段,他用孔汉思(Hans Küng)的“典范转移”(Paradigm Shift)说、柯慎士(Ewert Cousins)的“第二枢轴时代”(The Second Axial Period)说、与他本人的“对话时代”(Age of Dialogue)说,来说明这个时代发生的极为重大的根本的变化。

  “典范转移”的概念首创自科学史家孔恩(Thomas Kuhn)。 他断定近代西方的科学革命发展了一个全新的典范,绝非枝枝节节的改变,与古典的典范不只在架构上互不相容,甚至不可通约(incommensurable)。他的说法颇富于启发性,到了今天,由牛顿的古典物理学到相对论与量子论,算不算有了典范的改变呢?转移到更广大的宗教、文化的领域,孔汉思毫不犹豫地断定,今日由基督教为主宰的西方文明主导的情况转变成为举世文明,不折不扣地正在进行一场典范转移。 (阅读全文)

萧功秦:中国的中产阶级与知识分子

由于中产者相对富有,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享有较高水准的生活质量,拥有较为轻松良好的工作环境,凡此种种,就会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与现存秩序相对比较满意,这种温和的保守性,使他们对社会对立与社会矛盾起到缓解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是保持即存秩序稳定的重要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他们又并不完全满足现状,因为他们的利益往往受到钱权交易与官僚系统中的非法行为的侵害与不正当的阻碍,因此,他们希望社会民主制度与法制的进一步完善,以此来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希望有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与机会。正因为如此,一方面,他们希望变革,另一方面他们又反对激进革命或否定现存体制与秩序,正是以上两方面因素结合,使中产阶级往往是渐进温和的改良政治的支持者 。 (阅读全文)

张博树:我所理解的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作为制度现代化之结构分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批判学理构成上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civil society”这个词通常被译为“市民社会”,在黑格尔-马克思学术传统中,“市民社会”主要指与国家相分离的、关注特殊利益的私人领域;[1]  这个领域其实就是以市场化为核心的现代经济结构本身。本文所说的“公民社会”乃指这样一个公共领域,在结构上,它是与政治(权力)体系、经济体系鼎足而立的第三极,在功能上,它的作用恰恰是要弥补现代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的某些致命缺陷。换言之,本文对“公民社会”的界定一方面继承了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由于对极权主义的批判而产生的新的、具有全球性质的政治哲学理解趋向, [2] 另一方面又体现着某种概念建构的批判哲学尝试,这个概念建构不但植根于现代专制主义解析的主题性需要,而且――更宽泛地讲――亦植根于哲学人类学意义上人性理解的需要。(阅读全文)

戴问天:德国的大学——从格丁根说起

今天的格丁根也还只有十二万多人口(其中超过三万是大学生),它的大多数街道,自然不长也不宽,但是许多街道却有不普通的名字,因为它们是以在这里学习、工作过的著名学者命名的。这些名字有高斯、韦伯、玻恩、弗兰克、维勒、洪堡、格林兄弟、塔曼、科赫、普朗克、哈恩、黎曼、本生、普兰特尔等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所大学只要拥有其中一个,就足以让自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撕不去也抹不掉的一页。而这样的人在格丁根很多很多。哈茨山麓这个小城荟萃人才也造就人才,实在是一个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才摇篮”。不过,人们并不能说格丁根是德国最好的大学,因为在德国,“最好的大学”不是一个而是一批。这与德国社会、政治的大背景有关。纵观德国历史,除希特勒“千年帝国”统治的十二年是绝对中央集权以外,其他时候始终都是联邦制,各个州(Bundesland)在除国防、外交以外的其他事务上都享有很大自主权。所以说到高等教育,借用乒乓球、羽毛球术语,也许可以说法国有“单打冠军”(巴黎大学),英国有“双打冠军”(牛津与剑桥),德国则可算团体赛中的一支强队。

乔治二世在位三十三年,并无特别值得夸耀的政绩,但在建立格丁根大学这件事上,他却表现不错。第一,他痛快地拿出了办大学所需要的钱,没有对下属提出“白手起家”或者“我给政策、你把政策用足用好”之类要求。第二,他并不认为自己懂得如何办教育,所以除了给钱之外,其余的事都交给他挑选的校长(Kurator),以及在耶拿(Jena)、哈勒(Halle)和荷兰的乌得勒支(Utrecht)上过大学的明希豪森(Gerlach Adolf von Münchhausen)去办。明希豪森认为自己的第一要务是聘请高水平的教授,于是利用自己是汉诺威重臣(后来当过首席部长)的有利地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阅读全文)

张弘:论“费厄泼赖”应该立行

一、解题

八十年前,鲁迅在《莽原》杂志1926年第一期发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提倡“痛打落水狗”。数年以后,被撤掉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一职的瞿秋白到上海白区领导文艺工作,亲自在1933年动手编选出版了《鲁迅杂感选集》,选入此文,并在“序言”中称赞它“真正是反自由主义,反妥协主义的宣言”。从此以后,“费厄泼赖”(fair play)这样一种“公平竞赛”的观念,在中国基本上被扫地出门,而“痛打落水狗”的呼声,则被作为战斗的口号,随着革命运动的日益高涨、国共两党对抗的不断升级和尔后阶级斗争的扩大化,响彻中华大地。解放后鲁迅此文更被列入中学语文教材,其影响之大,以至今天仍有人时时引用,奉为经典之言。

近年来,由于国内文革结束,阶级斗争形势缓和及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的提出,有的学者已开始反思这个问题,在个别领域提出应实行“费厄泼赖”的原则,如法律界。不过事实上,经过这数十年的积淀,排斥“费厄泼赖”而赞成“打落水狗”,早已形成为中国现代文化转型中的一大现象甚或一大症结。由于“费厄泼赖”精神的被悬搁乃至被实际取消,公平与公正,变成了当今社会少有的稀缺物。为此,在不同于八十年前的形势与境况下,需要从根本上确立“费厄泼赖”的合理性、合法性和迫切性。一句话,“费厄泼赖”不仅不应该再缓行,相反应该立即进行大力推广,让它深入人心。(阅读全文)

在 屋 顶 上 翻 书

佩里·安德森:内部人

深陷伊拉克战争三年而看不到尽头,人们开始检讨现行的对外政策,反思入侵伊拉克的书现在也已经汗牛充栋。在这些书中,鲜有作品能比弗朗西斯·福山的大作更受关注。作为《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之人》的作者,福山的鼎鼎大名当然是一个原因。但他对新保守主义阵营鲜明的背叛无疑是更直接的缘由。但若仅将《十字路口的美国》简单地看作一个政治转变的迹象,将会黯淡其智识旨趣。认识到这一点,对理解此书与福山的成名作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十字路口的美国》分三部分。首先,福山追溯了当前新保守主义的源头。福山从一群大多数是犹太人的纽约知识分子讲起,这些人早年是社会主义者,但在冷战时期团结在美国国旗下,而随后美国在越南打击共产主义之时,他们则坚定地站在了“新左派”(New Left)一边。没过多久,他们超出其自身领域之外而涉足社会议程:他们在由欧文·克里斯托尔和丹尼尔·贝尔主编的《公共利益》(The Public Interest)上逐步开展对福利自由主义的批评。 (阅读全文)

陈家琪:和平、真相、正义与和解

一九九三年,南非政权从白人手中转移到黑人手中、曼德拉就任总统后,南非成立“真相委员会”,在全国各地举行听证会,从而通过媒体的广泛报道,使得过去白人政权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所实施的种种暴行终于大白于天下的故事。电影中萨缪尔·杰克逊扮演一位来自美国的黑人记者,朱丽叶·比诺什则是南非土生土长的电台记者,两人共同经历了从不信到震惊,从沉默到追查,从激愤到和解的情感过程,其中美国黑人对于种族问题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而在这块土地上长大的白人却深知政权在不同种族上的易手到底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真相引发痛苦,但沉默导致杀戮。”

如何找到一种使罪人坦白的方法并承诺“以真相换取大赦”,也就是说在使“毒瘤”暴露出来的同时,又泯灭掉人们复仇的要求,让全国的人民都参与到对真相与和解的辩论之中,从而为新社会的新道德奠定一个新的基础,这就是当时摆在全体南非人民面前的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阅读全文)

落潮时节又逢君——读卜正民《为权力祈祷》

卜正民(Timothy Brook)被译为中文的第一本专著,是其获得2000年度“李文森中国研究最佳著作奖”的《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一书(三联书店2004年版),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此之后不久,他的《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再次被引进到国内。

本来,《为权力祈祷》一书并不见得非要搭乘《纵乐的困惑》提供的这趟便车。后者最大和唯一的长处,也就是史景迁(JonathanD.Spence)称赞的那样,其中“充满了动感和细节。卜正民把明朝迷人和易变的世界镶嵌在一个清晰的概念和编年框架上,使每位专家以外的人都可以领会”。然而,这种“讲故事”的手法对所谓“早期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变化所作的描绘,至多是一幅印象派作品,不可能像弗兰克(AndreGun鄄derFrank)的《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或彭慕兰的《大分流》等同类主题的作品那样,成为一时聚焦的对象。(阅读全文)

获奖插画作品 Andrea Petrlik Huseinovic:The blue sky

作者Andrea Petrlik Huseinovic,1966年生于萨格勒布,毕业于萨格勒布美术学院绘画专业,师从Ante Kuduz教授。1995年起,她成为HDLU(克罗地亚艺术家协会)成员。加入"2001秋季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工作室期间,她完成了这本儿童绘图作品《The Blue Sky》。这是她献给去世母亲的书。此书的插画,被授予Grigor Vitez奖和2003年度国际插画双年展“金徽奖”。《The Blue Sky》原作现为日本Chihiro艺术博物馆藏品。

《The Blue Sky》是个注满蓝色泪光的童话。失去母亲的女孩四处搜寻记忆中与妈妈相关的一切,却不能找回妈妈。生活要继续,童话中的梯子永远不会垂在我们面对。蓝鸟只在梦想中轻飞。等小女孩长成悲伤的大人,当上另一个小小女孩的妈妈,曾经的爱、希望、失望和怀念凝聚成一片蓝天。这本书得了大奖。是人们对女孩对母亲思念的抚慰。(阅读全文)

在风雨中安然前行——读《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

范泓在《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开篇先介绍了雷震妈妈的生平。看完雷震妈妈的描述后,雷震形象在我心里黯然失色。范泓对雷震母亲的描写偏重感性,对雷震的描述更多理性,读来感受完全不同。看完全书,我对雷震妈妈、台湾军监和范泓的印象都比对雷震的深。

一群强盗夜晚到雷震家里打劫以为孤儿寡母好欺侮。她处乱不惊,细心安排,还夜晚只身追踪盗贼,天亮后到官府报案,最终让盗贼一一落网。她极重视雷震的教育,举债送他去日本学习。八十高龄时,身体虚弱的老人坚持要离南京回乡下抗日保家。她不要雷震安排公家的小车,独自坐长途车离开。那一路的风尘和颠簸想想都让人揪心。她组织村民自卫。最后日寇入侵村里,她行动不便藏身在对岸河边的小船上。日寇放出的燃烧弹,她葬身火海。雷震母亲的智慧、正义和社会责任感缘于本能,与职业、理想和政治无关。 (阅读全文)

杨健:手抄本的传阅史

手抄本作为地下文学,其创作者的民间地位和边缘身份,决定了它是漠视任何社会意识形态的。

随着《一双绣花鞋》、《暗流——“文革”手抄文存》在2000~2001年先后出版,并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引起了出版界对手抄本的广泛关注。2003年,根据“文革”时期手抄本改编拍摄的电视剧《一双绣花鞋》热播,更在唤起许多观众回忆之余,让人们再度关注手抄本的流传与阅读。

在那个年代,作为大众集体无意识写照的手抄本,基本有两方面的内容:反特文学、性与爱情。前者比如《一双绣花鞋》、《绿色尸体》、《叶飞三下江南》等,后者包括《远东之花》《曼娜回忆录》《少女之心》《塔姬》等。 (阅读全文)

平 准 书

中国版“穷人的银行”

  1974年,孟加拉经济学家尤纳斯难以忍受当地的普遍贫穷,以个人身份开始为从事生产的贫困人群提供借款,他的努力催生了全球首个“穷人的银行”———乡村银行。

  32年后,在中国东南的富庶之地——浙江台州,一家已取得巨大成功的商业银行,开始了同样的探索。在尤纳斯博士开创性工作的基础之上,一些稚气未脱的信贷员,与一个长久以来被中国金融业拒之门外的群体,正共同创造着一个具有商业吸引力的为穷人服务的金融模式

你能想象银行职员这样工作吗?

“我们每天不是在面摊上数一天卖多少碗面条,就是在工厂里算做塑料衣架每年能挣多少钱,有的同事甚至要数别人家里养了多少猪,还要考虑有几只是母的。”一脸菜色的苏永军说。

这个25岁、去年7月才毕业的年轻人忙得连理发的时间都没有。申请贷款的人排着长队,而他们要一一调查编制申请者的“财务报告”,以判断是否放贷。

浙江台州市商业银行新招聘的这些稚气未脱的员工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参与一场伟大的试验——寻找具有商业吸引力的为穷人服务的金融模式。 (阅读全文)

汪丁丁:精英与市场

市场是嵌入在社会之内的,它根本无法在一个不负责的精英群体所管理的社会内健康地生存。

“精英”,是一个宽泛而无准确界定的概念,在任何一个社会的日常语汇里,它概括了一类真实存在的社会成员。换句话说,它的存在是一项事实,不是虚构。既然如此,我可以在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内为“精英”求一较为准确的界定。即:

在社会集结规则的运行过程中,某些社会成员的行为可以产生远比其他社会成员更大的影响,他们被定义为“精英”。

“市场”,从来不是一套能够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制度,因为市场参与者们,至少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是社会的成员,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传统内,以与特定社会文化传统相应的思维方式指导自己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这一基本状况,被社会理论家们称为“嵌入”到社会之内的市场。 (阅读全文)

潘石屹:富人买几套经济适用房 抢走政府救济粮

 我们所说的房价,通常指两种:市场实际成交的价格与管理部门统计出来的平均价格。对除了房地产以外的其他产品来说,这两种价格应该是统一的。无论冰箱、洗衣机、彩电还是粮食,只要统计、汇总运算过程不出差错,单价和平均价都会是一致的。唯有房子不行,不同城市的房子不同;相同城市不同地段的房子不同;相同地段不同类型的房子不同;就是同一座楼,朝向、楼层、户型不同,房子也是不一样的……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两套完全一样的房子。而把一个城市中如CBD地带的房价和最偏僻的区域的房价放在一起相加,把高档商场、写字楼与低档住宅的价格放在一起运算出来的平均房价,与每座具体房子的单价已完全是两回事了。

  我在教孩子算术时发现,课本上总是画着“5个西瓜+2个西瓜=7个西瓜”“3个苹果+2个苹果=5个苹果”,从没有西瓜加苹果的图片,因为西瓜和苹果相加的结果不伦不类,失去了现实的意义。同一城市中最高档的商铺价格与最低档住宅的价格可能相差20倍以上,平均相加的结果比西瓜和苹果相加的结果更荒唐。这是指在统计的过程中,不出现任何的偏差的情况下,平均房价本身已经失去了它的现实意义。 (阅读全文)

海外上市一级半市场的神话

一级半市场,特指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股份转让等自发性场外交易市场。投资者在非法网点进行证券期货交易、从个人和机构手中购买非上市公司股票、接受非法证券投资咨询等行为均不受现行法律法规的保护。一旦发生纠纷,投资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必须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你只要按每股3.9元人民币的价格买下××公司的股票,等它在海外上市后,我向你保证股价肯定不会低于每股3美元!这是海外上市、完全流通的股票,待它上市后结束一年的股票锁定期,你就能以那么高的美元价格抛掉!”近来,不少居民都能接到此类投资的推介电话。这些中介公司大都以“某某产权公司”命名,通常会将该类投资包装为风险为零,而投资收益率高达数倍的“暴利神话”。 (阅读全文)

吴越:投资碎语

信仰是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信仰是对万事万物存在唯一性真理的坚信不疑的认定。

对于投资而言,你的投资哲学(投资理念)、投资原则、投资方法以及对投资本身的一种理解都需要你坚定不移的去认定、去执行。如果你对自己的投资理念、投资方法都无法认定和相信,那么成功投资也就无从谈起。

美国人这么评价巴菲特:投资对他而言,已经是一种信仰。

一位记者问一位银行的总裁:“你的成功秘诀是什么?”总裁回答说:“正确的决策”。“那你是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的?”记者接着问,总裁回答说:“经验”。“那你是如何得到经验的?”记者紧追着问道,总裁回答说:“错误的决策”。

错误对投资来说那是家常便饭,翻阅自己的投资记录那是满山遍野般的错误,不管是亏损交易还是获利交易的。有人说,如果你把你5条失败的投资记录放在一起,你一定能找出共同的一条错误。 (阅读全文)

赵晓:没有市场伦理的自由经济是危险的

我们不能仅仅从昨天市场化改革的成功推断未来一定会成功,一定会走向“中国世纪”。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是在高速增长后突然失速的。比如说1930年代大萧条、亚洲金融危机以及苏联解体等。中国历史上也曾有很多阶段有高速的经济增长,问题是不能持续。

总体上说,我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是非常初级的,不应该过高评价。

首先从人均收入、生产力水平和效率来看,中国的市场经济效率不够高,每1万元GDP所消耗的资源是西方国家的好几倍。

其次,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的运作成本非常高,由于权力介入,导致了腐败,权贵资本等问题已经出现,人们已经开始担心中国的市场经济会不会走向一个好的市场经济。 (阅读全文)

诗 意 中 成 长

高钢: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

儿子在美国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学校举行了一次家长会。这次家长会与我在中国参加过的家长会完全不同,班主任弗丝女士“导演”的“故事”让我在惊异之中,重新认识着孩子,重新认识着自己,也重新思考着我们的教育。那是儿子在美国小学上6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家,带回一个学校要开家长会的通知。儿子告诉我,老师说了,家长必须出席。

 这可是不容易,孩子在美国小学呆了快两年了,这是第一次开家长会,我当然要认真对待。我在脑海里习惯性地整理了一下对儿子成长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看法,特别是归纳了一些我对儿子到美国后在文化冲突下面临的一些特殊问题。心想,开家长会时,到了老师面前,免不了要分析一下孩子的问题,我要争取主动,对孩子的剖析包括向老师请教的问题都要有的放矢,别让美国人觉得我们中国人对孩子不关心、不重视,也别让他们觉得我们中国人到了他们美国的地面上就不懂教育了,我们可是一个有着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我们拥有源远流长的文明呢! (阅读全文)

杨景尧:两岸中国历史教科书的异同比较

两岸分治的现实,并无法改变两岸源于相同源流历史的事实。长期以来,由于两岸意识型态的不同,以及在国共内战的不愉快经验,以致于不少学者只关注大陆历史教科书中的「政治意识型态」问题;或者说,都习惯于从政治的角度去解读大陆的历史教科书,也正因此,对于中国现代史中的国共之间的种种恩怨,两岸的诠释各不相同原是可以理解。

 但是由于研究者的专长是教育工作与教育研究,因此长期研究大陆历史教科书后,研究者较关心的是,除了两岸对立过的政治历史之外,吾人如何可以从彼岸的历史教科书中学习到什么?能不能藉此来突显或反映出台湾当前国中历史教科书中的问题?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错」,诚此之谓矣。

 为了达到研究者的目的,又避免因为政治立场对立所引起的争论,本研究将以两岸国初中本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古代史」与「中国近代史」各挑选五个重大历史事件作为比较的重点,而舍弃「中国现代史」的部份,也许将来另文研究之。 (阅读全文)

薛涌:自以为是的弱势阶层

这是我在美国大学教书的第二学期。

“从1502年到1860年代,有将近1000万黑奴被从非洲贩运到美洲。这些黑奴主要到了美洲的哪个地区?”我向全班提问。

这不是个很难的问题。因为答案在指定的读物上都写得清清楚楚:41%到了巴西,47%到了加勒比和南美洲北端的地区,只有7%到了美国或现在变成美国的北美殖民地。我布置这些课前阅读的主要考虑有两点,第一,奴隶制的遗产造就了现代美国最大的社会问题。

奴隶制的罪恶在美国也被暴露得最多。但是,这仅仅是黑奴史的很小一部分。第二,黑奴是被用来当劳动力使用的。黑奴的走向,说明了当时美洲经济重心的所在。比如美国建国时,美洲最发达的地区是遍布蔗糖种植园的加勒比诸岛。后来成为美国的北美十三个殖民地在经济上仅仅是一个配角。我以为,这些知识超出一般人的常识,但对于理解美国的建国及其早期历史非常重要,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人应该了解的。

然而,教室里鸦雀无声。我不得不重复我的问题,并想出各种办法刺激学生张嘴。终于有几个人开始试探着发言了:“他们主要都到美国来了。”“他们主要在美国南部。” (阅读全文)

书鱼知小:女儿的啤酒街

因为家邻啤酒街,啤酒街就成了我招待朋友的客厅,到了夏天,尤其到了啤酒节,外地来青的朋友接连不断,只要有朋友来,还没等我开口,刚到上学年龄的女儿就大声喊:“去啤酒街,喝啤酒,吃海鲜。”而且越是当着客人的面,越要提醒我:“爸爸,别忘了要原啤酒啊。”朋友听不懂,问:啥叫原啤酒?女儿答:“就是从大酒罐里倒出来的啤酒,别地方没有啊。”朋友立马兴奋起来。喝到最后,往往喝多了的朋友一个劲地摇头,大着舌头盯着我叹息说:“你真是浪费了资源。”朋友是在为我惋惜:因为我滴酒不沾。

朋友来得多了,便有了负担,家里的支出简直捉襟见肘,但女儿不管,若哪个周末没有朋友来,女儿便失落起来,说:哎,怎么没有叔叔阿姨来喝啤酒了。于是,我们便教育她,客人来多了,攒不下钱将来你上学的学费可没有着落啊。女儿思量片刻,仰脸说:“不就是夏天人家才来吗,我们省着花不就攒下钱了……”说到最后,女儿竟然起了愤怒:“人家那么喜欢来喝啤酒,没看到啤酒街有那么多人吗,都像你们这样,原啤酒不就坏了吗,啤酒街就不热闹了。” (阅读全文)

俞敏洪:热泪盈眶 我怎样才能对得起我的女儿?

 2005年6月17日晚7点,我正在召开新东方总裁办公会,我爱人从扬州新东方打来电话,说女儿上吐下泻,肚子疼得满地打滚。凭直觉我就知道问题很严重,因为孩子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病过。新东方的老总们听说后立刻劝我坐飞机赶往扬州。我还在犹豫,因为会议由我主持,但大家已经七手八脚把我推到门外,说缺了我他们照样能够把会开完。我驱车赶到机场,希望赶上8:20飞到南京的飞机,结果差了几分钟,只买到了8:30到上海的机票,匆匆飞往上海,一路上只恨飞机飞得太慢。

 飞机落地已经十点半,赶快打电话给爱人问孩子的病情。她告诉我孩子是腹膜炎。腹膜炎通常由其他更严重的病症引起,或者阑尾穿孔,或者胰腺炎等。但医生还没有查出来背后的病症是什么。但不管是什么病症,一定要立刻动手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我听了以后浑身发冷,给我认识的全部医生打了电话,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他们都说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动刀子。我想把孩子转到上海治疗,结果被告知时间已经不够了。 (阅读全文)

李胜先:花心和偷情的生物学理由

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男人比女人“花心”。台湾学者的研究显示,台湾外遇由“七年之痒”“进步”到了“四年之痒”;而美国人外遇最高的时期是婚后5 年。外遇大多是丈夫,其外遇的对象一半为未婚女性、寡居女性、离异女性,另一半是风尘女性。

其实如果没有相对应的“花心”女人,恐怕男人也“花心”不起来。社会上“花心”的事件似乎越来越多了,除了“性开放”观念的影响、社会交往增多、竞争压力大需要缓解等(这些对男女都一样),男人可能有更多的机会进出色情场所,如果说男人比女人更具有“花心”的主动性,或许能找到某些生物学“理由”。

“理由”一 XY的组合使得雄性更具有进攻性

性染色体的天然使命就是繁衍后代,比起XX组合,XY组合中X与Y处在相互竞争的环境中,X与Y都希望“竞争上岗”,繁衍后代本来就存在着竞争,XY组合的雄性更具有性的进攻性,或者说,Y更具有性的进攻性。 (阅读全文)

野 史 亭

胡晓明:今生证果是梅花

“师母走了。”我正在贵州开会,妻的一个短信幽幽发过来了。“张可么?”我还是不相信。“是。”真的是她。虽然已经鼻食数月,我们去看她,她在病床上早就不视不听,但是也许已经习惯了她总是温和地存在着,我们从不以为她会就此一走了之;先生也几乎每天都要去病房看她,有一次被我们撞见,只见他静静地守坐在一边,默默感应着她的呼吸。现在,先生还在守她么?她就像一条清澄而平静的小河,缓缓,无声无息地流过去了。

我写这篇文章时,先生正沉浸于失去最亲的亲人兼一生知己的巨大的悲痛之中,不该去扰动他的心情了。我只能根据我自己对师母的了解与印象,写成此文,但是我提笔之时,又只是一些隐隐约约的感觉而已。回忆就象一种非常亲切的、淡淡但是持续的清香的意味,就像经冬的大地浑然浮出初春暖暖的气息。也许师母给人留下的,就是这样的缓缓的、轻轻的但又是深深的、温暖的怀念。

噢,那清澄而平静的小河水,缓缓,无声无息地流淌着,那就是师母的形象。我想起第一次去先生家,注意到师母的眼睛,像山间清溪一样的明亮。一头银发的老人,竟有那样一双不大、黑而亮的眼睛,安静、清澄,总含着柔和的笑意。当你看到这样的眼睛,你会恍然进到一个清洁、阳光而鲜花遍地的真山真水,全然忘记了你刚才是如何从一个滚滚红尘的地方走过来。(阅读全文)

徐继畬评点帝后将相

复兴按:徐继畬批点明汲古阁版《后汉书》,为徐家五世秘传,阎锡山欲观而未能如愿。1988年冬,也许我的诚心感动了徐家,他们慨然献出。由我作中捐献公家。现藏山西省博物馆。1996年,山西省高校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徐继畬集》中,有刘贯文先生的此书点校本。曾听刘师言其点校之艰难,加之电子繁体竖排,许多校出的错误录入员未能更正,差错率太高。山西出版界同仁视之为废书。因内容重要,不遑细论。请中学老同学邢宝生女士扫描录出。徐氏批语有两千多条,十余万字,今节录四万余字,以飨同好。文中差错,尚祈鉴宥。(阅读全文)

韩钢:中共历史研究的若干难点热点问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共历史的研究大大地拓展了,对很多问题的研究比过去要深入得多。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就是中共历史研究的民间化,它的判断、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不一样,更为史学界注意,国外反响也比较大。我将这些研究动态大致归纳为以下若干难点、热点问题。

一、陈独秀问题

一九四九年以后,官方对陈独秀是基本上否定的,连他在新文化运动当中的作用都不提。最早提出陈独秀问题是在一九七九年。一九七九年、一九八〇年发了一些文章,重新肯定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陈独秀一共有五顶帽子——叛徒、汉奸、托派、右倾机会主义和右倾投降主义。"汉奸"的帽子最早见于一九三六年二月份的《救国时报》,有文章说"中国的托派是拿着日本人津贴的汉奸"。十月份,伍平发表文章说"陈独秀就是拿着日本津贴的汉奸"。《解放》周刊、《群众》周刊和《新华日报》也发表了一些文章。最厉害的是康生于一九三八年一月份在《解放》周刊发表的文章《铲除日寇侦探民族公敌的托洛斯基匪徒》,两万多字,是针对陈独秀写的。(阅读全文)

大跃进奇闻拾屑

“大跃进”中,中央一些领导干部到基层宣传、描绘共产主义人民公社的美好前景,以鼓励人民的奋斗热情。当时国务院一位副总理在河南省遂平县讲得最为具体,不妨抄录下来。他说公社的好处在哪里?

“首先,有好的食物,而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每顿有肉、鸡、鱼、蛋,还有更精美的食物如猴头、燕窝、海味等,都是按需供给。第二,衣服穿着方面,一切要求都可满足。有各种花色和品种的服装,而不是清一色的黑色和蓝色。将来,普通服装仅作为工作服使用,下班后,人们就换上皮服、呢绒和羊毛制服,当人民公社都养了狐狸,那时外套就都是狐皮的了。第三,房屋都达到现代城市的标准。现代化是什么?人民公社。在屋子的北厢有供暖设备,南厢有冷气设备。人们都住在高楼里,不用说,里面有电灯、电话、自来水、无线电和电视。第四,除了跑步的选手外,旅客和行人都有交通工具,航班通向各个方向,每个省都有飞机场,每个地方都有飞机制造厂的日子也不远了。 (阅读全文)

康有为流亡海外以后都干了些什么?

1898年10月27日,康有为乘英国客轮“重庆”号逃抵日本。当他要上岸时,却遭到日本政府的刁难。与他在维新时期受到日本政界广泛欢迎的情形大不相同,日本的山县有朋内阁认为,中国的维新运动已经失败,维新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已经难有作为,因此对康有为态度十分冷淡,甚至拒绝康有为在神户上岸。无奈之下,康有为只好写信给自己在日本的弟子欧榘甲求助。此时,清朝驻日公使李盛铎已得知康有为来到日本,他立即致电清政府。慈禧太后旋即命令李盛铎派密探秘密跟踪康有为,并伺机抓捕他。

日本的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在这样险恶的情势下,日本政府不准康有为登岸的命令,无异于帮助清政府共同谋害康有为。在品川弥二郎等日本人士的力争下,康有为终于得以入境。

当康有为刚到日本时,孙中山也正在日本招兵买马,准备发动革命推翻清政府。日本人想借此机会促成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合作,孙中山为扩大队伍也非常希望争取改良派。 (阅读全文)

汉字在高丽的兴起,终结与复兴

高丽在历史上是个很奇怪的国家,他非中华,但处处以小中华自居。一方面是被迫,另一方面又是心甘情愿的臣事中华。

 汉字传入高丽已经有两千多年,比日尔曼人德国的文明史还长。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吞并卫氏朝鲜,设立了乐浪(平壤)、玄菟、真蕃、临屯四郡,史称汉四郡,统治着朝鲜半岛中北部(包括汉城)。南部的诸韩民族仍然处于部落时代。汉字开始传入朝鲜半岛,自此中国汉字长期是朝鲜唯一的书写文字,文体同样是中国的文言文。高丽人开始用汉字记录自己的历史。此前高丽人没有文字,不能记载自己的历史,全由中国代为记录。从这时开始,高丽开始被中华教化了,渐渐融入了中华文化圈,波澜壮阔的中华与高丽史开始了。 (阅读全文) 

文 字 岛

土家野夫:残忍教育

若干年来,我几乎不断重复的一个梦境就是,我站在深秋的蓝天下,赤身裸体,抢着收集阳光过冬--那时的冬天太冷了。我看见残阳越过高墙,把我的影子夸张地贴在对面墙上,而电网的投影恰好横过我的颈项,使我的头颅在墙的画面上,像悬挂在枯藤中的一只摇摇欲坠的野果。

我在那一刻开始知道,残酷的现实往往需要残忍的心灵去适应。这一曾经真实的场景,因其起点的令人不寒而栗,在往后的平淡生活中,被复制成了经久轮回的梦影。我在对往事的转顾中,力图去找到我对残忍竟能熟视无睹的源头--我们从何时开始,把恶行和暴力视为情有可原且法无可惩的正常生活?

六岁,对,六岁时我是一年级的学生。1968年的初秋。放学集合,一个血气方刚的教师拆散大扫帚,给每个孩子发一根竹条。然后排队,去打强盗。当小街上走来我们这支武装童子军时,围着那个小偷的镇民们开始喝彩欢笑。小偷被罚站在一个水泥圆管上,衣衫褴褛,裤脚挽在膝盖上,似乎刚刚下田归来,脚下是一双草鞋。我深刻记得这些细节,是因为我们的高度只能够到他的踝骨。大人们不断吆喝“打,打”,于是小镇的狂欢节开始上演。 (阅读全文

[独角兽原创首发]周佩红:漫游记:美焦山

早上太阳好,亮而不灼人。空气中飘荡着新鲜草木的气息,和一夜雨水积蓄的潮润。很舒服。前面两个女人绕过仿古塔,我也绕过去了。我去找真的美景。

路边一台黑铁古炮,滑而亮,没有锈迹,炮口对着山下某个方向。敌人的方向。镇江古战场的面貌显了一点出来。但没有更多的炮。更多的是树木山石。

一座朴素的老亭子立在山边,山下可见江水。吸江亭。谁这么大的气魄,可以把江水倒吸上来?

下山途中,经过一座庵,黄墙斑驳暗淡,里面晾晒着好些旧僧服。不见香火。一个胡子拉碴带几分尘俗味的中年和尚坐在旧殿前,案上放一筒竹签,见我进去,也不招呼,目光怔怔的像在想心事。(阅读全文)

yxh66:黄昏雨中搭错车

下班的时候,雨很大,风也不小。不撑伞,走上几十米就会浑身湿透。我从地铁二号线出来,在静安寺等公交车。这个地方等车,有个好处,一群人站在久光百货的门廊里,淋不着雨也不用撑着伞;也有个坏处,车开过来,一堆伞在乱晃,看不清是哪一路。

车子一部一部开过来,又开走;雨越发的大,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来了一个车,恍惚看到个“7”字,车身的颜色也像,就冲了过去,人挤人一块挤上了车。刷好卡,穿过一堆湿淋淋的雨伞走到中间,坏了,这是57路,我该坐76路。昏暗的车厢里,看不清印在内壁上的路线图,不知道这路车开往何方。后面陆续上来了好些人,从前门退出去是没可能了。下客的中门已经关上,要下去,就得大声招呼司机开门。我抹不开这个面子当众承认自己上错了车,就没喊。 (阅读全文)

古清生:神农茶

今夏,我从神农架背了一大盒神农茶回京,我知道此茶的珍贵,打开品过一罐之后,就不再喝,留着写我纯粹的散文时喝它,我相信神农茶的青葱与纯净,也会融入我的文字里,我不愿随意就将它喝掉。我带回的神农茶,商标上的茶名叫做“神农架有机茶”,此名缺少一定的诗意,茶没有诗不行,这略约让我觉得遗憾,如果由我来取茶名,我就给它取名为神农茶,然后细分青天袍、神农顶、玉叠屏几类,就像龙井茶分狮峰、梅家坞和西湖龙井一样,在一个统称之下细分神农系列。近些年来,人们追求绿色食品,也叫有机食品,我不怀疑神农架有机茶的品质,这与恩施富硒玉露倘且不是一样,我曾对恩施富硒玉露表达过遗憾,它将次要的东西掩盖了茶质本身,这像把一个美女叫成美丽的美女一样,真正让人感觉诧异,恩施玉露也是好茶,我喜欢它淡然回甘的口味。神农茶不用说了,其汤色浅黄清亮,清润而余香绵长,尤饮之神清气爽,每饮后精神里面的困顿渐消。 (阅读全文)

周实:繁星之夜:我的思想

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真的是很混乱的。这是我的切身感受。

无产阶级思想,资产阶级享受,小资产阶级情调,在城市,在中心,三者合一,共存共荣,浑然一体,已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已经不须举例证明。

至于其他什么思想,那就更加不用说了。

我记得,我曾经,在文章中这样表述:一种又一种的思想,一次又一次地撞进,或是轻手轻脚地钻进,我的这个莫名的脑海,想把那片海水搅混。或者不是这样说的,好像又是这样说的:我们头脑中的思想,各种各样,来来往往,争吵不休,合起来却是一个思想,就像脚下的蚂蚁一样,可以说是一个一个,又可说是一队一队,但到底是一个一个,还是那么一队一队,就要看你如何看了,就要看你如何想了。 (阅读全文)

傅永新:短信

其实,短信漫天飞舞的今天,错发短信和电子邮件实属正常。但任何事情到了人的手里,尤其到了周郎这类人的手里,麻烦就大了。

记得,我告诉过他,有人用邮件愚弄我的事。他马上追着问,怎么玩的?我说,她发了让男人受不了词,我默默地读着这些情啊爱啊的小女生文字,心都吊到嗓子眼,舌头也不自觉伸出,来回舔了舔自己嘴唇……过了一会,动漫邮件翻出了几个字:“对不起,我发错了。”

刚有了“嫁人要嫁易中天”的销魂感觉,一个“发错了”,令我爆笑,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究竟是什么东西! (阅读全文)

人 文 的 苍 穹

中国民间玩具简史

  中国民间玩具的分布地域广阔、花色品种繁多,制作材料庞杂,各种物质几乎都可以被用来制作民间玩具;功能也比较复杂,一种玩具往往具备多种功能,这为分类工作增添了一定困难。不同的研究角度可以对民间玩具进行多种和多层的划分。目前,民间玩具的分类问题在玩具行业中及工艺美术界尚无明确的定论。这里介绍几种通常的分类方法。

  (一)按照民间玩具的性能分类

  这是一种最为常用的分类方法,即以玩具的主要功能或功能特征划分类别,可分六大类:

  1、节令玩具

指特定节日中的应时玩具,通常具有较强的时间性,与民俗活动紧密结合,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节令玩具主要有:元宵节所用的走马灯、肖形灯;中元节所用的莲花灯,春节所用的鞭炮、烟花;端午节所用的香包、布老虎、艾人、五丝哨;中秋节所用的兔儿节;清明时节所用的风筝;冬至所用的“九九消寒图”等。

  2、观察玩具

指那些以装饰环境为主要功能的玩具。通常只有较单纯的装饰意义,并侧重于对内容的刻画,具有一定的启蒙、教育意义。如各种材料的雕刻玩具——木雕、石雕、果核雕等;塑形玩具——泥人、面塑、塑真、蜡人等。

  3、音响玩具

专指可以发出音响的玩具,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刺激性,适宜于低幼儿童,制作材料较为广泛。音响玩具主要有:陶哨、瓷哨、泥哨、空竹、地轴、扑扑噔、琉璃喇叭、拨浪鼓、援叫、花棒锤、小锣鼓、小乐器等。 (阅读全文)

童自荣:我愿你知道他——怀念陈叙一先生

作为上译厂的当家人,每天早晨七点三刻之前,他一定会骑着他那辆旧自行车出现在厂区,开始了例行的巡视,检查各个部门工作是否到位,以保证八点钟一到实录棚可亮起红灯准时开工。看来这像是个小事儿,一天两天也不难做到。可是天天如此就不容易了。何况老厂长是几十年如一日啊!

你喜欢看《简·爱》《警察与小偷》《凡尔杜先生》《悲惨世界》等等译制片经典之作,你享受着邱岳峰老师的独特魅力,你无法想象,如果这些角色不用邱岳峰的声音效果会是什么样子。但是,你不会知道,在那个特定年代,邱老师头上是戴着“帽子”的,也就是说,使用他是要冒风险的,一不小心,自己难免会被扣上什么“帽子”。感谢老厂长求才若渴,敢于承担风险。哪怕是在“十年动乱”那种十分敏感的年代,该用邱岳峰的时候,老厂长总是把他推到第一线,这才会给我们留下这样宝贵的艺术财富。是啊,没有那种为了工作、为了艺术而抛开一切个人得失的胸怀,是不可能做到这样珍惜、爱护人才的。也正是在他精心经营下,才会形成上译厂一支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为观众喜爱的优秀配音队伍。 (阅读全文)

俄罗斯饮食文化趣谈

在许多人印象里,俄罗斯没什么好吃的东西,最有名不就是“土豆烧牛肉”吗?尽管俄罗斯人对吃不像中国人那么讲究,食物品种也比较少,不过他们也有独具风味的美食。

俄罗斯人吃啥?择其要者,有面包、牛奶、土豆、奶酪和香肠——“五大领袖”,圆白菜、葱头、胡萝卜和甜菜——“四大金刚”,以及黑面包、伏特加、鱼子酱——“三剑客”。

早在解放前,上海人就把纺锤形的咸面包叫做“罗宋(俄罗斯)面包”。到了俄罗斯,才知道味道多样、外形花哨的甜面包是当茶点的,只有微咸的“罗宋面包”才是当地餐餐不离、百吃不腻的“主食”。用这里出产的“硬小麦”和“强小麦”做出的面包非常筋道,干了也不掉渣。至于牛奶,更是俄罗斯人的最爱。俄罗斯的牛奶消费量接近人均每天1升,早在上上世纪,这里就把用白水而不是牛奶熬粥视为赤贫的标志。(阅读全文)

油画之奇幻艺术

奇幻艺术应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内容上以神话,传说,奇幻故事为题材。

2.意境上追求神秘性,幻想性,唯美性。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奇幻艺术大约出现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这一时期,科学飞速发展,人们倾向于用科学来解释一切,但这是不可能的,于是一部分人回归幻想的时代,这就产生了近世理想主义绘画,也就是最初的能被称为奇幻艺术的东西。但应注意的是当时画坛主流还是写实派。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一时期的重要画家: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510){this.width=510;this.height=image.height*510/image.width;}}">

伯恩-琼斯(Edward Burne-Jones)

The Beguiling of Merlin 受骗的梅林

Painting Date: 1874

Medium: Oil on canvas

Size: 186.2 x 110.5 cm

Location: Lady Lever Art Gallery, Liverpool, England

一幅以亚瑟王传奇为蓝本的作品:亚瑟王的姐姐摩根女爵为了摧毁亚瑟王朝派女巫薇薇安跟随梅林学习魔法, 薇薇安骗取梅林的爱情和信任,最终用梅林自己设下的魔法捉住梅林。这是亚瑟王朝衰落的开始 。诗人丁纳生(Tennyson)在Idylls of the Kings中描述薇薇安如何欺骗梅林说出可以束缚住人的咒语:

A storm was coming, but the winds were still

And in the wild woods of Broceliande (阅读全文)

在月光和露珠间闪耀的灵感——银器制作大师Georg Jensen和他的作品

杰生14岁开始金匠学徒生涯,工作之余学习雕塑,想成为雕塑家。学徒师满后,杰生进入皇家美术学院学习雕塑,1892年毕业。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收获者》现在皇家瓷器厂总部。1900年,杰生得到美术学院的奖学金,开始为期4年的意大利和法国游学。四年的游历和学习,使杰生的设计和制作理念有了突破和创新,决心将银器的艺术性应用到日常用品。1904年,他回国在哥本哈根建立了一个简单的银器制作工坊。他遵循实用性和美感兼具的设计理念,把丹麦传统装饰艺术元素和新的制作工艺和设计结合,给古老银器以新的活力。

当时新艺术运动盛行,珠宝设计师位注重展示自由线条的灵动美感,题材的创新,不再拘泥于宗族主题。自然风光、花鸟、昆虫在设计师的作品中绽放异彩。随着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各种材质的宝石、半宝石频繁被运用于首饰设计。杰生的设计同样深受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在工作间写下他的座右铭:“不要跟随潮流,但是如果你想在奋斗中保持年轻,就要遵循现在的一切。” (阅读全文)

儿童在电影中十大热门职业

1、机器人 职业代言人:大卫David

影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主演:海利·乔·奥斯蒙特Haley Joel Osment

职业业绩:先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不但拥有可以乱真的人类外表,而且还能像人类一样感知自己的存在。大卫(海利·乔·奥斯蒙特)就是这样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小机器人,他被一对人类父母所收养,有一个哥哥和一个贴身的伙伴——机器泰德熊。但这些并不能让大卫满足,他一直渴望着自己终有一天不再仅仅是个机器人。抱着对这个愿望的执着,11岁的大卫踏上了漫长的心路历程,跟随在他身边的,还有另一个善良的机器人乔(裘德·洛)。谁也不知道他们能否完成自己的心愿,脱胎换骨成为真正的人,等待他们的只有凶吉难料的对复杂人性的追寻……

职业辣评:当机器人不容易,做小孩就更不容易,不过最不容易的还是做由一个库布里克发明、斯皮尔伯格制造的机器人小孩。 (阅读全文)

海 阔 天 空

面对灾难,你该怎么办?

I.保持镇静!这是你能战胜各种天灾人祸,完美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

II.自己设法(寻求他人帮助或帮助他人)脱离危险。

III.对外求救。记住这三个电话号:110(匪警)、119(火警)、120(医院急救),如果你是去到境外,请先索取并牢记当地有效的应急电话号码。

一.火灾

火场逃生十三诀

每个人都在祈求平安。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旦火灾降临,在浓烟毒气和烈焰包围下,不少人葬身火海,也有人死里逃生幸免于难。“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自救与逃生知识,就有极大可能拯救自己。因此,掌握多一些火场自救的要诀,困境中也许就能获得第二次生命。(阅读全文)

8月18日夜晚,与一位重庆记者朋友的聊天剪辑

这个夜晚,我被泪水浸透,被疼痛击中;

这个夜晚,我被真实包围,被苦难震撼!

这个夜晚,我与一位重庆记者朋友聊天,关键词就两个字:干旱……(以下是聊天记录的剪辑,那是来自旱灾一线的原声啊!)

明年重庆肯定没得吃的了,好多地方粮食全部干死了,稻谷颗粒无收,目之所及全是一片枯黄。唉,看得心痛,我姨妈她们的稻谷都割来作柴禾了

嗯,这个月重庆人民简直遭不住,看到网上很多人在说电费都在500以上,要知道这在一个普通家庭可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呀

明年的全国新闻奖肯定有重庆旱灾的东西,摄影拍的图片有的很震撼

有那种四五岁小孩很久没洗澡脏兮兮地拿着盆子等着送水,渴盼的眼神让人揪心 (阅读全文)

小白兔是不会死的,它只是在考验灵感会不会死

一只总是想死的小兔子,一次一次的自杀。在它每次颇具创意的死法面前,我们看到的是这个社会。尤其是中国版的,更不仅是为了自杀而自杀,而是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问题,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画的作者是一个叫做右手漫画的家伙,真的很佩服他。不仅画得好,且有一颗善良的心。就像我最喜欢的漫画家——季诺。(阅读全文)

如果在秦朝,你的专业能干点什么

以下是一部分回答 大家发挥想象力啊~

我是学通信的,回去就去烽火台点火了吧

下面是别人想的:

单位是房地产开发,估计那会得建长城去了···········

建筑环境,可以扫扫宫殿~

我学英语的,估计只能溜鸟了

那我就是在长城内外倒腾卖东西的

我学给排水的,估计在那个时候就是挖护城河了

偶回去...那会儿有芯片么?没有~所以偶去秦朝只能嫁人- -

民航的,看来只能放放风筝了

我学纺织工程的,现在在一家手机公司,手机方面好像只能喝西北风去。还是俺自己的专业好啊,俺织织布染染布去,然后再找几个裁缝几个会绣花的咱做服装,床上用品,高档的低档的纯棉的纯丝的咱这儿啥都有,就是么化纤的,古代真好呀 (阅读全文)

遭遇幽灵船

如果说,对于天空,人们最感兴趣的是UFO,那么对于海洋,探秘者最感兴趣的则是“不明漂游船”,即幽灵船。最近,巴西一个家庭的奇遇引出的最新解释,却获得了世界上权威的幽灵船探秘机构的承认,在幽灵船探索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笔。遗憾的是这家人为此却付出了惨痛代价。

海难惊遇“幽灵”船

居住在巴西南部罗特尔镇的桑罗是一艘远洋船的大副。妻子莉萨是中学教师。 大儿子布拉齐15岁,小儿子摩尔8岁。2003年8月26日傍晚,一家人来到了南美洲马 尔维纳斯群岛的阿根廷港,租好了一艘远程游船。

翌晚,拥有驾驶执照的桑罗驾船出海。南大西洋的夜美丽神奇,这艘船配备了高性能的自动驾驶仪,它能依照卫星自动定位,桑罗准确做好设定后,离开了驾驶 座,与妻子纵情歌舞。他们玩够了才上床,很快就进入甜美梦乡。忽然一声巨响, 顿时一片漆黑。(阅读全文)

这一刻,世界如此宁静 (阅读全文)

20070201

独角兽资讯 4


周实文存 繁星之夜<
仅此而已

如果静静地闭上眼睛
你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不知为何生到人世
不知为何离开人世
入场,退场,仅此而已
诞生,死亡,仅此而已
想到诞生,想到死亡,眼前就是花落花开。
听见花儿轻轻咳嗽,听见花儿窃窃私语。
看见一只小小蜜蜂在那花上嗡嗡嗡嗡,觉得那花就是刚才由另一只蜜蜂变成。
嗡嗡嗡嗡……嗡嗡嗡嗡……招蜂惹蝶,美妙玲珑,这是花的初开时分。 (阅读全文)

那颗星星

虽然写得简洁明快,却是一首悲凉的诗。
风起初是迎面吹来,后来,突然,一下子,就变了,像从四面八方刮来。
他的头发被风扬起,乱蓬蓬的,看上去——像是一个稻草人。
一个插在地头的吓唬麻雀的稻草人。
一块又一块的乌云,是那天空的皮肤淤青。它在哪里碰伤的呢,又是怎么碰伤的呢?
铺天盖地都是乌云,乌云也就成了天空。
风在刮,不断刮,尘土飞旋着,风永远在刮着尘土。(阅读全文)

周实文存 周实随笔

书对我来说,真的就是人
我只能说这一辈子,作为一个编辑来说,真的没有什么说的,能够说的只有书。
书对我来说,真的就是人,就是人的所谓生命。
做一本比生命还长的书——前段时间有人约稿,约我就此写篇短文。
我想我能写什么呢?我想我若真的写了,肯定又是不好发的,编辑肯定会为难的。
做一本比生命还长的书——这是多好的想法呀。凡是做书人大都有的吧。(阅读全文)

1995年《书屋》创刊词
《书屋》的门开了,想进来的欢迎进来。
“屋”不在大,有“书”则灵——《书屋》惟愿能多少给人一种回家的感觉。无家可归毕竟是桩不妙的事情,尤其是无“心灵之家”、“精神之家”可归。我们就是想让《书屋》成为这样的一种“家”。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固难能免俗,但人在《书屋》一身自如或许能够脱俗——但愿这不是《书屋》的奢望。
自然,《书屋》最喜欢的人是读书人、写书人、编书人。《书屋》自然也期待读书人、写书人、编书人等喜欢《书屋》。
作古正经谈些学问,轻松愉快写些妙文;或严肃状,或幽默状,或冲淡平和娓娓而谈,或尖锐泼辣语惊四座;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锋芒毕露绵里藏针……总之十八般“文”艺(莫来“武”艺),只要含得有一个“真”字,《书屋》求之不得。(阅读全文)

周实文存 周实看人

巴 金

有人说巴金是个人物,也有人说巴金不是。
是不是,重要吗?那要看是对谁了。
对于有些人,巴金很重要。
对于有些人,巴金不重要。
巴金能够说什么呢?大概只能摇摇头了。
我想他是非常明白,他是如何重要的。我想他也很明白,他是怎样不重要。
他也作过选择吧?或许他也曾想过?结果却是由不得。
他为何会由不得呢?他面对的又是谁呢?(阅读全文)

李锐先生

2000年元月初,我去北京发行《书屋》,正好碰上一次聚会,地点是在朝阳公园一个名叫戛纳的酒吧。那次聚会很是盛大,著名学者到得不少。主持人是沈公昌文。李锐先生也参加了。休息的时候,李锐先生叫南央把我喊到跟前,对我说道:“《书屋》很好,但你要保护自己了!”我问他:“如何保护呢?你保护了自己吗?”我俩的眼睛对望着,互相再也没说话。这时,会又开始了。
很多时候,做人,做事,真的没有一点办法。要么这样,要么那样,必须做出一种选择 (阅读全文)

周实文存 周实书评

《婚姻爱情经济学》编者的话

我想说的是,对书中的文章的作者,表示我的真诚的谢意,一个读者的真诚的谢意。我很爱读你们的文章,而且从中受益良多,也获得了好多愉快。我读你们的文章的时候,总是笑得呵呵的。一边读,一边笑,一个人,呵呵笑。笑着,我也问自己,你为什么这样笑呢?我想是你们看事的角度,是你们用的那些术语,于是,婚姻和爱情,在你们的字里行间,也就有了另类的味道,真的使我大开眼界。

婚姻成了一种经济,而且具有诸多原理,你想不笑都不成的。笑毕,想想,也的确,婚姻真是一种经济,就看你是如何看了。比如那个周幽王,为了自己心爱的褒姒能够那么灿烂的一笑,千金买一笑,烽火戏诸侯,成本是自己的身家性命。还有那位温莎公爵,为了赢得美好的婚姻,毅然决然地放弃王位,成本是自己的整个江山。无论做什么,在这人世上,你都要付成本的。无论你的目的崇高,还是你的动机卑下。 (阅读全文)

叶 梦

叶梦的新书《行走湖湘》,真是一本漂亮的书。
开本漂亮,装帧漂亮,文章写得也漂亮。
其中的有些篇章,是我很早以前的时候,就很投入地看过的。
比如《月亮垭之夜》。
我最记得其中一句:“我蹑足下床,轻轻地启开厅门,门响了,这‘吱嘎’的一声,只怕已传出好几里远。”
翻开这本书,我又翻到这一篇,我又寻到这一句,我又仿佛听到了那悠长的吱嘎一声,那时的叶梦又仿佛站在我的面前了。 (阅读全文)

周实文存 读古诗词有感

咏 蝉

霎时间就云水苍茫再也看不清水的路了
那柔弱且温软的春风真能吹到天之涯吗
解冻的雷声惊醒大地,漫山遍野,纷纷抽芽
曾为洛阳花下客呀,不须长叹,也莫短嗟

百啭千声都是随着自己心思情意转换
山花也是有红有紫,江树也是有高有低
如果你知你的过去就像鸟在笼中歌唱
那就真的还不如我在这林间自在地啼 (阅读全文)

回 眸

你若真的回眸凝视,你会看到什么情形
你会看到那些过去,酸甜苦辣,杂色如云
身居江南,日子如雨,空气也是潮湿冷清
这时,你会躲到树下,树下也是雨滴晶莹
一颗,一颗,摇落脖颈,脊背似有蛇在游行

这时,你若抬头仰望,就会看到天空很低
那些雨水也在顺着枝枝叶叶疾跑不停 (阅读全文)

周实文存 一条狗看到听到或想到的

时间没有改变一切

“老了,老了,糊涂了,已经记不住什么事了,连路都不认识了!”大狗小狗和老狗竟都这样议论我,“它可真是老得快呀!”是啊,我是老得快,它们就都老得慢吗?听这口气,好像它们全都老得好慢似的,就我一条狗,老得格外快。
也许真是这样的吧——就我一条狗,老得格外快。它们全都返老还童,活得越来越年轻了。你看那年龄,全都在缩小,记性也就越来越好。它们记了些什么呢?不知记了些什么。我只知道好多年前,我就变成这样了,懒得再记什么事了。
有什么可记的呢?真没什么好记的。每次,我一回顾往事,脸上就多一条皱纹。每次,只要一想往事,我的老泪就会纵横——就会想起我的老黑,就会想起我的大黑,就会想起我的小黑——我的——小黑——小——小——黑——呀——
老黑是活活饿死的。那个年代,人都饿死,狗还能够不饿死吗?可怜的是,我的老黑,即便活活饿死了,还被路人拖了回去,开膛,破肚,煮了,吃了……(阅读全文)

我这话没有说错吧

作为一条流浪狗,比起那些宠物犬来,命运当然是可悲的。
我将我的睡觉的地方,也就是人说的所谓狗窝,安置在公园的草丛里。
公园叫做烈士公园,有一座直插云霄的碑塔。
我走遍城市的大街小巷,视察了很多弯头角落,才找到这个安身之所,有了这个温暖的狗窝。
这个狗窝来之不易,我很喜欢这个狗窝,也很珍惜这个狗窝。
狗窝,草深,很柔软,无论什么夜风刮来,都能将我盖个严实。
趴在这个狗窝里——狗身安全得很哪! (阅读全文)

周实文存 C城旧事

养鸡札记

年纪大了,行走不大方便了。退休之后,很少外出,一天到晚闷在家里。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这种原本不好的习惯竟也变得理所当然。然而,事情偏偏是,我虽安分却不守己,突然间又萌发了饲养几只小鸡的念头。
四月份,正是小鸡出壳的月份。提着一个小篾篓,我悠悠地去了市场。
市场离家并不远,路程大约十分钟,设在一条马路边。入口处和出口处象征性地竖立着一个十分高大的门架。大门架是钢铁的。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结实得很。门架内,人蹭人,想移动都困难。不过,这点对我来说,倒是非常合适的。
我在钢铁的大门架内来回转了两三圈。卖小鸡的人不少,大多数是鸡贩子。他们贩卖的那些小鸡叫得都不太响亮,缺乏生命力,不中我的意。我想,改日再来算了,又不甘心白跑一趟,稍稍犹豫一下之后,决定还是买几只,只好碰碰运气了。 (阅读全文)

黑 皮

那天,上面有指示,干警都去队部开会,只留下了几个人,按照监规,正常值班。犯人们也照常出工。由于干警人手减少,派工自然很难到位,一些人就闲着无事。闲着无事,难免生事。那个外号叫猴子的就开始了东窜西窜。他,跳上一辆修好的卡车,这里一扯,那里一拽,结果导致电源断路。先是闻到一股胶臭,后是浓烟滚滚升天,接着就是哄的一声,火舌窜起丈把来高。猴子一见大事不好,兔子一样,跳车跑了。其他人则被这意外骇得脚都不会动了。也有几个,想冲上去,衣袖却又被人拉住:“嗨,哪个搞的,哪个负责!操这份空心做什么?”
黑皮也没派上工,正无聊得一个人坐在车库屋檐下。当他见到那辆卡车实实在在烧了起来,臀部就像装了火箭,立即点火,猛地弹起,朝着卡车,飞奔而去。他,毫不犹豫,伸出手去,抓住了那根电源线,电线就像烧红的火钳烙在褪毛的猪脚上。他只听得——咝啦一声,一团青烟夹着一股烧焦了的什么气味,像个活物,飕地一下,一起一伏,进了鼻孔。这种气味,他未闻过,也来不及细细品评,只觉一种钻心之痛使他咬牙用力一拉,那根电线嚓地断了。然后,迅速脱下棉衣,朝着火苗尖子扑下。这时,干警也赶到了,犯人们也涌上来了,灭火器也递过来了,对着他和汽车就喷,喷得满身都是泡沫,好像他缺肥皂用,到这里来捡便宜。 (阅读全文)

周实文存 《刀俎》节选

《刀俎》:定杀

中国古代的一种死刑。此刑用重物将活人固定于水中淹溺致死,又名沉渊,俗称沉塘、沉江。
自己能活这么长时间,这是他绝对想不到的。而且是活在民众心间,而且还有一个节日,纪念他,颂扬他!是因为写了那些诗篇?他莫可奈何地摇一摇头。是因为那天清晨自沉?那可不是他的自愿!每年五月初五这天,听着竞渡龙舟的锣鼓,即使他不愿再回眸过去,心也总是浮动起来。一动,荡开一个水波;一动,荡开一个水波。一个水波接一个水波,一个水波套一个水波,继而汇成一个个波涛,整条河都动了起来,直到与那天清晨的波涛自然而然地连成一片…… (阅读全文)

《刀俎》:腰斩

用铡刀将人犯从腰部斩杀,使之均匀地一分为二。俗称一刀两断。
那一刀切下去,当时围观的咸阳人如能长生不死的话,恐怕至今都忘不了吧。
不知为什么,那一刀依惯例从左腰切入,将脾脏均匀地一分为二,但刀口走到脊椎骨时,却怎么切也切不动了。没办法,刽子手和他的两个助手只好摇摇头抬起铡刀,将他三百六十度扭转,再切入右腰,将肝脏均匀地一分为二。然而,当刀口再碰到脊椎骨时,又怎么切也切不动了。于是,只好三人合力,摁住刀把,憋气一压,才咯嚓一声,将整个人身一刀两断。这样,他的上半身跌到了刀的这一边,下半身跌到了另一边,鲜血就像泉水似地咕嘟咕嘟直往外冒。下半身的两条腿青蛙一样乱蹬乱踹,刨起两团雾样的雪尘,纷纷扬扬,随风飘散。上半身却左扭右拐,一伸一缩,十指痉挛地抠进雪里,痛苦得开始满地爬行,在刑场上弯弯曲曲地拖出一条蛇形的血痕。 风雪依旧。
血丝在雪里浸润开来,就像树状的神经末梢。 (阅读全文)